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丹徒区旅游

殷氏宗祠及笃行堂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殷氏宗祠及笃行堂
殷氏宗祠及笃行堂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殷氏宗祠位于辛丰镇黄墟集镇东南,宗祠九间三进,共27间,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第二进享堂面阔九间31.6米,进深9.1米;檐下置斗拱,金柱高5米,直径0.4米,前为露台,宽12米,高5.6米,四周有石栏;后进中间为祖宗龛,两侧分别有东西孝子楼,均为硬山顶。祠堂保存较好,文革时期祠堂门前石雕被认为损坏。

黄墟殷氏宗祠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据传,由族内盐业巨商殷苤烈出资兴建,堂号为“耕心堂”(待考),位于黄墟古镇东首,目前尚存部分古建筑在黄墟小学内,曾作为图书馆使用。宗祠为九间三进,坐北朝南,另建有厢房,据说共有九十九间半。据杨瑞彬、刘明祥主编的《镇江古今建筑》一书介绍:殷家祠堂建于清,有三进二十七间,大厅檐前作斗拱,厅前为露天祭台,四周石拱,刻有吉祥图案。后进为供奉祖宗灵龛,两侧有孝子楼,祠堂门前有高大的旗杆石和抱鼓石,为一典型的封建古祠堂建筑。

黄墟镇的殷氏宗祠的规模大,设计水平和建筑质量都非常高,这样的祠堂是非常少见的。

宗祠是九间三进的格局,共27间,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第一进九间房屋的后面是窄长的天井,然后是一道很高的围墙,墙上有三个二道门,分别对着第二进三个厅的正中间。进了二道门以后的空地形似天井,是个面积很大的院子。第二进中间是大厅,两侧是东厅和西厅。第二进享堂面阔九间31.6米,进深9.1米;檐下置斗拱,金柱高5米,直径0.4米,前为露台,宽12米,高5.6米,四周有石栏;第三进的天井和第一进的不同,它以围墙分隔成三个小天井。第三进中间的正厅就是安放祖宗牌位的地方。西侧是孝子楼,东侧的楼房有的资料称之为读书楼,但黄墟人习惯称它为新孝子楼,均为硬山顶。

建筑物之间以走廊相连接,增强了整体感。进了二道门以后就是东、西向的走廊,两端沿着围墙向北,分别到达东厅和西厅,再往里走又分别与孝子楼和新孝子楼相连接。而大厅和正厅之间的东西两个走廊,因其位置的重要性而更宽阔些。

也有资料显示殷氏宗祠不仅仅是殷苤烈出资修建的,当时殷氏族人也集资参与了修建。据反映,宗祠修建时并没有修建完整。1802年修建祠堂时,由于东北角上的一户人家不愿拆迁让地,所以新孝子楼和前进东厅的北半部分是后建的。这一部分的建材明显较新且质量不佳。

2019年3月,殷氏宗祠及笃行堂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辛丰镇:辛丰镇位于镇江市东郊,丹徒四大经济板块之一的“丹徒星火技术密集区”。镇域面积 50.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2万人。辛丰历史悠久,春秋 吴越时为朱方的一个村落,原名新丰。南北朝时,新丰人用湖水酿制的酒,远近闻名, 备受称赞,梁元帝萧绎赋诗赞扬:“试酌新丰酒,遥劝阳台人”。李白到了江南,留下 “南国新丰酒,东山小0歌”的名句,影响…… 辛丰镇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解氏宗祠正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