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院包括九霄万福宫和元符万宁宫,其中又有若干宫、殿组成。
九霄万福宫,简称九霄宫、顶宫,坐落于大茅峰顶,其建筑群依山而建,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为茅山“三宫五观”至首。每到香期,这里香客如云游人如织,是旅游及朝山进香首选之地。该宫始于汉代。初建石坛石屋,祀三茅真君石像。齐梁间易为殿宇。元延祐三年(1316年),敕建赐额圣祐观,专祀大茅真君茅盈。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敕建殿宇,赐名"九霄万福宫"。宫内原有太元、高真、二圣、灵官、龙王王殿,藏经、圣师两楼阁。毓祥、绕秀、怡云、种壁、礼真、仪鹤六道院,及道舍、客堂等建筑一百余间。建筑雄伟壮观,殿宇金碧辉煌,整座宫观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后经多次战乱破坏严重。
抗日战争后,残存20余间。1982年开始修复,至1994年已修缮了灵官殿、太元宝殿、龙王殿、宝藏库、飞升台、三天门、仪鹄、迎旭道院和经堂等。新建了藏经楼、怡云楼、白鹤厅、二圣殿、养真堂(宾馆)、九霄餐厅、东山门、西山门、龙池、九龙壁和坍墀、栏杆等。程控电话、水电交通、设施齐全,公路、索道直达宫门。今日九霄宫既保留古时风貌,又有现代风采,终日香烟线绕,游人络绎不绝。
元符万宁宫,座落在茅山积金峰,与大茅峰遥遥相望,简称元符宫或印宫。“顶宫一炷香,印宫一颗印”,该宫原是摆放茅山镇山之宝“玉印”的地方,是叫印宫的原故。这里有载入吉尼斯纪录的露天老子神像、神奇的怪坡、奇特的天然蜂窝、神秘的地面“符图”等景点,是令你入奇、入迷的地方。
梁代天监时(503~519年)陶弘景结庐于"龙池"旁--,唐至德中(756~757年)建"火烧宫",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道士张明真结庐于此,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为"延真庵",五年(1027年)为"天圣观",嘉祐中(1056~1063年)蜀人王略--于此。
宫后为"潜神庵",系茅山上清第25代宗师刘混康--之地。绍圣四年(1098年)始建"元将观",历时九载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建成,徽宗赐额"元符万宁宫",令江宁府发兵200人,供元符宫及崇禧观巡逻洒扫。其时建筑宏伟,蔚为壮观,殿宇层层而上,房舍院院相连,宫前是睹星门,正中为天宁万福殿,祀三茅真君,左玉册殿,右九锡殿,东庞景福万年殿,祀皇帝本命星宿神像,面庞飞天0-殿,藏朝廷赐茅山之道经,又有主签殿、北极阁、万寿台、宗坛洞、句曲山神们、广济龙王调、本官神护圣侯词,本宫二使者灵祐、灵护侯词与三秦、九真、众妙、大有、震灵五神堂及东秀、西需、观云、启明、野隐、勉斋、栖碧、东斋、乐泉、览秀、云林、真隐、监斋13房道院。南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0年)毁于盗火。高宗敕赐重建,并御书宫额。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又扩建,理宗时(1225~1264年),帝亲敕茅山上清第38代宗师蒋宗被修建"上清宗坛"并御书"上清宗坛"碑置宗坛调。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因渐倾毁,由江宁李君华和茅山道士陈真福重尊,后李君华之子李曙又再修,至此已基本恢复原有规模。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清军与太平军在茅山交战,宫内大部分建筑遭毁,抗战期间又遭日军烧杀,宫内仅存灵官殿、大元宝殿、及酉斋、勉斋等道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宫内殿堂得到保护。但"文革-"期间又遭波及,1985年开始修复,已修建了灵官殿、睹星门、碑亭、万寿台、三天门、太元宝殿、勉斋道院,新建了东岳殿、斋堂、坍墀、栏杆、山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