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罗城县旅游

大勒峒仫佬族古民居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大勒峒仫佬族古民居

仫佬(mulao)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坐落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龙腾村的大勒峒为吴姓仫佬族聚居村寨,这里山环水绕,古树参天,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现存清代古民居六十多座,不仅是仫佬族代表聚居地之一,也是该县乃至河池市古民居保存最完好的古村寨之一,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勒峒仫佬族古民居生态博物馆将大勒峒及其周边仫佬族区域的生产生活、民族服饰和传统节庆作为展示重点,通过三个风格各异的展示空间将罗城仫佬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展现出来。

罗城是被康熙皇帝亲笔赞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初仕之地。2016年5月,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省纪检委牵头组织,吴子牛执导的大型古装历史正剧《于成龙》摄制剧组在罗城取景拍摄,并根据史料记载在大勒洞屯搭建了罗城县衙、关帝庙、城门、春晓学堂、铁匠铺、竹器铺等27个分场景,为当地留下一座兼具旅游功能的实景影城。

大勒峒仫佬族古民居坐落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龙腾村的群山深处,这里山环水绕,古树参天,自然生态完整,风光秀丽。

大勒峒屯为吴姓仫佬族聚居村寨。据调查,大勒峒吴姓祖籍湖南长沙,明洪武年间徙至罗城县四把大梧树落户,分置五冬、三冬。清乾隆年间,大梧村五冬的一个分支迁至大勒峒定居至今。

大勒峒仫佬族古民居是罗城县乃至河池市古民居保存最完好的古村寨之一。整个村寨由三条石板铺设的巷道将整个村落纵向分成四个部分,巷道出口各筑一石寨门,是出入村寨的必经之路,现仅存一座。村寨的四个部分自成体系,每个体系均由吴氏宗族的一个分支组成,若干排相互平行的建筑前后相通。每排建筑为相连的两座(户主为兄弟关系),左右两侧各建有门楼通往巷道,门楼将前后的建筑连成一个整体。最前端的建筑均建有倒座,倒座与寨门紧密相连,寨门和倒座朝外的立面墙开数个射击孔(瞭望孔)。最靠近山脚的建筑之间亦筑有围墙连接,使整个村落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村落中的四个部分又各自形成小的封闭系统。寨门和各家的门楼均设有两层防御设施,内侧为厚实的木质对开板门,门闩内置暗销,在门外根本无法打开门闩,门楼外侧为粗大的栅栏,由平行的数根粗大的圆木上下贯穿石门槛和门楣板,门楣内亦置暗销锁住栅栏。如此的建筑格局使大勒峒古村落形成一个完整而严密的防御网,整座古村寨俨然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

大勒峒古民居始建于清乾隆时期,包括吴氏宗祠在内,现存清代古民居六十多座。古民居的单体建筑除吴氏宗祠为硬山顶外,其余的均为小青瓦盖顶的悬山顶建筑。建筑整体三进三开间,左有山墙称三六墙,多为外青砖内泥砖的结构,俗称“金包银”,具有良好的恒温作用,冬暖夏凉,山墙外侧檐下装饰草凤纹;内隔墙为二四墙,由泥砖或青砖错缝平砌而成。客厅后墙均建有香火堂,客厅大门内一侧“掘地为炉”,四季炉火不断。

人们这样形容仫佬族古民居:“走着石板路,看着凤凰飞,供着香火堂,地炉四季旺,冬暖夏又凉。”

大勒峒仫佬族民俗展示厅共分为三个部分,将大勒峒及其周边仫佬族区域的生产生活、民族服饰和传统节庆作为展示重点,通过三个风格各异的展示空间,以大勒峒为窗口,向大家展示罗城仫佬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

交通路线: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小长安镇龙腾村大勒峒路线示意图(东门镇~地洲S204:柏油路地洲~大勒峒:水泥硬化路)


>>南江河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