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 > 西湖区旅游

过溪亭

[移动版] [查看地图]
过溪亭
过溪亭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过溪亭亦称二老亭,正是这座过溪亭记录了九百年前苏东坡和辩才和尚之间一段友情佳话,至今为人津津乐道道。

为什么一个亭子会有两个名字,这里说的二老又是指谁呢?其实指的就是北宋时期的高僧辩才和大文豪苏轼。苏轼非常喜欢结交僧友,在众多的高僧当中,他尤其钦佩辩才。辩才是上天竺法喜寺第3代方丈,俗姓徐,名元净,他十八岁时来到杭州上天竺,学习天台教义,因善说法义而闻名吴越。宋神宗特地恩赐紫衣袈裟,并赐法号“辩才”。

苏轼第一次来到杭州时就曾去上天竺拜访辩才,辩才也非常欣赏苏轼的为人和文采,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当苏轼因为朝廷党争遭受排挤,辩才因与苏轼交往,受到牵连,一度被迫离开上天竺。辩才依然平心应对,泰然处之,并没有因此而疏远苏轼。后来因时局改变,辩才重新回到上天竺寺,担任住持。

元丰二年(1079),辩才已年届古稀,因为精力衰退,决定从上天竺归隐龙井,但慕名而来的访客还是很多。无奈之下,辩才就立下一个清规并张贴在寺内:“殿上闲话,最久不过三炷香;山门送客,最远不过虎溪。”虎溪是龙井水流下的一条小溪,溪中立有一块巨石就像一只伏虎,因而得名。那时,距离苏轼离开杭州已有九年,他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写信表示慰问。而两人再度相见却又经过了6年。一天,苏轼前去拜访辩才,送别路上两人依然相谈甚欢,辨才竟不知不觉送过了虎溪。直到左右侍者惊呼说:“大师,送过虎溪了!”辩才笑笑说:“杜甫不是说过吗,‘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为纪念这段佳话,辩才在溪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取名为“过溪亭”和“二老亭”,还写下一首诗来记录这件雅事。苏轼用同样的韵写就了一首和诗。

身轻步稳去忘归,四柱亭前野彴微。

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就在写完诗的第二年,辩才就去世了。当时,苏轼已被调到颍州,听到这个消息,他悲恸不已,却无奈远在他乡,无法前去吊唁。此后,苏轼再也没有到过杭州,却在《东坡志林》中写到,游吴越的第一要事就是游龙井,拜谒辩才的遗像。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辩才大师深切的怀念之情。

如今,过溪亭或者称二老亭依然在风篁岭下翼然独立,述说着苏轼与辩才的这段千古佳话。

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扩约5米,总面积为370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外扩约70米(至小公园边界),南至保护范围外扩约30米,西至保护范围外扩约50米(至上山小路延长线),北至保护范围外扩约70米(含蒋宅等多组山下建筑),总面积为12108平方米。


>>代县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