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俗称赤龙山、黑故堆。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在云山梁堡内修建庙宇,取名凌霄观,后来改称云山堡。云山堡山头孤高,常有云雾缭绕,远望如黑云成堆,故名黑故堆。清道光年间,为赤龙镇,民国时期为云山镇,解放后为云山乡。云山乡辖区最初属原始森林地带,有从关山至西的一条小道,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从唐朝开山毁林以来,通行较为方便,有少数人员移居于此地。(部分人员住在山下的11个古窑洞中,现存窑洞6个)。到宋朝,犬戎族人逐渐繁衍在此建立了静戎寨,到明初初步兴盛,建立街市,开始贸易,有买卖往来,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平定,街市逐渐扩大,被称为“赫古都”市场。到清朝乾隆时期,由于本地山上树木茂盛,经常烟雾缭绕,当地人起名“云雾山”,后来朝廷将现革堡村到现云山乡的山脉统称为“赤龙山”。将现云山乡地界称为“赫古都”。到民国初期,南区区长李成白在街道的东西两头修了总门,门上 书--“云山镇”三字,沿用至今,乡镇撤并后改为云山乡。云山辖区内有凌霄观和惠云寺各一座。凌霄观坐于云雾山之顶,始建于唐朝,最初只有玉皇楼阁一座,其规模甚小,庙中有玉皇大帝神像一尊,后来逐渐扩建至今现在已有大殿7坐,大小神像50余尊,惠云寺坐于凌霄观旁边,有大殿一座,神像6尊,云雾山上绿树成荫,云雾缭绕,风景优美,庙内晨钟夕鼓、香火兴盛,每逢初一、十五朝拜之人络绎不绝,颇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