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岳阳市 > 岳阳楼区旅游

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

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呈“L”型展开,西临洞庭湖景区,东至洞庭南路东,北至鱼巷子,南至鄢家冲路,总面积约15.64公顷。街区格局保存完整,文物、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历史建筑49处,传统风貌建筑33处,传统街巷13条,工业遗存,包括码头、厂房、铁路遗存等多处。

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历史上位于岳阳府城南门外,洞庭湖畔,是岳阳历史城区内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内有始建于晋代、三朝皇帝为之亲书匾额、被称为“潇湘六刹”之一的乾明寺;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年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古塔之一的慈氏塔;有标志着西药传入岳阳之始的普济医院;有毛泽东组建岳阳第一个党小组、指导铁路工人-运动的广东大院……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岳阳城市发展以及湖南近现代化历程的见证。街区传统格局保存完整、历史遗存分布集中,汇集了岳阳各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与建造工艺,是承载着岳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藏。

鱼巷子

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南路,东西走向,向西直抵洞庭湖岸。是一条历经百年沧桑的老街。那里居住了上千户老岳阳人,也是岳阳尚存的一条古街。因街市毗邻洞庭湖便于泊船,渐渐形成了以卖鱼、卖湖鲜为主的街巷,于是就有了“鱼巷子”这形象的名字。曾经的鱼巷子中,湿漉漉的青石板两边尽是鲜鱼活虾,腥臭味弥漫,虽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却也免不了面临老旧脏乱问题,随着城市更新改造,这条老街也换上了新模样。改造后的鱼巷子建筑上保持了古朴气息,氛围上依然是浓浓的市井烟火气。这里有属于岳阳人的记忆,那些大大小小的巷子交织出一代代岳阳人的回忆,外地人看不懂,当地人看了就感动。

慈氏塔

慈氏塔又名慈氏寺塔,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南路西侧宝塔巷。唐显庆三年(658)曾在此建有佛楼(世称“南屠”或“南楼”),后梁乾化四年(914)在南楼故址修有一座木质宝塔“一字关”塔,此即为慈氏塔的前身,可惜该塔毁于北宋熙宁年间的一场大火。

现存古塔为南宋荆湖制使孟珙(?~1246)于淳祐二年(1242)所修。慈氏塔塔身高为34.58米,占地面积46平方米,七级八方实心,为仿木结构的楼阁式砖塔。除塔基由浑厚坚实的五层花岗石铺砌外,其余均用青砖砌筑,而胶结料采用的是黄砂泥浆。塔身底层较高,往上逐层低矮,面阔层层内收,形成柔和的收分线条。层檐间用叠涩法,在挑出的青砖上贴以青瓦,再用砂浆堆塑莲花图案,线条圆润优美。第一层原有东西相通的塔门,清康熙大修时为加固塔身而封闭,自二层以上,每层四向各砌佛龛一个,内置精雕细刻的佛像一尊。第二层平座座顶突出塔身约30厘米,转角处砌有倚柱。其他各层均与第二层相同,只有在第七层的平座上,设有栏杆和望柱,各层高翘的檐角上皆挂有铜风铃。塔顶作八角攒尖式,顶上立铁刹,由覆钵、相轮、宝盖、圆光等构件组成,相轮底座由八根铁链通过扁铁连接直贯塔基。

慈氏塔建筑精美,高拔挺秀,表现出朴素浑厚的风格,是湖南现存最早的砖塔之一。距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1956年即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13年5月3日,慈氏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明寺

乾明寺,古称“巴陵乾明寺”,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南路金家岭。寺庙始建于东汉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至少帝光熹元年(公元189年)之间,迄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

据各种志书录,自东汉至明清达1500余年间,曾先后有三朝皇帝(唐高宗、宋太宗、元惠宗)亲自为巴陵乾明古寺亲书御匾,并颁发诏书。同时,巴陵乾明古寺在中国历史上不仅培养了大批高僧,并成为了国内佛教界一大批著名大德高僧的道场,而且还是历代名宦,文豪皆虔诚入寺拜谒或铭文立碑之圣地。

自唐以来,乾明古寺一直与“潇湘六刹”闻名遐迩于中华大地。因此,才有“皆有其寺及巴陵名重”之说。至宋庆历年间,郡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嘱范仲淹撰《岳阳楼记》,巴陵城才具“北有名楼、南有古刹,遥相雄峙于洞庭”,故才使巴陵有“粤之荆湘,山水优长,惟岳之阳”之胜景。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共岳阳市委、市政府对这座古寺以极大的关怀,将原来寺庙一块荒芜之地拨给了寺庙。虽然其占地不到原有的三千分之一,但两千年的古寺终可有了栖生之地。后又僧众和香客又重修殿宇,饰琼楼,拓斋房,肖五十应真(罗汉)于其上。故古寺乃香火重旺。寺庙建成当年,就被湖南省宗教局第一个在岳阳授予“湖南省重点宗教场所”的牌匾。

吕仙观

吕仙观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南路白鹤山,始建于:唐末五代之后唐闵应顺年(公元934年)。

吕仙观原名吕仙亭,又称过仙亭,位于洞庭南路白鹤山上。关于吕仙亭的来历,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吕洞宾三醉岳阳人不识,一日,酒醉卧于城南的一棵柳树下休息,还未坐稳,便有一白发老翁从树上一跃而下,自称老树精,并尊他为上洞八仙吕祖,求吕祖度他成仙。吕祖念他虽非人类却也结了善缘,便赠仙丹一粒,且题诗一首:“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唯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当时的岳州知州李观特意到城南白鹤山访察,感觉这是吕仙显圣,便命人在白鹤寺侧的古松树边建了吕仙亭,让人们记住这段离奇的往事。这就是吕仙亭的来历。

吕仙观,其主殿为三层混凝土框架,仿古建筑,五脊顶,高20.5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一楼吕祖殿,二楼玉皇殿,三楼三清殿。三层殿上下雕龙绘凤,斗拱重檐,古色古香,神采飞扬。后又修建了真武殿、天师殿、山门、斋堂、放生池、客房十二间等。还建有后土殿、吕仙亭、娘娘庙、灵宫殿等,形成一带古建筑群,气势壮观。

游击巷

游击巷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南路,始建于明朝初期。

属于岳阳老街之一的“游击巷”在慈氏塔以北约150米处,巷口正对着“乾明寺”(岳阳三中)那条街。顺着狭窄的游击巷往下走约200米,就到了沿湖货运铁路。据文献记载,游击巷则是此处曾设游击署而得名。

茶巷子

岳阳古城的茶巷子和鱼巷子齐名,两条麻石街巷成一条直线,都是南岳坡小码头和街河口大码头的衍生物。

茶巷子位于鱼巷子对面,成于明朝以前,因茶而得名,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其实,茶巷子原名猪市巷。明洪武初期,随着汴河的开凿,岳州城南门外商业经济逐步兴盛。一些新的街巷逐渐形成,猪市巷便是其中之一。猪市,顾名思义就是牲猪交易市场。当时,牲猪交易主要在巷东与汴河园交汇处进行,猪市巷因此而得名。当时,洞庭湖区各县及湖北的商人运来大批牲猪进入汴河,在此交易。后来,近郊及东乡的农民也牵着牲猪来此交易。近郊的农民在猪耳朵上扎两个小洞,用绳索拴成丫字形牵着或赶着走来;东乡的农民则将猪用木杠绳捆索绑扛来或是用独轮车载来;湖区的则用篾篓装着,再用船运来。后来,随着来此交易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或推或抬,往往弄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需喝茶饮水,以解饥渴。住在此处的市民认为有利可图,遂开起了茶馆。

茶馆的兴起,也带动了茶叶店铺的兴旺。加之岳阳历来产茶叶,岳阳人嗜茶,又带动了茶市的繁荣。宋代,岳州已是国内著名产茶中心之一。清代是岳州茶叶生产的鼎盛时期,光绪年间,年产量即达20多万担。岳州城因滨江濒湖,为湖湘通商名港,贸易繁忙,周围各县茶叶均来此交易,交易场所主要在汴河园与观音阁一带。于是,在观音阁街便出现了许多贩卖茶叶的店铺,一些饭铺、伙铺与客栈也随之兴起。猪本是污秽动物,开猪市交易场所,难免污染环境卫生。且猪市与猪屎、猪死谐音,既不吉利又不文雅。而茶叶则显得清淡文雅洁净,人所喜爱。于是,居住在此巷的人们便将猪市巷改为茶巷子,明《隆庆岳州府志》即有记载。清《嘉庆巴陵县志》载:“茶巷,在南门外,又名猪市巷,通观音阁。”《光绪巴陵县志》载:“茶巷,西通上正街,东通观音阁,长二百六十步。”街为青石板路面,两边为平房。民国后,一些在此经商的商人将平房改为两层楼房,用以经商与居住。明洪武初期,随着便河的开凿,岳州南门外商业经济逐步兴盛。后来,随着城区不断向南发展,一些新的街道逐渐形成,并开始按功能布局规划。

1949年5月,有两人合股在茶巷子将一新茶园改为戏院,作为巴陵戏的演出场所。因巴陵戏早年曾在金家岭岳舞台演出,人们遂将戏院也称为岳舞台。岳州巴陵戏创立百馀年,一直没有固定演出场所,自此才有了落脚之地。后来,戏院几经改建,又称巴陵戏剧院。巴陵戏作为岳阳地方戏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深受岳阳人民喜爱。当时,市民称巴陵戏为大戏,故巴陵剧院又称为大戏院。自此,来茶巷子看戏的人络绎不绝,连同戏院周围的茶铺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茶馆也越开越多,巷子也就成为名符其实的茶巷子了。

粤汉铁路专家楼

全程为:粤汉铁路英国专家楼(俗称“五号高楼”或“洋房”),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吕仙亭办事处吕仙亭居委会,在岳阳市城西最南端的三角坪贮木场内。该楼是清末修建粤汉铁路时专门为英国铁路工程师所建的一处二层券廊英式高级住宅楼。1914年,铁路督办詹天佑任武长段修建总指挥,自武昌至长沙,陆续动工修建路基。同时,在粤汉铁路岳阳段的山坡上修建了五栋(或是五栋以上)两层楼的洋房,作为英国专家工作与生活用房。现仅存此一栋。“专家楼”为砖木结构,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8米,东西宽19.8米,占地面积293平方米,通高10.9米,方向北偏西40°。该楼四周环以回廊,底层抬高砌成约0.8米的架空层。一层回廊柱之间作成券,上下两层均铺设木地板。二层廊柱均为双罗马柱,外墙为水泥混凝土涂抹糙面,屋顶为单檐四坡顶,现为红陶平瓦。当年岳阳粤汉铁路英国专家楼建成竣工后,即在其东北面修建了7栋平房,供修建粤汉铁路其他工程人员工作生活所用。后移交南津港铁路桥守卫部队作为营房使用。平房现存6栋,平面呈长方形,两面坡屋顶,墙砖正中大多有凹槽,槽内或有字,砖砖铭:“力人”、“力工”、“力合”、“二合工”等。专家楼现有居家,保存较好,是湘东北地区晚清英式建的典型代表,也是帝国主义列强经济侵略中国的实物见证,是向后人介绍西方列强逐步将中国沦为半殖地揭露帝国主义侵化实质的实物见证。

红船艺术馆

红船艺术馆位于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西南角红船厂巷,毗邻千年文脉慈氏塔,由码头仓库改造而成的工业风多功能艺术馆。

唐宋时期,岳州府就是商旅不绝的古城,元明清时期,红船厂码头便以地形优势成为繁荣一时的货运码头。“洪船”在洞庭湖负责商船的安全与救护,因江湖人忌讳“洪”字,久而久之,洪船厂就称为“红”船厂了。曾在这里居住数十年的严小平老人介绍:“1954年特大洪水后,这里修建了简易码头,并在红船厂建成一层简易砖混人字架构三百平米的红瓦屋大会议礼堂,并设有小舞台,每月一两次文艺节目活动,船民、渔民、搬运工人晩上都来观看自编自演的节目,十分热闹。”

如今,红船厂已退出历史舞台并被改造成红船厂艺术馆。红船艺术馆是由码头仓库改造而成的两层多功能艺术馆(一层990㎡,二层540㎡),该馆作为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的一个重要文化支点精心打造,致力于打造活态文化空间,呈现当代艺术、潮文化、艺术节、戏剧表演、服装秀、音乐趴、文艺沙龙等文化艺术项目的交流活动,并以发布会、婚礼、酒会、展陈等商业活动作为内在驱动,将成为岳阳文化发展新的策源地,同时也将带动岳阳特色文化新风尚的健康持续发展。

工业遗址公园

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前身是始建于1950年的岳阳港。岳阳港是湘、资、沅、澧四水的主要港口,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22个水陆联运换装港口之一,2005年华菱公司收购原岳阳港的国有资产,在此中转矿石长达十多年。由于长期经营铁矿和钢材,且环保措施不到位,加之港口南侧存在一家混凝土生产企业,致使洞庭湖岸线生态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2020年,岳阳市启动“洞庭清波”--行动,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生态环保工程来抓,强力推进港口西侧市政生活排污口、宏祥混凝土有限公司排污口、鱼巷子混合排污口等3个直排口整改,同时新建截污管道1400米,实现三个直排口的截污,并通过新建的街河口污水提升泵站将生活污水排至南津港污水厂进行处理,彻底解决了岳阳港工业片区面源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排问题。

而后,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打造最美长江岸线,2021年1月,岳阳市决心彻底改造此地生态环境脏乱问题,依托现有工业码头遗址,将岳阳港务整体搬迁,适当保留部分工业构件,改造利用铁路沿线的仓库厂房等风貌建筑,以全新的滨水休闲体验式公园来延续港口码头文化,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应运而生。公园沿洞庭湖建设,拥有1200余米洞庭湖岸线和330余亩的休闲景观,不仅补齐了老城区公共配套的短板,还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拓展了市民休闲空间。[13-14]

古城36巷

岳阳古城在清代有“36巷”之说,街巷名称来源,一是出自寺、庙、宫、观、塔、桥、亭等古建筑;二是以官署命名,如竹荫街原名县前街,是因原县署在此而得名,游击巷则是此处曾设游击署等;三是以经营特色而得名,如茶巷子、油炸岭等;四是因居者姓氏而得名,如金家岭;五是因地理方位形状得名,如南正街、羊叉街等。另有因山名街的“天岳山街”;因处儒、释、道三教寺观之侧而命名的“三街坊”等。

延伸阅读:

·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大鲍岛文化旅游休闲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