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贵州高原之花”美称的花溪,史称“花仡佬”。其名源于自古繁衍生息在这里的古老民族“花仡佬”,他们是仡佬族古代先民的一支。仡佬族与古代居住在贵州的僚人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换句话说,仡佬族就是由古僚人发展演变而来。而古僚人则是西汉时期夜郎古国的主体民族之一。久而久之,民族名称形成了地名,因此流经其地的南明河上游河段也称“花仡佬河”,就连河流上架设的桥梁,也称“花仡佬桥”。由于地处省会贵阳市南郊,且为“八番之路所经”之要津,“花仡佬桥”又名“济番桥”,河也因名“济番河”。
到元、明时期,包括“花仡佬”在内,仡佬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为他族土司所统治。明代又在仡佬族世居地上建立了卫、所、屯、堡等军事机构(“花仡佬”就设有花仡佬堡,又称桥头堡)。明末以后实行改土归流,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将撤消的贵州卫和贵州前卫所辖之地设立贵筑县,隶贵阳府,花仡佬归属贵筑县南上里管辖。民国3年(1914年)改贵阳府为贵阳县后属贵阳县。民国20年(1931年)设花阁老镇,属第一区。民国26年(1937年),在时任贵阳县县长刘剑魂提议下,经当地人士商议,同意县政建设委员会秘书罗浮仙的建议,保留花仡佬的“花”字,以溪流之“溪”取代仡佬二字,正式命名为“花溪”。
花溪西舍就坐落在花溪镇贵筑路中段北侧花溪公园内的花溪河畔。
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主的花溪公园,东起济番桥,西至平桥。公园明秀天然,清澈的花溪河蜿蜒穿流全园,四周田畴交错,村寨毗连,民族风情浓郁。公园内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即位于龟山和蛇山之间的坝上桥,桥南蛇山石岩上刻有时任贵州省主席吴鼎昌的楷书“坝上桥”3字。该桥具有强烈的曲、折、窄、幽等美学特征。曲而折之,宛转卧波,虽不像江南园林那样低矮贴水地低架于盈盈一水之上,而是离水面较高,但因为周围环境的通透、疏朗,加之富于变化又有自然跌落的流水,人行其上,同样会有一种“凌波微步”的感觉。
民国30年(1941年)3月,在坝上桥南侧兴建了尚武俱乐部,1958年又于俱乐部西侧修建宾馆,命名西舍,并将尚武俱乐部更名为东舍统一管理,后统称西舍。由时任贵州省长的周林题字“花溪西社”。西舍占地505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花溪西舍建成后不久,既分别接待过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董必武副主席、陈毅副总理、贺龙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1960年4月30日至5月4日,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回国,顺道对贵州进行视察,在筑期间就下榻花溪西舍二楼。二楼西侧22平方米的一间为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卧室,南侧16平方米一间为办公室和书房,卧室东侧51平方米一间则作为接待室。花溪西舍至今仍然保存着周恩来总理下榻时使用过的衣橱、卧床、沙发、茶几、写字台和椅、凳等物件。1999年曾对西舍进行过维修和重作复原陈列。1995年7月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花溪西舍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