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海曙区旅游

董孝子庙

[移动版] [查看地图]
董孝子庙
董孝子庙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董孝子庙位于宁波火车南站西南侧,其东南为祖关山墓葬群。董孝子庙座北朝南,中轴线上列门厅,戏台、前殿、后殿。戏台两侧为东西廊,门厅东侧为中军殿,今东廊北墙上还嵌有“重修董孝子庙碑记”。“嘉庆十九年重修后殿,道光九年重建前殿”庙内留有嘉庆十九年和咸丰十一年的匾二块。门前为一宽畅之平台,曾有石狮一对。整个建筑用材较大,木雕、石雕内容丰富。1998年该庙因萧甬铁路线工程,向南移百余米,按原建筑风貌予以恢复重建。

董孝子庙,奉祀的为甬上孝子第一人董黯。据碑载:黯固鄮人,幼年丧父,长以樵薪养母,笃孝承欢,奉事惟谨,母嗜大隐溪水,董黯日为之汲供,纵雨春不辍。东邻有无赖,辱其母,董黯斩首祭母,朝廷诏释其罪,且征之为郎官,黯不就,归隐于三江交会的甬水村,其宅今鼓楼东侧之渡母巷,并自句章返葬母柩于今南站之阳,筑草堂伴灵,昏定晨省,宛如亲在,逮董黯弥留,遗命埋骨母旁,藉慰雨露之思,敕封孝子。

董孝子庙始建于东汉延光三年(124),因董黯敕赐孝子称号,里人即其故居立祠奉祀。唐大历丁已(777),刺史崔殷修葺庙宇,亲撰碑文。宋建隆间(961-963),知州钱亿自草堂迎董母像进城中之庙。明正统二年(1437),郡守郑珞再加整治。至清嘉庆甲戌(1814)。城中市廛日盛,熙攘纷沓有碍安宁,经群议迁庙南郭草堂而新之。道光七年(1827),庀工鸠材,庙貌巍峨,甲于一方。1999年6月,因萧甬铁路复线建设和宁波火车南站扩建,而迁建于全祖望墓北的尹江岸路旁。

新建的董孝子庙座落在树林丛中,红墙黛瓦,壮观巍然。五开间连三进,竟有五扇大门,这比宁波城隍庙还气派,在甬上也极为少见。门厅正中大门上方悬挂黑底镏金匾额,上有甬上著名书法家曹厚德先生写的“董孝子庙”四个大字,门两旁石壁上壁联为:“东汉以来千古,有虞而后一人”。大门上画着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人各持一把屏扇,抱一只瓷瓶,瓶上插着牡丹和莲花。门旁置石狮一对,石狮子前檐廊柱上有毛翼虎撰、郑玉浦书的楹联:“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大道之行,克兴吾邦”。

有关董孝子的文字记载,始见于虞预《会稽典录》中三国东吴虞翻的《孝子董公赞》,该文应该有详文字,但今只见文后八句三十二字的赞辞。尽管如此,却写出了孝子行为及当时人们对其的评价:“尽心色养,丧致其哀。单身林野,鸟兽归怀。愤亲之辱,白日报仇。海内闻名,昭然光著。”这段赞辞概括了董孝子的主要事迹:在寡母生前,孝子待母承顺颜色,供养尽心尽力;在母丧后,他深感悲哀,独身在荒山野林为母守墓,以致百鸟为其纯孝所感,号鸣翔集于墓上;为报辱亲之仇,他竟在青天白日杀人。由于汉和帝“表其异行”,“释杀罪,召拜议郎”,使孝子“海内闻名,昭然千秋”。

到唐朝大历十二年,明州刺史崔殷在为董孝子修庙所撰碑文中概述了董孝子的事迹:

“后汉至行董君,讳黯,字叔达,句章人也。依乎中庸,率性纯白。少孤,独立事亲,不匮饮菽,以尽其欢,柔色以温,其省高堂登寿,慈颜袖如。和以肥家,安不择地。其徙居也,庭出寒泉。其执丧也,林集祥乌。明诚必感,庸德惟懋,施及千载,横于四海,其大孝也欤。夫大道未隐,不独亲亲。逮德下衰,乃有慈孝。行以名扬,情以礼饰。季武矫而服缞,子春强而过礼,此离道以善,非天性这孝也。子云无违,参则直养,素冠有讽,和琴不成,此《礼经》之孝也。文举弃子,士游出妻,动非先意,何以观式虽曰可纪,或近沽名,此非教之孝也。夫子一与之质,道与之和,生于东溟,介居夷岛,俗远诗礼,性复著存,无贻一日之忧,终报共天之怨,负土成垄,枕干不言,卒斩东邻,祭于中野,所谓生知而上,成心以随,欲盖而彰,强名曰孝,加于古之君子数等矣。和帝闻其异行,特舍专杀之罪,召拜郎中,不起,竟以寿终。夫受命于时,惟松柏也,冬夏青青。禀灵于天,惟夫子也,能全正性。六代祖仲舒,汉太中大夫。嗣孙字春,领庐江太守。世为郡中名族,故以董孝名乡,慈溪署县。鄮江之俗,薰然遗风。皇唐大历八载,余分竹兹郡,讯古钦贤,环堵已芜,遗记将落,徘徊故邑,尚想余范,则夫子之行,可以德类于人,葺宇崇祠,昭铭垂代,岂不务矣。铭曰:白刃可蹈,仁鲜能存;黄金可炼,德无闲言。道丧于季,贤生复古。知礼近夷,变风于鲁。岂曰无衣,寒燠以宁。岂曰无鱼,泉流在庭。黄鸟哀音,下感棘心;哭无常声,洒血盈襟。江水汤汤,东注穷越。夫子德音,与之不绝。”

该碑文显然比虞翻的《孝子董公赞》要详实得多,尽管文中穿插了作者的议论,但基本的内容还是一致的,即尽心色养;为母守孝;杀仇祭母;终成孝子。所不同的是在“尽心色养”方面更为具体,“少孤,独立事亲,不匮饮菽,以尽其欢,柔色以温,”正因为如此,“其徙居也,庭出寒泉。”为母守孝方面,“其执丧也,林集祥乌。”“负土成垄,枕干不言,”“无贻一日之忧,终报共天之怨”,“卒斩东邻”,在最后结局方面,“和帝闻其异行,特舍专杀之罪,召拜郎中,不起,竟以寿终。”除此之外,其还介绍了董孝子的身世及其影响,作者之所以写此碑的时间及原由。

董黯,后汉时句章县石台乡人(今浙江省余姚市大隐镇),为汉江都相董仲舒六世孙,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而事母至孝。 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而事母至孝。董黯终年打柴换钱,侍奉母亲。母疾,思饮故里之水(因大隐频监姚江,古时遭咸潮入浸,其水味苦涩,不适于饮用),他竟然每次来回二十余华里到大隐溪上游永昌潭担水奉母,据传在途中绝不转换肩胛,为的是把肩前的纯净水供母饮用。…… 董黯详细信息++


>>鼠疫场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