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赤水市旅游

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
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赤水竹产业园区是赤水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的百亿级竹产业示范园区,园区位于赤水经济开发区,距离赤水市市区约4公里,于2022年3月开始筹划建设,2023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园区餐饮项目已完成二楼餐厅等基础装修,厨房设施设备齐全。

2023年,赤水市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竹都”称号,这是继获首批“中国竹子之乡”后的又一美誉,走上“青山变金山”的新征程。赤水市地处黔边、紧邻川渝,辖区面积1852平方千米,是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赤水市竹木资源丰富,竹林面积132.8万亩,乡土竹种12属34种,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82.51%,居贵州第一。

清仁怀直隶厅同知陈熙晋在道光年著《仁怀直隶厅志》卷之十五物产志“竹属”记载有斑竹、苦竹、刺竹、金竹、凤尾竹、紫竹、慈竹、箭竹、水竹、楠竹、月竹、琴丝竹、黑竹、罗汉竹、铁甲竹、楠竹、方竹、桃竹、人面竹等,可谓品类繁多。《梁氏宗谱》记有“栽习楠竹杉株,往来巴渝间出售”,入黔第一代先祖梁如选、梁如槐等五弟兄,在乾隆年间从上杭迁来仁怀厅复兴仁友时,曾有过引竹入赤的经历,梁如槐墓碑有对联“槐祖隆恩一脉瓜瓞成旺族;闽迁入赤三竹衍繁裕乡民”。

赤水的自然景观处处都有竹子的绰约身姿,有漫山遍野的丰富优势,1993年5月原林业部批准设立贵州赤水国家森林公园,吸引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览胜,清心洗肺。来到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经“野竹坪”,踏“地锣梯”,登“观海楼”,满目苍翠,竹浪荡漾,置身在一片令人心醉的绿色海洋之中,感受赤水这片沃土上竹之丰富多彩、竹之美艳动人、竹之壮丽宏伟。

赤水的楠竹分布较广,经济效益好,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清代诗人傅同形《种竹》诗云“种就两三竿,摇来千万个”。楠竹原来不长于赤水,黎理泰为赤水引进楠竹的第一人,被称为竹王,赤水人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在竹海公园立有“竹王黎理泰”塑像。

楠竹全身都是宝,与赤水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农闲时编制竹制品到市场出售卖贴补家用。走进赤水农家,随处可见竹子相关的物件。房前屋后堆放有箩篼、背篼、簸箕、围席,床上铺有竹席、竹枕,灶台上有竹菜板、竹筷,客厅里有竹椅、竹凳,餐桌佳肴上有竹笋、竹燕窝,卫生间有竹牙刷、竹马桶盖,房屋、凉亭也有用竹建筑材料的,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楠竹枝丫可以扎捆作扫帚,笋壳可作包裹材料,垫衬鞋底。陈熙晋《之溪棹歌》有这样的描述:“独有葫芦溪上笋,一冬风味舌头甘。”竹笋可鲜食或制成笋干、罐头,近年推出竹笋为主要原材料的全竹宴,成为食客、游客追捧的美味。

心灵手巧的赤水人,利用赤水的竹资源,以竹雕、竹编等工艺,加工各种各类工艺品,赋予竹子更多的灵性和文化内涵。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创办竹编研培基地,打造“极竹堂”品牌,利用竹资源编织水杯、茶具、瓷器、手提包、首饰等立体精细工艺品。她带着自己的作品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代表通道,向全国人民展示赤水人的匠心独运的竹编工艺。她的基地直接或间接带动2000多人实现就业,年均助民增收3万余元。

2022年,赤水市创建国家竹产业示范园区,建成一院一馆两中心(贵州省新时代竹产业研究院、竹文化博物馆、贵州竹产品交易中心、贵州省竹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汇聚文化展览与研学、餐旅、会议等多种功能,成为引领赤水乃至贵州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馆内布置涵盖了不同地域的竹文化艺术精品、“竹智造(科技与装饰材料)”、竹乐器等竹文化展区,有精美的竹雕、雅致的竹扇、秀丽的竹伞等形式多样的竹制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对于进一步挖掘、沉淀、研究和普及赤水的竹文化,增强赤水人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鳛部酒谷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