华东百畅水利风景区坐落于江苏宜兴市张渚镇大山区的马坞岕,自古赢得“阳羡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是太湖入湖水系的发祥地,有“金张渚,银湖㳇,蚀了老本上戴埠。”的民谣,注解着这里山货贸易繁荣兴旺,也是整治园田涧、团山涧、大庙涧水系(三涧)的发源地。华东百畅滋养着当地的人文与水文化谱系,境内青山绿水,景点星罗棋布,尤其是历史留下的矿业遗迹,经改天换地,复绿抚平山体伤疤,化腐朽为神奇,蝶变成青山绿水,与大石坝遗址、美丽乡村等极富地域特色人文环境浑然一体,成为惠及当前、福泽后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见证着宜兴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活力源泉,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矿山修复与水土保持的一个缩影。华东百畅是一个典型的采矿宕口遗存,其水域
张公祠,在张渚镇西街(工农街68号),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公祠原为宋张完宅第,后改为张公祠堂。张大年(?)名完,字安国,张渚北门人。北宋元丰八年(1085)进士,曾任朝奉大夫、湖北黄州通判等职。南宋建炎年间,抗金名将岳飞曾多次驻兵宜兴。建炎四年(1130)岳飞驻常州,应宜兴县令钱湛之邀引兵宜兴平巨盗郭吉,馆张大年家,有《过张溪赠张完》绝句:无心买酒谒青春,对镜空嗟白发新。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张完韵答:相逢相别不计春,眼前非旧亦非新,声求色相皆虚妄,莫认无疑是昔人。并勒石立碑,称唱和诗碑,后碑毁,现存刻石为康熙五十五年(1716)重刻。建炎四年五月,岳飞率兵一举收复建康(今南京)。六月十
城隍庙戏楼,在宜兴市张渚镇下场街。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戏楼为张渚城隍庙的一部分。张渚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原在新街河口,太平天国时期毁于兵火,后移建今址。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有门楼、戏楼、大殿等组成。通面阔17.50米,进深44.25米。戏楼面北座南,单间,歇山顶,面阔7.50米,进深5.60米,台口高2.60米。檐下正面饰斗拱6攒,侧面设斗拱4攒,其檐枋上浮雕戏文故事,现均已毁于“文革”。台下墙面以方砖驳面,制作十分精良。其南侧紧靠戏楼有二层门楼五间,面阔17.50米,进深六檩9米。其中保存清光绪七年《重建城隍庙碑记》和清道光二十九年告示碑各一块。戏楼
金龙桥及石码头,位于宜兴市张渚镇小河头巷东端,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金龙桥及石码头建于清同治年间,是历史上张渚石料的主要集散地。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青石砌筑,桥长6米,中宽2.50米。桥西为河港式码头,南北长60余米。金龙桥向东35米有平板石桥一座。码头东岸为石料堆场,码头西岸为石料辅,店铺前为石匠雕刻场所。由于历史的变迁,金龙桥周围的石匠或改行,或迁移他处,目前仍在经营的石料作坊仅存一家,河道也早已淤塞不通舟船,但石码头依然保存较为完好,仍能想见当年石料经营的繁忙场面。
祈雨坛位于宜兴市张渚镇善卷洞后洞南,祈雨坛相传为梁武帝时期用来求雨的祭坛。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南(南偏西30°),面宽18.10米,进深18米。分三级,第一级进深6.50米,第二级进深8米,第三级进深3.20米,地面用0.60×0.36米青石板铺砌,另有不规则的青石块垒砌成的墙体。总宽18.10米,方位南偏西30°。遗址分三级,第一级进深6.50米,第二级进深8米,第三级进深3.20米,有0.60×0.36米青石板铺地,另有不规则的青石块垒砌成墙体。
碧鲜庵碑,在宜兴市张渚镇善卷洞后洞,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碧鲜庵为南朝祝英台读书处,宋咸淳年间(1265-1274)《毗陵志》载,“祝陵在善卷山,其岩有巨石,刻云‘碧鲜庵’,盖祝英台读书处……”。又明代都穆《三洞游记》载:“与客泛舟西南行四十里午食,又十里,抵玉带桥,舍舟,北折度石桥,长松夹道,其大有合抱者,二里达善权寺,右侧石壁刻‘碧鲜庵’三大字,即祝英台读书之处”。其记述的玉带桥到碧鲜庵的距离,与现在的情况完全一致。碧鲜庵碑为自然形,略近长方,黄石质地,正中阴刻“碧鲜庵”三个魏碑体楷书,无落款,相传为唐代太守、凤翔节度使、大司空李虫宾所书。碑高2.08米,宽1.18米,厚0.55米。此
玉带桥,在宜兴市张渚镇祝陵村。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玉带桥始建于宋,清代重建。相传北宋元丰年间,大文豪苏东坡寓居宜兴。一日,东坡从龙池山澄光寺出发,前往善卷洞游玩,时近中午,他来到善卷祝陵村附近,却被一条小河拦住去路。向两头望望,连座桥的影子也没有,正在走投无路之际,传来一阵清亮的歌声,东坡循声望去,只见一条小船上两个农民正在罱河泥,东坡心想,这下终于有办法过河了,忙招呼罱泥农民渡他过河。两个农民见是一个文人模样的先生,两人嘀咕了一阵,对东坡说,先生要我们渡你过河容易,但请先生对一联句,若能对上,即摆先生过河。东坡一阵窃喜,心想这对对子的事正是我拿手好戏,忙说,请教上联。农民道:“泥罱罱泥,泥鳅钻出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