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县委、县政府用本级财力兴建的一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项目位于县文明大道南段以东、将军园以西、城市规划的将军大道与新319国道之间、24米大道以南。规划总面积为250亩。整个园区设计八个功能区,按照“一街、两场、四区”的结构布局设计。建筑主要由纪念碑、九曲桥、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文化墙、主广场、亲水栈道、将军湖、模范县委书记亭、游步道、游客中心、停车场及园林景观等组成。
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位于兴国县。该陈列馆投资1000多万元,占地1300平方米,分6个展厅,用图片、实物、雕塑、模型、场景、多媒体影视合成等形式展现当年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和今天兴国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
“男子没老婆的赶紧‘由’到老婆,女子没老公的赶紧‘由’到老公……”纪念馆一隅,写着这样一段话。在开展兴国调查时,毛泽东谈到婚恋自由,曾这样和当地群众说。
这个“由”为何意?当地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介绍,“由老婆”是兴国最“土”的方言之一,和“讨老婆”意思相近,现在这个词很多兴国年轻人都不会用了。
原来,毛泽东每到一地搞调查,都喜欢用当地方言和群众交流。
走到一组蜡像前:毛泽东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和农民亲切攀谈。正是这种深入群众的调研,让毛泽东摸清了中国农村情况的底数。毛主席在《兴国调查》中说,占人口6%的地主与富农占有80%的土地,而80%的贫下中农仅占有20%的土地。
“政治就是土地政策,土地政策‘正’,政治就‘正’,就能得民心。”这是《兴国,兴国!》中,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钟老师被-杀害前悟出的一番道理。这次调查让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实行土地革命,才能解决农民的疾苦,赢得劳苦大众的拥护和支持。
随后,红军大规模开展“打土壕分田地”活动。分得土地的广大贫苦农民认识到红军是为劳苦大众利益而奋斗的,纷纷靠拢红军。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红军队伍迅速壮大,革命事业蓬勃发展。
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没过多久,1931年4月2日,在《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他又进行了补充:“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而正确的调查靠的就是深入群众。至此,深入群众搞调研,成为苏区干部始终坚持的好作风,并成为我党密切联系群众、克敌制胜的法宝。
小木桥,在赣南山区随处可见。在纪念馆里也展示着一座小木桥的照片。这座桥毛泽东称为“樟树塘小桥”,但当地的群众更愿意叫它“爱民桥”。
1933年11月,毛泽东到兴国长冈乡作调查。经过樟树塘时,他看到横跨小溪的一座木桥桥栓断裂,人走在上面左右打晃,十分危险。他当即要求派人修理,并对乡干部说:“修桥铺路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苏维埃政府的干部要时刻注意,当真解决。”时隔几个月,长冈乡苏维埃政府收到毛泽东从瑞金写来的一封信,信中特别问到:樟树塘的小桥修好了没有?
当时,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主席,修桥铺路这样的小事,却也深深记挂在毛泽东的心里。主席尚且如此,苏区的干部更是“争做群众的贴心人,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纪念馆中摘录了当时毛泽东撰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对如何关心群众的问题进行了特别的梳理,大至分田造屋、架桥铺路,小至柴米油盐,甚至婚姻问题,无微不至。群众感动地说:“0真正好,什么事都替我们想到了。”
时光荏苒,历史再续。
参观时恰好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前不久,长冈乡塘石村上屋组村民范玉凤生病住院,村干部谢信璋主动上门,把她的医保报销凭证带到乡里,全程帮她代办,很快这笔7230元的报销款就批下来了。
时刻把关心群众,执政为民铭记于心,这不正是我党事业长盛不衰的根基么!
在纪念馆,有张照片很不起眼。要不是似曾相识,记者也不会留意。照片上是一幢土屋,屋名“也是居”。刚到兴国时,杵在闹市区的这幢屋子就特别显眼,与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没想到,在纪念馆能再见。
屋子的主人是兴国县第一位县委书记胡灿。在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敌人攻进兴国,将他家付之一炬。回来,他简单盖了个土坯房。当时有人劝他去分好房子,他说:“0人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不是为了解放自己,这里也是住。”遂取名“也是居”。
胡灿牺牲后,他的妻子赵次如一直居住在这里。解放后,当地政府要给她换新房,她说:丈夫给我什么房子,我就住什么房子。直到现在,虽然胡灿的后人都很有出息,但这幢房子一直作为传家宝保存着。
不由想起了兴国的另一位书记刘启耀。他的官更大,是当时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但他不要公家发伙食费,带头从家中背米去省苏机关吃。妻子还开玩笑说:“老公老公,饭要我供。”
1935年初,刘启耀在领导游击战争时与组织失去了联络。他虽然衣衫褴褛,乞讨度日,但谁也不知他腰间竟藏有一大包作为党的活动经费的金银。直到后来成立0江西临时省委,他才将珍藏了3年之久的金银拿了出来,被人戏称为“腰裹万贯的讨米人”。
我们党为什么能凝聚群众,从这两位书记身上不难找到答案。当年的干部虽然掌握着各方面的权力,但始终与群众艰苦与共,患难相依,“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没有一点特殊。而与此相对应,-则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并非无源之水。在兴国的潋江书院,毛泽东最早在这里举办“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当时的苏区领导人与苏区干部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而当时苏区各级党组织都设有监察委员会,各级政府均设有工农检查部和工农控告局,到处都有“工农控告箱”,苏区干部自觉接受着群众的监督。
正是在苏区干部的凝聚下,兴国人民艰苦奋斗,全力支援革命战争,先后成为扩大红军、支前参战等10项模范。1933年5月,-在中央苏区一次会议上盛赞“中国外国不如兴国”。毛泽东则称赞兴国“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号召“造成几千个长冈乡,几十个兴国县”,并题写了“模范兴国”四个大字。从此,“模范兴国”闻名遐迩,传颂至今。
参观结束,再回首,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凝聚群众,千言万语汇成一个简单的真理——“人民万岁”。
开放时间:夏季:8:30-12:0014:30-18:00冬季:8:30-12:0014:30-17:30
特别提醒:每周星期一闭馆
门票:免费
地址:兴国县将军大道南端0797-531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