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素石楼(俗称“土楼”,又名“定楼”)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西南面,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是福建省唯一一座纯粹的石筑土楼。200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素石楼系黄素、黄堂官父子历时三十多年建成的。楼内有房三十六,楼外有屋七十二,取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石楼内部防备森严,是福建众多土楼里最独特的一座,
哨楼
大楼墙壁的厚度,最宽达1.4米,窄者也达0.73米。三层上的糯米糖水灰墙壁,四面各设有三个大、小窗门,二三层楼内彩栋画壁,共有24格栏杆,雕饰花鸟,堂皇别致。三层顶楼的四面墙角,各伸出一个设有射击孔的哨楼,长宽各2.8米,高3.6米。楼下四壁仅西面设一拱形石大门,外门之内再设两重门,中门为大铁闸,内外两重则用优质坚固的桧木做门板,外门板包铁皮,以防备盗贼火攻,门框上方还设有水槽,从楼内水井可随时汲水浇灌灭火,足见其防御措施周密严谨。
-古建筑
大楼前面有石埕,分三层铺以石板,占地453.6平方米。埕北有一木构的埕门,埕门外又一石埕,也铺石板三层。此埕的西面又有个高低不同的大砖埕。这三个石、砖埕的北面,外面周边环绕建72间厢房,取象“七十二地煞”,现基本保持原状。厢房多为红砖白墙体、硬山式顶、屋盖瓦筒、二进厅、五间张、双护驾格局,里面雕梁画壁,雕饰花鸟禽兽,堂皇气派。外石埕与外北厢房的东面,隔着一道砖围墙和一大砖埕之后,即是红砖白石墙体“二进五间张”皇宫式建筑——“北大馆”。
石门
楼下四壁仅在西面设一拱形石大门,门首石匾题“式好攸宁”四字,左下方小字有“乾隆六年岁次”字样。石大门设有内外两重门,都用优质坚固的桧木做门板,中间为大铁闸,外门板加包铁皮,门上还设有水槽,以防火攻。
西厢房的前面,又是一个大砖埕。由大砖埕向北走下几级石台阶,即是北面最低的一个砖埕,彼此勾连,形成大楼与四面环绕的厢房(包括外南、北厢房,北大馆),面前皆有走廊或石、砖埕相通,出入十分方便。防范严密,布局严谨。楼内置有天井,周围厢房回廊均有木石齿牙交错,逐层榫合叠压而成。石楼因年久失修,现徒剩四壁。
“涂楼村”门
大楼与楼埕的正面(即西面),有一道砖屏墙,两旁各有一个拱形的小砖门;屏墙的边沿各敞开一个缺口,作为通道。通道的对面,各有一个长方形石大门。石大门与围绕大楼的东西南北厢房连成一体。西南石大门的南侧,自西往东有一长列配有天井、庭院的外南厢房。
古井
大门进去里面是木楼,每个房间四角木柱上下相连;三楼紧贴墙壁处是一个环形走廊,俗称跑马道,大门后面一侧墙壁里拔出两根粗大的梁木,里面一口井,十分幽深,是大楼里的水井。可见以前,这是一个十分完备的生存空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