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 > 长沙县旅游

望麓台石刻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望麓台石刻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天华寺前有大石壁,镌“望麓台”三个大字。望麓台石刻乃天华山景区之精华,整个石刻共70 个字,顶部竖刻“望麓台”三个大字,字体宽0.8米,长2.5 米,下部石刻为竖排8行,每行7字,共56字,前47字是为 “望麓台”三字所作的跋词,词曰:“予尝读易此山,每遇天朗气清,伫立石上,南望岳峰,烟云飘渺,因思灵麓之下,湘水之涯,予师友在焉,庸镌斯石,以志怀也”。接下来的9个字为落款词:嘉靖辛亥晋山杨廷相。紧靠左边还有一竖排落款:乾隆己卯八七世词孙增洗。此摩崖石刻面积约有20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字迹依然十分清晰,为天华山八景之一。

要读懂“望麓台”石刻的真实意义必须从第一落款查找开始,嘉靖二字是明朝第12个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国号,明世宗朱厚熜于公元1521年4月28日(农历壬午年)继位,国号嘉靖元年,那么由此看出“辛亥”是嘉靖30年即公元1551年(嘉靖帝在位45年),至此查清了“望麓台”的题写是1551年无疑。“晋山”即现在的长沙县青山铺,经查青山铺杨氏族普记载有“杨廷相,字守和,生于明嘉靖2年,癸未11月17日卯时,卒于明万历29年,享年79岁,葬于石牯牛叶家坊山。”其父曾任兵部侍郎之职,幼年时由于其父在朝廷任职,随将他寄在天华山庙内与主持大师攻读“易经”,杨廷相后来与杨慎、沈鉴、朗英四人共同诠释出记述夏禹故事的南岳衡山祝融峰佝偻碑古怪文字,为明代著名学者。杨廷相于嘉靖30年(1551年)回天华寺寻师访友,其时当年的师父与部分学友已调任长沙河西岳麓山的麓山寺,寻师未果遂站在曾经求学时常在寺旁观景的石板上往南怀念师友并题下了“望麓台”三字。该石刻令人费解的是它有两次落款,上面弄清了笫一次落款的内容,然后再回过头来考证第二次落款,“乾隆己卯八七世词孙增洗”。根据第二次落款推测“望麓台”三字及跋词当时应该是题写在庙内,直到 1760年(清朝)的乾隆24年(己卯)才由湘籍进士孙增洗捐资镌刻,石刻中的两个帝号(嘉靖,明朝,乾隆,清朝) 牵涉两个朝代,前后相距209年,如果该石刻是1551 年镌刻的,那么后人在200多年后再加上“乾隆己卯” 字样毫无意义。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后一落款是1551 年一次性镌刻的话,那么谁会知道200多年后会出现一个大清王朝呢。望麓台究其真实意义,笔者认为并非完全指站在此处真能看见远在几十里之外的岳麓山与否,吾以为作者应泛指登顶而望,极目处天地吻合,云霭飘渺,似有去国怀乡,忧国忧民之感受。


>>杨昌济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