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 > 唐县旅游

青虚山风景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青虚山风景区

青虚山海拔1043米,位于唐县城西北35公里的齐家佐乡。俗称“仙山”。据《唐县志》载,取“四时之气清而煦,界入虚无,超然物外”而得名。又道家取“清净无为”之意而名青虚山。据传东晋葛洪曾修道于此,又名葛洪山。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南部坡度较缓,北部山峰林立,故有“唐县大茂山最高、青虚山最险”之说。山体多由石灰岩构成,久经风雨剥蚀,形成了如青笋、似狼牙,像箭簇,直插云天的奇峰峻岭。在阳光照耀下,烟腾雾罩,紫气飘渺,并形成许多天然溶洞。游人到此如入迷宫,更为仙山增添了神秘色彩。据清代陈效元《葛山指掌记》曰:“吾邑青虚山乃北岳之左臂。”以峰名者有四:曰紫云、白云、碧云、天柱。以岩名者有三:曰玉仙、滴玉、柏岩。以台名者有三:曰凤凰、天风、冷空。以洞名者有九:曰偃月、三仙、盘古、丹灶、桃花、朝阳、重阳、莲花、三青。以园名者有二:曰桃园、苹果园。以寨名者有二:曰凤凰、饮虎。以潮名者有二:曰北龙门、西龙门。以谷名者为有二:曰前暖、后暖。以崖名者有二:曰歪头、舍身。青虚山万峰耸翠,如镞如叉,霁暝不时,烟霞无定,而有“青虚耸翠”之称,为唐县古八景之一。另外还有观亭寨、仙弈石、饮虎池、皮厢沟等自然景观。

在山上绝壁处有多处摩崖石刻,上紫云峰途中有明知县孙希夔所书“登高远望”、“渐进佳境”、“蓬莱真境”石刻。在“耕云坞”有道士所书“耕云”等石刻。

晋代,葛洪因功被封为散骑常侍。他认为一入世途,就会变成慕权位、肥身家的世俗之吏,有悖于个人理想,因此讨个县令,上任后也不理事,到罗浮山炼丹修道。后来偕夫人鲍姑来到唐县青虚山继续炼丹修道,留下了洗心双井、仙人炕、鲍姑晒艾台等遗址。

青虚山道教的兴起,据流传下来的明代《善经·壹卷》唱词推论,应该始于唐初。如唱词中写道:惊朝廷,感唐王,全身智慧。忙出令,传圣旨,晓喻众人。劝修造,神仙山,铜室宝殿。各官员,众宰臣,谁敢不从。大计定,限三年,敬德栋造。二堂庙,修东西,北岳圣母。十五殿,计古修,左右安中。西边厢,七十四,鉴察善恶。油蜡灯,失了火,烧殿无存。

据《重显子返真碑》载:约于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丘处机弟子陈道义,道号重显子,带领弟子韩志邈、邵志忠、贾志方等人,来到青虚山传道修行。利用政府的支持,并借用葛洪的声望,修建了葛公殿,雕塑了葛公、鲍姑、黄野人石像,修整了葛公炼丹遗址,刻制了葛公生平碑。广招人才,抄录葛公著述。主要抄录了《抱朴子》116卷,《碑诔诗赋》百卷,《移檄章表》30卷,《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4卷等。在青虚山建藏经楼妥为保管,并为百姓治病。还建了奶奶庙、碧霞宫等一批庙宇30多处。约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陈道义尸解,葬于青虚山西岩之阿。元世宗赠号“洞虚真人”。

青虚山道教到明清时所建庙宇72座。白云峰有北岳庙、地藏庵。紫云峰有三霄圣母殿、碧霞宫、灵官庙。碧云峰有老君庙、三清宫、偃月洞、真武殿。天柱峰有白草寺。上青虚有玉皇阁,东有老母庙,西有三清殿、全神庙、眼光奶奶庙、姻缘庙。下青虚有葛公殿、大仙庙、白衣庵、月老祠、龙王庙、行宫庙。西平地设三教坟。偃月洞为唐代偃月子修道处。舍身崖是一农妇为婆母因病许愿,病愈舍身跳崖处。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五为庙期,届时每日都有来自周边府、州、县的香客来此烧香还愿。清朝时相传有一年庙会期间,康熙帝听说青虚山全真道造反,赶快骑毛驴赶到这里私访,到青虚山一看是在过庙会,不禁游兴大发,在庙会游玩几天,尽兴而归。据清光绪《唐县志》载,清帝乾隆曾两次巡幸五台路过唐县,两次令工部随班到青虚山画青虚山山形图御览。第二次还御笔亲书“冷空台”、“紫云峰”、“凤凰石”三方篆书石匾送到青虚山,镶嵌山头,至今保存完好。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恢复重建了青虚山庙门、奶奶庙、圣母殿、葛公殿、观音阁、药王庙等一批古建筑,仍按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五为庙会期,唐县道教协会设在这里,管理庙会事宜。唐县旅游局将青虚山与其后沟西胜沟连为一体,开发为青虚山景区。


>>安国药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