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福建会馆坐落于荔浦市荔城镇通塔巷,占地924.6平方米,门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据《对荔浦市福建会馆修缮及利用的思考》记载,会馆是一处闽派风格和桂北特色相结合的清末建筑,为当时在荔浦经商定居的福建籍商人捐资所建,作为福建籍士绅商贾与来往行帮聚会议事和临时落脚之所。在会馆周围,还有众多古建筑遗存,会馆东临荔浦宝塔,西邻石阳宾馆,附近有二十四码头、水门口码头和迎薰门等古建筑,集中展示荔浦千年古邑之魅力。1988年,福建会馆被列为荔浦县(今荔浦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荔浦县志》记载,会馆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为三进式院落,呈“日”字形分布,设前、中、后三厅,前厅设有戏台两侧为跑马楼。会馆第一进为门楼,内有戏台,砖木结构,共两层,门前石质阶梯三级,侧门上有半圆砖拱。门楼两边采用“镬耳”的造型,房檐上灰塑各种水族动物,大气而精巧。穿过门楼即可看到戏台,戏台前为天井,起采风、通风、排水之作用,亦有“四水归堂、八方来财”的寓意。中殿设有福庆堂会、福星堂会、福善堂会,月梁上浮雕麒麟、凤凰、狮子夹花图案,前后连梁木花格穿雕饰,寓意“吉祥如意”。明间廊道上漆彩卷棚顶,棚下纵梁上,雕琢青龙、蝙蝠,形态对称。后殿装饰与中殿基本相同,主殿戏台屋顶呈尖山式悬山顶,两侧为封火式山墙。
会馆富丽堂皇又不失端庄大气的门楼、雕饰精美的石质柱础、梁枋之上精美的雕饰与彩绘、形态生动的“猫拱背”马头墙、主题丰富多彩的脊饰等建筑元素,均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给人以强烈的美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当时荔浦当地的建筑工艺及艺术水平非常之高。
荔浦福建会馆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