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 > 雷山县旅游

雷山大塘景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雷山大塘景区
雷山大塘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大塘景区位于雷山县南部,炉榕公路穿景区而过。大塘景区面积为18.7平方公里,包括排卡芦笙世家、掌坳铜鼓舞、高岩峡谷、新桥短裙苗族、水上粮仓、新联爬坡节、掌批扁担舞等7处景点。该景区以大塘和掌坳为重点,突出铜鼓舞表演、苗族服饰展示和峡谷风光游览等特色。其中新桥、掌坳被省政府列为黔东南旅游风情线景点民族旅游村寨。新桥村“超短裙苗”独树一帜,其“水上粮仓”叹为观止,享有“明清建筑、唐朝服饰”的美称,民族工艺品巧夺天工。掌坳村“铜鼓舞”堪称一绝,享誉中外。排卡芒筒芦笙浑圆厚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掌批村的扁担舞被称为“田坎上的芭蕾”。

(1)新桥“水上粮仓”

大塘新桥水上粮仓是建在水塘上的粮仓,有40多座,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具有防潮、防鼠、防火、防盗之功能,是苗族古老农耕稻作文化的活化石。1994年被列为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旅游线重点村寨之一。

(2)新桥短裙苗族

大塘新桥短裙苗族,距雷山县城13公里的新桥苗族村,是苗族中民族服饰独具特色、具有典型村的苗族支系。新桥苗族妇女穿着的超短裙,裙长不过膝,仅5寸,用长2.2丈的靛青布折叠而成,平时着一两条,节日盛装着三四条,后面有条花彩带,一般宽5寸,长6至7寸,脚缠裹布,装饰别具一格、绚丽多姿。传说300多年前,妇女们穿的都是长织衣,很不方便劳作。有一天一个叫“么阿扎”的阿妈回到家,因裙上沾有鸡粪,被一道闪电击死。族人认为是衣服沾有的鸡粪玷污了祖先,激怒了天公,于是几位长老协商把长装改为短装,此后超短裙便成了这个村落的服饰。

(3)排卡芦笙世家

雷山县莫厌学芦笙制造坊是一家生产制作芦笙企业,2006年,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贵州省雷山县的莫厌学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现任贵州省芦笙研究会理事。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雷山,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美称。苗族芦笙由笙斗、笙管、-和共鸣管构成,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另外芦笙是苗族男女青年恋爱生活中的重要“媒介”,因此,芦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神圣的,珍贵的,家家离不开它。芦笙制作技艺历来都由师傅亲手教授,无文字资料留存,且技艺考究,传承比较困难。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排卡的芦笙生意也一路看好,有一些人家因制作芦笙而走上了致富道路。排卡,也由此成为远近闻名的“芦笙村”,成为雷山县一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村寨。雷山县委、政府还将排卡芦笙列为重点开发产品。目前排卡制作的芦笙除了满足本县需要外,还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四川、云南及日本、美国等地。

(4)掌坳铜鼓舞

掌坳村位于雷山县城南往榕江方向的7公里处,背靠青山坳,以铜鼓和铜鼓舞闻名于世,这里是铜鼓舞的发源地,面临巴拉河。掌坳铜鼓舞源远流长。传说在千百年以前,先民们从遥远的地方迁徙到此以后,他们就有喜欢鼓和踩跳鼓舞的习俗了。据传当时寨上的先祖们用七七四十九天的工夫,从大山中扛回一截有九尺长、七抱粗的枫木,将其抠通,制成一个长圆柱形的大木鼓,用木槌敲击,能发出各种清脆悦耳的声音,节奏奇妙。招来了附近各寨的男女老少,围着大木鼓欢跳狂舞。于是,掌坳的鼓舞名声传遍了雷公山周围的苗族村寨。后来掌坳苗寨的先民们挨家挨户凑钱购置黄铜,冶铸了独具特色的铜鼓。

掌坳苗寨每年过苗年和吃新节时,都要跳铜鼓舞。村里专开辟两个鼓场,每个场地可容观众二千余人观赏铜鼓舞。掌坳铜鼓舞在雷公山区所有的铜鼓舞中,可谓独树一帜。它的鼓点复杂多变,声音粗犷激越,舞步奔放雄浑而热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沉而稳健。动作随着鼓点,多方向跳跃旋转交错组合,其幅度之大,难度之高,实为民间舞蹈中少见。原来的铜鼓舞步有12种,现在传下来的有9种,每种都是由50多个动作组成。铜鼓舞舞步有的如蜻蜓点水,有的如猛虎下山;有时飞步横跨,有时腾跃转身。全身足蹈手拍口中还发出阵阵“嗨嘁嘁,嗨嘁嘁!”的声音。这些古朴粗犷的舞步,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如“鸡打架舞”,它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雄鸡格斗的姿态,反映苗族人民的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的精神。“捉螃蟹舞”则是反映劳动之后,为消暑而下河捉螃蟹的愉悦之情。“送鼓舞”是反映节日即将过去,将铜鼓送回藏洞中存放,待来年过节再敲的依依之情。总之,掌坳铜鼓舞舞姿变化较大,时而娇柔优美,时而刚健雄劲、舞步舒缓自如,神情豁达展畅,给人以力的欣赏和美的享受。由于鼓点复杂,舞步难度特大,如今在众多的苗寨中,唯有掌坳苗寨民众,才会跳这种别具一格的“铜鼓舞”。

上世纪九十年代,《人民日报》载文将掌坳村誉为“铜鼓舞之发源地”,处在雷公山皱褶里的雷山县大塘乡掌坳村因此而闻名全国。在2007年“多彩贵州”原生态舞蹈大赛中,掌坳铜鼓舞夺得了全省第三名。

2008年4月,文化部把“雷山苗族铜鼓舞”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山苗族铜鼓舞就是以掌坳村的铜鼓舞蹈为代表写申报文本而获得的。为了更进一步地挖掘掌坳苗寨铜鼓舞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搞好铜鼓舞的传承,雷山县文化体育局已把掌坳村作为雷山铜鼓舞的传承基地加以建设和打造。

(5)高岩峡谷

高岩大峡谷山美、水秀、石奇、崖险,景观煞是迷人,瀑布从天泻落,雨雾相连,气势磅礴,蔚为壮观。阳光下一道美丽的彩虹现于瀑布中,光彩夺目,带着几分神秘幽深的气氛。

高岩大峡谷位于苗岭主峰雷公山南面巴拉河源头,从贵州省雷山县高岩村的南晓开始,到交腊村的交腊瀑布结束,总长约10公里,宽1公里,最低海拔1100米,最高海拔1500米。峡谷两岸悬崖峭壁,石峰石柱,直耸云天,峰顶花松傲立,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猿啼兽鸣不断。虎口峡内,立在石上,举头仰望,只见悬岩上冲下一条“大白链”,汹涌奔腾,声震山谷,正如元代汪克宽写的诗句:“翠岩悬瀑锵琼瑶,雷霆霹雳轰云霄”那般壮观,这就是峡谷中有名的龙泉瀑布;老鹰岩瀑布从天泻落,雨雾相连,气势磅礴,蔚为壮观,阳光下一道美丽的彩虹现于瀑布中,光彩夺目,带着几分神秘幽深的气氛;在进入左叉峡谷约1公里处,冷水滩瀑布悬空坠落,飞流倾注处,岩石向外突出,形成抛物线,溅起万颗银珠,观赏飞流下坠,领略瀑布的惊心动魄,不由联想起清代崔应阶的诗境:“盘空舞雪飞泉落,扑面银花细雨来”。

(6)新联爬坡节

爬坡节,苗语称“纪波”,是苗族青年男女们醉心向往翘首以待的一年一度特有的择偶恋爱欢聚盛会。爬坡节当天山坡上汇集数万人,坡上一圈圈,一丛丛的男女青年游方唱歌、吹笙、踩鼓、他们以此为媒介寻友觅伴追求知音,洋溢着节日欢乐的气氛。东道主的女郎们,准备丰盛的鱼肉和糯米饭,带上山去,一边款待后生们,一边互相对歌。在这当中,青年男女们互相物色对象,结成今后一双双的情侣,组成一个个幸福家庭。到了夕阳西下,姑娘们邀请后生到寨里去继续谈情说爱,并再次设宴款待,情投意合的,即交换信物定婚。到了夜深,在女方寨子有亲友的,就到亲友家去投宿,没亲友的就由姑娘们母亲们分别请到家去过夜。天快亮时,后生们起身回程,姑娘们将糯米饭送给意中人,并陪着送到半路,然后依依惜别。据了解,此次节日活动在雷榕公路大塘段九十九公里的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举行,活动时间为1天。当天除了男女青年对歌谈恋爱外,还举办有苗族铜鼓舞、扁担舞、超短裙锦鸡舞等歌舞表演,还有斗鸟、采茶、赛马、捉鱼、捉鸭、拔河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活动。爬坡节也是当地民众的“美食节”。活动当天,草坪上到处是露天狗肉、羊肉锅汤,苗家鸡稀饭,酸汤鱼,土茅台香甜米酒等。

(7)掌批扁担舞

掌批扁担舞,仅用竹扁担、镰刀和红土布,简简单单的家常衣服,通过镰刀敲击竹扁担发出简单的“咚嚓咚嚓嚓咚嚓嚓嚓咚嚓嚓嚓嚓”的响声,用苗语唱“穿着芭蕉叶,一早穿烂九层衣;吃着山野菜,一天吃光九座山;一个破碗也是锅,半边山崖也是家;只要你我夫妻恩爱,齐心协力,去织成了再穿、去种得了再吃……”跳的是男子大跨步、女子小碎步,所有的动作在有节奏声中翩翩起舞。

扁担舞,50年前那艰苦的岁月,掌批人为了战胜困难,增强生存信念,曾经跳过。越过50年后的今天,祖国大地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掌批人已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当“多彩贵州”舞蹈大赛的消息传到掌批后,全村人民又掀起跳扁担舞的热潮,他们把生活的愉悦注入到扁担舞中,舞步轻快,舞点明亮。


>>黔东南大峡谷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