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丰泽区旅游

泉州真武庙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泉州真武庙
泉州真武庙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真武庙位于泉州丰泽东海(泛称“法石”)石头街万岁山南坡,万岁山与与紫帽、罗裳双峰遥峙,就如真武庙主殿大门楹联所言“脱紫帽于殿前,不整冠而正南面;抛罗裳于海角,亦跣足以莅北朝”。

从万岁山向西北可眺山丘连绵直至与清源山相接,西南可望晋江下游北岸的金波如练,百舸竟发,通达后渚出海口,可见法石在海外贸易、捍城抗倭上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如《泽被海滨碑记》所志:“法石为要盖通南关外,外接大坠,实商渔出人必由之所亦远近辐揍咸至之区,故部馆、文馆、武馆俱设其处,所以稽查透越,盘察漏税,诚重其地也。”玄武大帝镇守于此,威慑妖邪,平息洪涛,护佑众生。

泉州真武庙占地8600多平方米,主殿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依万岁山南坡中轴次第而建,因而枕山面海,坐东朝西。其主体建筑主要有山门、角亭、主殿。其山门建筑样式为三间四柱三楼石牌楼,面阔三间,进深三柱,三开重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层层贯连,正中悬黑底镏金行书“武当山”牌匾。三蟹龙泉井,即山门旁古井,为明万历间泉州后城李氏妇人所建的。其碑刻为“在城官后巷李奶奶喜舍三蟹龙泉万历四十四年八月吉旦”井水甘清,是古时出海船队淡水重要补给处。

山门后依山坡筑砌石阶24阶,扶栏上的石狮受岁月侵蚀,本来面目已然模糊,线条圆钝,但姿态依旧,终究从沧桑中愈显弥坚。

拾级而上可见“吞海碑”,此碑为韩岳于嘉靖十一年至十四年(1532-1535)担任晋江县令期间到真武庙祈福所立。碑刻“吞海”二字,左右分别落款“大明嘉靖十二年岁次癸巳腊月之吉”、“赐进士第知晋江县事略口子韩岳立”。碑座大石形似大龟,左侧蜿蜒部分像蛇头,龟蛇合体形象就如真武大帝脚下踏着龟蛇。

“吞海”碑左后侧有四柱八角角亭,进深二柱,上檐为八角屋面,下檐为四角屋面,重檐攒尖顶,中为八角形藻井,上有封板,地面铺条石,据说其造型结构如真武大帝钤用的印章。

角亭后为真武圣殿,始建于宋,于清时重修,现仍然保持清代闽南传统宅院建筑格局及样式,为两进五开间,约360平方米,两侧所带双护厝,主殿出砖入石与护厝融为一体。

主殿左侧护厝前800余年的榕树亭亭如华盖,树干斑驳粗壮,树根已经胀破石砌护围却未伸进主殿建筑主体半步,灵气使然。

正殿为歇山式屋面,四坡屋顶,翅脊燕尾凌空高耸,脊中饰宝塔、双龙,坡度陡峭,形态飘逸,秀丽端庄。檐部坡度平缓,斗拱、雀替、爪筒等雕龙画凤,鎏金漆红,金碧辉煌,其墙体红白相间,外部整体结构、色彩美观华丽,功能上消风利水。内部结构木柱28栋,石柱2栋,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梁,共13梁,仿梁之间饰彩绘托木、竖柴、雀替,外檐下与壁之间,以弯枋斗拱垂装饰,地面铺红砖、石条。

大殿正中供奉真武大帝塑像,塑像下方石基座上有“承信郎光觉奉舍”铭文。大殿正厅两旁有马、赵、温、康四大元帅塑像。殿上方横挂的“掌握玄机”察金大字匾额,系清乾隆年间善写大字的福建陆路提督马负书所书。因宋末幼帝兄弟赵昰、赵昺曾在此居住、又名紫金殿。

其两侧廊庑分别置有钟、鼓法器;护厝配祀观音、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关圣帝君、苏夫人姑、土地公...及印度山神狗舍爷等神明。真武庙儒、释、道、印度教共祀一堂,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与融合,是泉州信仰多元化的重要史迹。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玉虚师相、九天降魔祖师、无量祖师,历代封号有佑圣玄武灵应真君(唐)、真武灵应真君(宋)、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君(宋)、元圣仁威玄天上帝(元)、玄天上帝(明)真武荡魔天尊(明)、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明)。属掌管北方之神,为道教的玉京尊神,真武大帝本为颛顼的辅佐之神玄武,后来真武大帝接替北方天帝颛顼成为镇守北方的天帝,颛顼则成为统治阴间的酆都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中国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

泉州真武庙于2021年7月25日与泉州其他21处文化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延伸阅读:

·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戴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