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又名珠泉、洒泉、龙泉,为天然泉,位于贵阳市西郊野鸭乡龙泉村东侧100米处龙泉村大寨(原名仡佬寨)南侧,龙泉村因该泉而得名。1987年5月17日,珍珠泉被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称该泉为“酒泉”。清(康熙)《贵州通志》说:“珍珠泉在贵筑县西三十里,泉冽,池中分六、七道而出,叠如贯珠之不绝”。民国《贵州名胜古迹概说》记载:“白龙洞附近有珠泉,分六、七道而出,累累如贯珠”。泉塘分为两处,相距50米。大塘占地379.88平方米,小塘占地69.54平方米,总面积为450平方米。塘边绿荫似伞,树木扶疏,泉塘内藻荇交错,水草丛生,塘底喷出天女散花般滚动上升的水珠,晶莹闪烁,恰似串串珍珠,此起彼落,永不间断,故名珍珠泉。珍珠泉是喀斯特岩溶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离珍珠泉不远的白龙洞,从明代起即为贵阳有名的游览溶洞,最早记载于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白龙洞,在治城西北十五里,岩石玲珑,巧于槌琢,深如数十丈,乃假烛导入。一水泠泠,莫究出没,驾竹桥其上,人可并行。又深入,有钟乳数珠,大如楹,扣之戛然如钟。其他冰花瑶草,如珊瑚、灵芝者,又错置杂陈,使人应接不暇,诚奇景也。”在民国《贵州名胜古迹概说》中也记载到:白龙洞在贵阳城西北十五里,岩石玲珑,备及灵片,入数十丈,渐幽暗,非秉烛不得前,中有潭水,驾竹而渡,石笋数茎,叩之铿然若钟声。明成化贵州监察御史余振才游白龙洞时,题诗云:“六丁以为斧,扶桑以为材,凿破层岩万丈雪,玲珑百迭营瑶台。”说明当时白龙洞的景观是何等的奇丽。昔贵阳八景之“龙洞钟声”既在此。
两处景观在历史上都留下了重要的记载。特别是珍珠泉,其清澈甘凉的泉水是附近村民长期饮用和灌溉农田的水源,现在还是贵阳啤酒厂生产的水源。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