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万古流,巍巍中华五千年。在底蕴深厚、美丽富饶的河湟谷地上,静静地矗立着一座博物馆,它以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个个精美的展品,讲述着河湟地区一段段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
河湟文化博物馆于2023年7月3日正式建成运行,是海东市第一座以区域性历史文化为背景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各个展厅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展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讲述各民族古往今来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河湟文明 源同九州》以时间顺序为轴线,全方位地展示了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代先民在河湟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展示了西北地区民族对缔造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这一形态的贡献,彰显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多彩魅力,揭示了“交流与融合”的主题思想。《河湟古道 交融天下》以羌中古道、吐谷浑道、唐蕃古道、茶马古道为节点,体现了河湟文化“交融天下”的演进、内涵、外延和定义,展现了河湟地区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民族的交往交融和文化的交流交汇。《河湟家园 和美向荣》展示了河湟地区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和非遗文化,提炼了海东市民俗文化的精华,让观众在似曾相识和充满新奇的观赏中更多地了解河湟地区悠远的节庆礼仪、深邃的传统思想和古老风俗,铭记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坚守着各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形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深厚基因。《筑梦河湟 铸就辉煌》主要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海东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反抗压迫,反抗剥削,抵御外辱,相继进行了大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实现了民族解放,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河湟文化博物馆不断梳理和修改讲解词,坚持从政治的高度、历史的深度、现实的维度来认识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博物馆的发展定位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平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自开馆以来,免费接待国内外观众近15万人次,作为“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青海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社科联先进社会组织”,--度发挥阵地作用,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坚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讲解中不断深化守望相助理念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教育,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与高职院校、各中小学的馆校共建合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引导青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同时注重社会教育活动策划和实施过程,深刻认识“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和“五个认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先后策划举办了“博物馆里过大年”“博物馆里过暑假”“小小讲解员”“寻宝博物馆”“河湟非遗体验”等主题社教活动,通过打造教育服务品牌,融入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现文化体验与民族团结教育深度融合,引领青少年儿童和广大游客通过博物馆的参观讲解和活动体验,了解、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作为“海东市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河湟文化博物馆不断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以追寻红色记忆为展线,通过讲述李大钊同志与河湟地区第一批共产党人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过程;北京上学的循化籍学生邓春兰四姐弟在京成立“春晓学社”,积极宣传进步思想的重要事迹;西路军在河湟地区的红色印记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事件和踊跃出的革命先辈,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同时不断提升红色革命文物的质量和数量,以一件件革命文物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以革命先辈们为榜样,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通过一系列丰富的讲解和展览让观众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观众们设身处地感受伟大祖国的沧桑巨变和辉煌成就,了解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
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以史为鉴、服务社会的作用,河湟文化博物馆不断创新陈列展览方式,定期更换临时展览,先后举办各类文化精品书画艺术展、瓷器展、玉器展、铜器展、民俗展等展览10多场次。年初策划举办了“‘心系河湟’—社会捐赠藏品展”,积极引入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物举办临展,比如联合福建南平市博物馆、湖北武汉市博物馆、山东青岛市博物馆举办“见盏—寻味千年造盏工艺展”“掌中万物—武汉博物馆鼻烟壶精品展”“金韵含香—铜香炉精品展”等展览。我们不仅“引进来”,还主动“走出去”,将柳湾遗址出土的100余件珍贵精美的彩陶文物先后带到四川绵阳市博物馆,湖北武汉市、咸宁市博物馆,山东济南市、济宁市、枣庄市博物馆展出,通过展示彩陶文物精华,揭示河湟文化的独特内涵,反映出黄河流域文明的多元性和共通性。博物馆还积极与省级、各兄弟市州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座谈,就博物馆文物的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创新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