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江西省 > 九江市 > 彭泽县 > 天红镇 > 凤鸣村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天红镇凤鸣村概况

[移动版]

一、位置

凤鸣村位于天红镇中南部,南与都昌一山之隔,东与本镇冯山村相邻,西与武山以河港为界,北与农科所山吴、永红土地相连,属半山半丘地带,南面山峰连绵,林木混杂叠翠,最高山峰为关财山、海拔457米。村庄坐落山脚,丘地平原各半,属三角地形,村内三条水泥公路,一条横穿境内,两条分别从张家、师夫山西山庙直通庙前街。27个自然村庄,环境十分优美。全村总面积17.24平方公里,总人口2412人。

二、地名

凤鸣属于镇中部偏南地带,距镇政府4公里,是由光明、凤凰两个大队合并为一个村、原光明大队因平原敞坂,一片近三百亩的荒田坂,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群众开垦,变为田地,取荒田坂谐音光明坂而得名,凤凰是下埠与山吴结合部有一山嘴叫凤凰嘴,故而得名凤凰村。1982年前为跃进大队,根据县民政局建议为克服村名重复,故而在原两村中各取一字为凤鸣(明字谐音)村至今。村委会驻地学生峦。

三、自然地名

新桥,由两个自然村组成,肖家劲和茅屋里。距镇政府3公里。现住户42户,183人。肖家劲、肖兰兴于清初从都昌迁此,新桥余姓于清同治年间从湖口县屏峰迁此,以村口时建新石拱桥得名。余、肖为主姓,其次方、李、范、郭、汪、殷等。井垅由井塘垅、杠上陈家组成,距镇政府4公里,现有住户30户,124人。井垅冯,祖先伯善,宋末元初从都昌冯家巷迁到冯山季坞蛇原山定居,后由惠三迁移井塘垅,因塘内有一井而得名。杠上陈家,原住陈姓得名,后谢氏三兄弟于1946年从附近马家坂迁此居住至今,因坐落在山岗上故而得名。以冯、谢二姓长期定居。附姓桂、刘、洪等姓。老虎头张家,由张家、鹅塘叶、下倪、乌龟墩、鹅塘五个自然村庄组成,距镇政府5公里,73户,人口350人。来自全国九省13县均为杂姓。老虎头张家因坐落在老虎山头,曾住张姓而得名。鹅塘叶、叶彬七的后裔于清初从长岭叶家迁此。下倪清初倪姓从上倪(武山境内已废)迁来。在原村下首,故名。后倪姓衰败,陈、叶、邹等姓于清朝中期相继从豫、皖等地迁来。乌龟墩坐落在两港交叉处的龟形土墩上。清末有汪、赵二姓相继从皖、豫等地迁此居住。皂塘由咀上冯、细塘坞组成,位于光山咀上和细塘隔山相背,距镇政府4.5公里,村前有塘,塘坝上有皂角树而得名。31户,130人,冯氏宗谱载,冯中廉后裔于明末清初从南阳迁此,冯中荣也于明末从大屋冯村迁此。现姓氏有冯、毕、何、谢、王、雷、张、李、方等。皂垅又名老鼠坞,位于咀上冯家上面西南,坐落在细鹅塘山背面。距镇政府4.5公里,18户,84人。原有张、晏、吴等姓于新中国成立后从湖口、安徽等地迁此建村。1970年兴建皂垅山水库,将皂垅山移民安置在老鼠坞,将老鼠坞改为皂垅村庄,杂姓张、王、吴、陈、毕、程。师夫有七个自然村庄组成,坐落在凤鸣村南端,翻过蕨基岭就是都昌大港地界,整个小组为一条山垅。全组72户340人,距镇政府6公里。传说很早年代昆仑山来了一位武术大师在此建功立业,创造了很多业绩,积下了许多金银财宝藏在一个山洞中,而洞门口长了一个又长又大的掉丝瓜,得名丝瓜山,后人为了纪念昆仑山来的师夫而改名为师夫山。火烧坦传说清初有高姓住此,村名又称花屋里,同治二年因太平天国战火烧毁,改名火烧坦,现住阳、朱、梅、陈等姓,均于清末由湖北黄梅县、本省湖口县迁来。李家峦李姓于明末清初从湖口鲤鱼山迁此,李绝后,张艳云从湖口迁入,现住汪、陈、吴、严、邹等姓。洪家师夫山垄中段,洪祖恩于清末由湖口迁来,故名洪家,现住有张、柯、吴、段姓。井坝上师夫山垅中段,前有小水井得名,冯氏宗谱载,冯太清于明弘年间从东边山迁此。现有冯、高二姓。廖家坞师夫山垅上端坞内,原住廖姓得名,高振东随父于清同治年间由四房高迁此,现住高、刘二姓。东边洪家师夫山垅东山脚下(港东),原为洪姓庄园。何权贵于清初从河南商城县迁此。现住石、何、黄、方姓。童家庄,师夫山垅上端。此地原系童姓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潘、刘二姓分别从湖口、都昌两地迁此。下埠位于平坂之中,前有一小山包(称碉堡),后有东岳庙,屋中间有法国1958年建的天主教堂(已毁),距镇政府3.5公里,73户310人。冯氏宗谱载,冯中廉之子于明嘉靖年间从南阳迁往都昌冯家巷,再从冯家巷迁往维米山,后再迁下埠。时设有上、中、下三处商埠,此地居下,故名下埠。旧时冯姓,现杂姓有黄、柳、廖、石、李、阳、刘、汪、颜、聂、祝、余、雷、平、张、余、熊、唐等姓。1958年设有天红联合诊所至“文化大革命”解散。同时设立下埠分店至今。程家坐落在平坂,南依程家山,屠夫坞,西有程家堰,屋场内有竹园寺。距镇政府3.5公里,60户281口人。程姓于明末从黄岭高坂迁此,又说家祖程丛一从乐平雁塔迁此。现程姓为主,杂姓有刘、张、余、汪、吴、熊、谢、邵、高、游、匡等。桥位于师夫山入口处,村内有旗鼓一对,路口可见,距镇政府4公里。现住户30户,140人。历史原住谢姓、村旁有座桥得名,冯锡光于清朝中期从本地井塘龙迁此。现仍冯姓为主,杂姓有丁、傅、鄢等。油店由油店、王麻两村庄组成,坐落在五九堰和肖家劲下首,距镇政府3公里,28户,135人。清末时期张振、张雄后裔从张家合迁此开油店而得名。黄麻黄彦继后裔于明末从当地黄家迁此,传说开始建房时,麻石林立,故而得名。民国初年,黄姓绝宗,杨、罗、王、熊,附姓朱、贺、郑等姓从河南光山、湖北黄梅迁入。占坂由上坂、下坂和贵竹峦组成,坐落在光明坂以西沿港一带,30户,130人。

距镇政府3.5公里。上下坂均为上官姓,于清咸丰年间从湖北蕲春迁此。现住有上官、李、谢、陈、屈、童、王、丁、张、黄等姓。

四、居民

境内以冯、程姓为主,其次有谢、柳、聂、张、毕、雷、方、熊、马、屈、赵、廖、李、陈、杨、梅、向、阳等姓氏。人口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来自全国各地,分布在各自然村,住房一半是依山而建,一半是平原而建。方言迁入的老一辈仍然是出生地的口音和方言,在此地出生的都以本地口音和语言,彭泽上乡音,三十都地方口音语言。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地搬入的人,基本上都是按照各地风俗过春节和各种节日,娶亲嫁女,丧葬各地风俗有所不同。新中国成立后,随本地人的习惯,也就入乡随俗。

五、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建安乡4保,解放初属5区(杨梓区)邻湖乡,建立人民公社后分设凤凰大队、光明大队,期间,1960年凤凰与葡萄两大队合并为葡萄大队,1962年恢复原大队。1970年扩社拼队,将凤凰、光明、葡萄、冯山合并为跃进大队,1972年又恢复葡萄,冯山两村分设,凤凰、光明两大队合并为跃进大队,1982年将跃进改称为凤鸣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属天红乡人民政府管辖,1993年撤乡建镇,成立天红镇人民政府,同年凤鸣大队改称为凤鸣村,属半丘陵地区,辖师夫、谢桥、程家、下埠、新桥、尤店、占坂、张家、皂垅、草塘、井垅11个村民小组,27个自然村庄

六、经济发展

全村耕地面积2417亩,其中旱地1831亩,水田482亩,山林面积11000亩。本村历来村民以种棉花、水稻、油菜为主,其兼作黄豆、芝麻、红薯等杂粮。七十年代前,农作物产量都不高,有少数人温饱问题都难保障。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土地到户实行承包责任制,农民实行科学种田,农作物产量成倍的提高。如光明坂责任制前亩产单产一般都在200~300斤,责任制后都实行双季稻,亩产都在600~800斤,

两季均超过1200斤。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全面实行水改旱,水稻改种棉花,亩产皮棉达到了150~200斤,经济效益更是可观。2000年后出现了打工潮,青壮年几乎都外出务工,经济收入更加可喜。可农田荒芜较多,现在农田实行土地流转承包。至2016年底全村共流转土地1000余亩,其中魏会成承包谢桥、师夫等组土地660亩,成立“天红名贵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彭泽县药材基地园。药材品种有前胡、

柴胡、射干、黄栀子、丹参等名贵药材,年产值300万元以上。水田有400多亩流转给种粮大户承包,土地年亩租金300~400元不等。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提高,高楼大厦逐年增多。

七、文化教育

现在的村部,1987年县教育局检查确定为危房,第三次将学校由平房改为两层楼房,2013年由爱心人士募捐又新建一栋650平方米两层钢筋水泥混凝结构的教学楼,更名为凤鸣村小学。旧社会本村文艺活动相当萧条,更没有什么艺术团体,新社会群众文艺十分活跃,六十年代村内有三班采茶剧团体、老凤凰有师夫和下埠的采茶戏、光明也有一班采茶戏,过年龙腾狮跃,有狮子灯、龙灯、新桥跑马灯、师夫戏灯、下埠蚌壳莲湘灯。1967年有两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光明、凤凰),七十年代后期几乎消失,而现在新兴起的广场舞遍布各组,十分活跃。

八、医疗卫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没有医疗点、更没有西医,只有一名老中医,原凤凰大队枣树组李松元老先生问脉施药,名望很高。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后刚刚成立的天红卫生院在下埠增设了联合诊所,有中医、有西医、医务人员各8名、会计1人。直到“文化大革命”解散。1970年后又重新组建大队合作医疗站,八十年代后又改为个人承包卫生医疗站,2000年后又更名为凤鸣村卫生所,由县卫生局审核批准颁发医疗证书。凤鸣村卫生所医技和医疗设施是较好的村级卫生所,全村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达100%。

九、水利

村内水资源条件较好,蓄水大大小小水库有13座。其中小(二)型水库是皂垅山水库和师夫山水库,分别于1970年和1971年修建。小山塘水库有付坞水库、鹅塘水库、屠夫坞水库和程家堰及下埠上、中、下水库,都是建在五六十年代中。农田自流灌溉面积占80%以上

十、宗教

本村内有一座距今600年的庙宇,坐落在下埠小组以东的东岳府(庙)。此庙在历史上曾三次烧毁,两次拆毁,五次重建。2010年由释通尼僧筹资重建,现新殿气势宏伟,四面走廊,48根龙马大柱落脚,钢筋水泥结构,殿内宽敞明亮,四面外墙彩漆而成,前有高大门楼“东岳府”三个金字闪闪发光,门楼两边黑底金字对联(任凭你无法无天,到此明境悬时还有胆否;须知我能宽能恕,且把屠刀放下回转头来)。大雄宝殿内分前后两殿,前殿安放大佛、观音、地藏王菩萨,后殿为阎王大殿庄严肃穆。水泥公路直通东岳府。信徒们经常集会,香客源源不断,每周都做法师诵经,香火旺盛西风庙,坐落在本村师夫童家庄,原址“蛤蟆石”。传说光绪二十四年被太平军在“蛤蟆石”烧毁后,当地百姓将庙移址在现在的地方,“文化大革命”中被毁,2013年由该组组民筹资重新修建,庙内安置有“西风菩萨”和“社公”老爷,是当地百姓求雨的活菩萨

十一、古迹

距今600年的古庙宇“东岳府(庙)”,坐落本村下埠村庄,规模宏大,香火旺盛,都、湖、彭佛教中心。旗鼓,谢桥有一对旗鼓保管完好,但是哪一朝代和历史不详。肖家劲一棵有800年历史的白果树,仍然生长十分茂盛,占地约3亩,腰围5.2米,彭泽县林业局已建档挂牌保护。下埠古枫树,历经500年的沧桑,九十年代基本枯干,现在又枝繁叶茂,坐落在距东岳庙约300米的庙前方。传说此树和东岳庙一样显灵三县,保护三县居民,是下埠村庄镇村之宝树。2012年黄博捐资万元将周围用石头护砌装上护栏。彭泽县林业局已建档立案挂牌保护。古桥,乌龟墩石拱桥,位于张家堰下首转弯处,距今300年的历史。

新桥,新桥水库大坝内,下首可目测两拱石桥,“文化大革命”前去肖家劲的路边立有公德碑,被红卫兵毁掉,至今无有查据

十二、历届任职领导

国民时期保长李尊三、邹子元、谢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东岳庙农民协会主席吴学礼。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人民公社时期。

凤凰大队党支部书记曹火庆——1958—1966

光明大队党支部书记熊太福——1958—1966

凤凰大队大队长雷树枝——1958—1966

光明大队大队长阳德喜——1960—1961

光明大队大队长谢再凡——1961—1966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造反派夺权,大队书记、大队长靠边站,由民兵连长或造反派头头主持工作,1968年成立公社革命委员会,10月扩社拼队,凤凰、光明、葡萄、冯山四大队并为一个大队,即跃进大队。1971年,葡萄、冯山从跃进大队分离,并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

革命委员会主任熊太福——1968—1971

跃进大队党总支书记欧阳武1971—1973年,1973年11月撤销党总支恢复村党

支部。

历任支部书记

周展凡——1971—1974.2

熊太福——1974—1979.2

石作玉——1979.4—1984—10

吴金球——1984.11—1991.5

阳堂玉——1991.6—1991.11

欧阳秋生——1991.12—1992.5

李来贵——1992.6—2000.5

丁启明——2000.6—2011.10

方细春——2011.11—

大队长、村委会主任

雷树枝——1973.10—1979.3

谢再凡——1979.4—1984.10

李来贵——1984.11—1990.3

丁启明——1990.4—1996.5

阳春山——1996.6—2000.3

丁启明——2000.4—2003.4

杨德金——2003.5—2006.4

方细春——2006.5—2010.11

柳传明——2011.10—

十三、名人录

欧阳孟华曾任九江市人民法院审判庭长,海形公社党委书记,乐观公社党委

书记,彭泽县人民法院院长。

冯玉中曾任天红人民公社社长。

丁放明曾任黄花镇人大主席,芙蓉墩镇镇长。

柳干生曾任天红乡常务副乡长,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丁思友曾任杨梓镇党委副书记。

冯剑群广东茂名海事局副局长

聂新生无锡市广益郊区家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博江苏昆山博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梅开林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精密五金加工厂总经理。

十四、英名录

冯付黄革命烈士,彭、湖、都三县游击大队大队长,1935年在庙前街碉堡被

敌杀害。时年27岁。

冯松生革命烈士,1946年参加革命,志愿军某师机枪连通讯员,

1951年在抗美援朝作战牺牲。时年35岁。

十五、其他

负责人:冯新华

办公时间:法定工作日      

夏令时  上午:9:00-12:00  下午:13:30-18:00

冬令时  上午:9:00-12:00  下午:13:3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18000726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