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教案”是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发生在贵州花溪青岩镇的一次反洋教斗争。该事件因当地民众对洋教的-而引发,当时的赵国澍,一位青岩武将,因其果断行动而闻名,他命令团丁包围并扣押了教堂修士,试图迫使他们放弃信仰。
教案的意义深远,它是《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第一个教案,象征着反抗教会侵略的开始。赵国澍在教案中表现出的勇气和民族气节,促使他从地方团练事务总办升任至“贵州团练事务总办”。然而,教案的结局并不愉快,赵国澍在朝廷的压力下,最终将四名修士处决,其中包括天主教堂女佣王玛尔大。
教案过程中,贵州巡抚何冠英和提督田兴恕的态度复杂,他们一方面受到洋人特权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意识到保护百姓的必要。朝廷在外部压力下妥协,教案三年后,田兴恕被发配新疆,而赵国澍虽被革职,但因其战功,后来得以官复原职。然而,他在平匪战斗中阵亡,其英勇事迹被后人纪念,青岩古镇因此保留了他的祠堂和“尽忠楼”。
青岩教案不仅是一段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当时贵州天主教的状况。1781年,天主教传入贵阳,而在青岩,法国传教士修建了圣伯多禄大修院。教案的遗址位于古镇北的姚家关,其中的墓碑揭示了部分教徒的身份,如王玛尔大之墓,揭示了教案斩首四教徒的完整名单。
整个教案过程展示了赵国澍的坚定立场和贵州官民与洋教的冲突,以及清政府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无奈。青岩古镇的历史和文化也在教案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包括其军事历史、建筑风貌和丰富的宗教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