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嘴遗址位于江北区江北大剧院附近,南隔嘉陵江与重庆渝中半岛相望,东临长江。遗址总面积239.95万平方米,海拔178~271米。
该地汉代曾为巴郡江州北府城所在地,清代改筑为石城。
2005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配合江北大剧院的建设,对江北嘴遗址开展了考古调查、勘探及试掘工作。调查面积5万平方米,钻探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面积913平方米。调查发现清代天主教堂1处、清代石雕牌坊2处、清代江北城石砌拱券城门3座(保定门、问津门、东升门)、石砌城墙1800余米,宋明摩崖造像1处。发掘遗迹12处,其中古墓葬2座,房址2座,灰坑3座,沟3条,渗井1个,窖穴1个。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了汉至明清的遗迹和遗物,主要有汉墓花纹砖、铜钱(五铢、货泉、开元通宝、乾隆通宝)、陶俑、陶罐、瓷碗、灰陶绳纹板瓦筒瓦残片等。因历代居住扩建等扰乱频繁,现保存早期完整遗迹较少,遗物较多。根据发现遗迹及出土遗物分析,此处即为文献中所载的汉代“北府城”和明清时期“江北城”所在地。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巴县长江以北升格为江北厅,直属川东道重庆府管辖,史称“江巴分治”。清嘉庆二年(1797年),为防白莲教,江北同知署同知李在文主持修筑周长约2.5千米的土城墙,开设嘉陵、镇安、问津、岷江4个城门。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新任同知高学濂邀请巴县黄云衢主持改建城垣,改筑为石城,后高学濂调任新职,工程中断。继任同知福珠朗阿上任后,重新修筑城门,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建成文星、问津、镇安、保定、金沙、汇川、觐阳、东升八道石门。清咸丰十年(1860年),江北厅新任同知苻葆在西北面新筑外城,增建嘉陵、永平二门,形成十门的格局。清末觐阳门最先被拆除,民国时期拆除了文星门、汇川门、金沙门,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末期拆除了永平门、镇安门和嘉陵门。2003年开始整体拆迁,仅剩下保定、问津、东升三门和部分残墙。
江北嘴遗址于2009年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