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抗战碉堡群由蔡家垭抗日碉堡及战壕、石板坡抗战碉堡及战壕、黑松林抗战碉堡及战壕、工作包抗战碉堡、泥耳垭抗战碉堡等组成,保存较好。
1940年6月宜昌沦陷后,国民党军队为堵截日军进军川东而修筑了大量碉堡、战壕等军事设施,部分被毁,现存的设施主要分布在昭君镇青华村、金乐村、陈家湾村香溪河两岸地势险要的山上,扼守着日军由兴山进入四川的通道。为1943年至1944年期间国民政府第二十六军工兵营为防御日本军进攻重庆陪都而修建的防御工事。这固若金汤的军事设施虽然没有经历战火的洗礼,隐没于荆棘丛中大半个世纪,但可以让人们记住那段民族危亡的历史,见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实物,有极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保护范围:(1)蔡家垭抗战碉堡及战壕。以碉堡及战壕建筑边缘为基准向外延伸10米。(2)工作包抗战碉堡及战壕。以碉堡及战壕建筑边缘为基准向外延伸15米。(3)黑松林抗战碉堡及战壕。以碉堡及战壕建筑边缘为基准向外延伸10米。(4)石板坡抗战碉堡。以碉堡建筑边缘为基准向外延伸10米。(5)泥耳垭碉堡。以碉堡建筑边缘为基准向外延伸10米。
建设控制地带:(1)蔡家垭抗战碉堡及战壕。以保护范围为基准向外延伸10米。(2)工作包抗战碉堡及战壕。以保护范围为基准向外延伸20米。(3)黑松林抗战碉堡及战壕。以保护范围为基准向外延伸10米。(4)石板坡抗战碉堡。以保护范围为基准向外延伸10米。(5)泥耳垭碉堡。以保护范围为基准向外延伸10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