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市 > 延平区旅游

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
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剑州州学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元佑年间(1086—1094)郡守王汝舟加以扩建。建炎四年毁于战火,绍兴二年(1132)郡守刘子翼徙建于郡西龙津馆,绍兴十五年郡守路采迁回旧所重建,于绍兴十七年夏落成,七月十六日撰成《南剑州重建州学记》,张致远撰文,张致远,沙县人,宣和三年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给事中等职。罗荐可书写,陈师孟(南剑州州学教授)立石。

《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为石龟驮青石雕碑,今存于南平二中校园内,该碑高3.125米,宽1.64米。碑额双行竖写篆书“南剑州重建州学记”8个大字,全碑连额共1121字。碑文论述了南平是个山川秀丽人才辈出的地方。记载重建州学过程,盛赞旧州学培养众多人才,纵谈儒学发展历史,抨击当时社会轻浮浅薄、追逐势利的风气,希望复兴学校,推行教化,以匡时弊。这是研究州学教育和地方历史的珍贵资料。

据《福建通志》嘉靖《延平府志》《南平县志》等记载,南剑州州学是以官办形式创办的,设置学田,以助学子,这所州学的设立是“独先于天下”的。

据《嘉靖延平府志》记载:“府儒学在郡治后西山之巅……宋天圣三年守曹修古始建。”又据元朝翰林学士虞集《延平路新修宣圣庙记》记载:“南剑天圣乙丑守臣曹修古始建州学于西山之巅。庆历癸未天下始皆立学,而是邦之学先廿年成矣。”

从《宋史》记载,宋朝州县立学开始于1044年,“庆历四年(1044)……三月……乙亥,昭天下州县立学,更定科举法……。”“仁宗庆历四年诏诸路、州、军、监各令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许更置县学。自是,州郡无不有学。”

南剑州州学创建后,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栋梁之才。据嘉靖《延平府志》记载:南剑州州学创办后的一百年间,朝廷共招考进士37傍,有222名南剑州考生得中进士,其中建炎戊申(1128)李易榜竟有17人得中进士,为天下所瞩目,这一时期成为南平历史上罕见的文化昌盛时期。

元朝至顺二年(1331)总管文富在州学立圣贤像,作敷教厅。明洪武二年(1369)知府唐铎改殿后讲堂曰“明伦堂”,左右二斋曰“尊贤”“尚友”,以旧宝章楼下中厅为“会文堂”,左右二斋曰“存心”“养性”。成化九年(1473)知府盛禺进行改扩,明伦堂南面正对文笔峰,建文奎阁、兴贤门。弘治五年(1492)知府苏章在会文堂故址建阁,复名宝章,并在阁下设立“道南师友之堂”,祭祀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先生。

嘉靖二十六年(1547)延平府学的学生征得巡按金城啼学副使周琉的同意,将府学迁移至龙金馆故址,万历二十八年复迁回。万历三十九年(1611)巡按陆梦祖令知府倪朝宾将府学迁至紫云阁。

天启五年(1625)知府项维聪再迁原址,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知府范光阳重修。乾隆十六年(1751)知府胡宝琳倡修,中为大成殿,翼为两庑,前为大成门,外为泮池,庙右为崇圣祠,庙左为明伦堂。

南剑州州学,历数百载苍桑,原来州学、府学旧貌已不可追寻,其故址现在为南平二中。

1961年,《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建亭建碑妥为保护,碑亭高7米,4米见方,花岗岩混泥土结构,飞檐琉璃瓦面,攒尖葫芦顶,碑亭上方悬挂“宋碑亭”匾额,亭柱楹联为“独先天下兴州学,屹立西山励后贤。”后柱楹联为“遥望双溪入海,仰观九迭摩云。”字迹刚劲、洒脱,均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沈觐寿手书。

附:《南剑州重建州学记》

延平郡治,当七闽之冲,而旧学跨西山,特踞形胜。九龙、双旌、演仙、文笔诸峰,皆秀拔摩云,环顾如列屏障。建、剑二水,会而南流。风雨晦瞑,神物吼跃。潭静天开,想紫光犹隐隐牛斗间。异时,伟人辈出,其冠巍科、跻膴仕,术业足以师世。循良忠烈,足以动宸极,而猒绅笏者相望也。

建炎初,溃军突至,一昔灰烬,遂夷为阅武之场。顷岁改卜,乃喧卑近市,故老不以为便。遭时右文,圣天子优游翰简,亲写经传,从师臣之请,攽石本于四方。银钩凤翥,灿焕星日,所以幸多士者甚渥,爰建杰阁而珍藏之。于是,人益以学宫为弗称,而复故之议决矣。太守宋城路公采,参订舆论,慨然有意乎此。会漕使行郡,乃以教授陈师孟所与士子之隶业者,合词以请,得缗钱几二千万。经始于绍兴乙丑之秋。凡是,胥占规橅罔不善,抡材选工罔不精。路公改除,而太守大梁郑公椿年以贤相家风,治先教化;下车未几,棠阴昼静;熊轼戾止,趋工罙峻,故期而告成。殿阁堂庑,雄丽轩豁,十斋南向,窗几明净,虽筦库湢室,皆视昔为逾侈。严严翼翼,人以溪山之胜、轮奂之美,炎州所未见也。

岁在丁卯夏六月庚申,教授率生徒入新学,舍菜于先圣,升降赞拜,观者咸说。越日,公即而落之,以书抵致远曰:“乡校成,不可以无述,且闻有宿诺矣。”致远自束发已,游息于斯,固尝惜其废而幸其复,敢辞不能?永惟三代而上,言治者本教养之诚,而庠序因以设;三代而下,存学校虚名而亡教养之意。战国并争,处士横议,郑欲毁乡校,而秦遂焚诗书。汉兴,诸儒自以经籍相授,素木瓠叶,行礼于私家。至公孙丞相,甫为之制,其察于二千石者,皆诣太常受业,乡里无素养。厥后,议者谓:“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今天子太学弟子少。”即增员如其数。东汉之季,太学生至三万人。终唐之世,六馆为盛。盖郡国不皆立制度,而教养之法废;徒眩众饰时,为目前具耳。独文翁在蜀,韩愈在潮,以教化自任,历千数百岁,文物光明,人到于今受其赐。我圣主以经术示之好,俾郡县职事者咸列于学官,复贤良孝弟之科,讲饮酒乡射之礼。其有行艺中程者,三岁大比,歌《鹿鸣》而送之。訚訚济济,有三代之风。学者去澳渫,居高明,相与讲习以为说,懿文德以待用。又有如文、韩者为之劝,其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之要,逮夫出处云为,俯仰而无愧。则西汉之经术,东汉之名节,犹以为有憾,顾所成就,卓绝何如哉。噫!师弟子分不严,朋友之道缺甚矣。稚壮改其度,(势)利(夺)其守,曾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友。岂士大夫其智反不能及;殆昔有而今亡也;未穷其技,意轻而诋倍者多矣。师非其所尊,友非其所畏,肆口而评古今,率意而议臧不,将谁使正之?夫惟学校修,则尚师友;师友正,则人伦明;人伦明,则风俗美。故既叙其建□次第,又缉缀所尝习知而为衿佩所通患者,以附于后,庶几其益勉旃。

秋七月既望,郡人、左朝请大夫、充显谟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赐紫金鱼袋张致远记。郡人、左朝散郎、新差权知筠州军州主管学事、借紫金鱼袋罗荐可书。

延伸阅读: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总工会旧址(刘少奇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