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六盘水 > 水城区旅游

水城化乐碉楼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水城化乐碉楼
水城化乐碉楼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剿匪战斗地杨家洞位于今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镇。杨家洞原名泵井洞,位于当时的比德区化乐乡,离县城约80公里,地处水城、纳雍、织金、郎岱4县结合部的腰岩坡上,有两个相距百余米的山洞,洞口相向,互为呼应。

当时,化乐乡大地主杨正斌为保存其封建地主势力,以防御外袭,便扼两洞,强迫百姓凿岩道,打水井,修仓库,筑工事,于是百姓就称此洞为杨家洞。

化乐乡大地主杨正斌系国民党反共救国军第八兵团1纵队司令。1949年12月8日,国民党保安271师师长刘鹤鸣和独立4师副师长黎季心(水城县县长)宣布起义时,杨正斌拒不放下武器,并在泵井村里修建碉楼顽隅抵抗,继续率部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与人民为敌。

1950年4月,解放军撤离水城后,杨正斌等土匪势力纷纷抬头,与叛军勾结一气,盘踞一方,与人民政权和人民群众作对。

1950年4月16日,人民解放军15军45师134团3营,16军47师141团2营、3营奔袭水城。盘踞在水城的叛军271师参谋长刘剑锋,国民党总统府军事特派员、黔西北行署警保处处长桂运昌,保5团团长兼水城县县长何明芳和国民党反共救国军第8兵团1纵队司令杨正斌等被解放军穷追猛打,逃进泵井洞内。

刘剑锋、桂运昌、杨正斌等反动头目在洞内集结后,向众匪军许诺,只要坚守一天,就每人每天发放5块大洋。

“不要跑,也不要投降,多坚守几天,弟兄们都能发大财了。”洞内的匪众们见钱眼开,纷纷打起了如意算盘。

4月22日,奔袭水城的人民解放军第134团包围杨家洞,先以密集火力猛攻,后用冷枪冷炮攻击。土匪一露头,就将其打回,不让敌人有喘息机会。终因杨家洞位于半山腰的悬崖峭壁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故收效甚微。

“必须坚决消灭敌人,最小限度减少战士们的牺牲!”第134团的指挥员们经过会商,决定首先依托地形采用火攻,攻破洞口,然后再攻入洞内消灭敌人。

4月24日,负责发起火攻的战士们带着装有0-石灰、辣椒粉的竹筐绕道爬至山顶,把竹筐用绳子吊至洞口引爆,经连续多次引爆,终于将洞口的防御石墙炸毁。

经过一天的战斗,英勇的解放军战士炸死炸伤敌军20多人,并成功炸毁洞里的水井,龟缩在洞里的敌人军心涣散,士气大减。

4月25日拂晓,人民解放军第134团再次发起进攻。战士们在硝烟中冲进洞内,摧毁洞内的最后两道防护墙,与匪众展开激战,击毙匪徒80余人,匪首杨正斌、何明芳在跳岩时也被包围的战士生擒。

不到半天时间战斗就结束了,藏在洞内的匪首刘剑锋、桂运昌被俘,匪众270名举枪投降,缴获各种战备物资无数,其中各种轻重武器500多件,子弹400多箱。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45师134团0-完成化乐剿匪任务,剿匪斗争的胜利,安定了社会,巩固了人民政权。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炮火连天。如今,水城县化乐碉楼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化乐剿匪战斗中牺牲的英烈们被安葬在六盘水仙水坡烈士陵园。烈士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可歌可泣的精神光照千秋、永垂青史,他们将永远受到水城各族人民的永久崇敬和怀念。


>>水城钢铁厂一号高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