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怀化市 > 芷江县旅游

沅水校经堂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沅水校经堂

清光绪十四年(1888),知府朱其懿建于湖南沅州(今属芷江),坐落在府衙西侧(今芷江宾馆范围),是清朝末年湖南最著名的书院之一,与长沙的湘水校经堂齐名,史称湘沅两校经堂。它办学的宗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与湘水校经堂基本一致。它对于发展湖南西部的地方教育,改变边远地区文化落后、十气衰微的历史现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堂整体设计新颖,布局奇巧,风格独具,集学校、花园于一体,是当时沅州古城一景。该堂建筑规模宏大,学习生活练武设施齐全。院内有讲堂斋舍30多间,堂后置藏书搂,堂左建亭榭游廊小花园,堂右修跑马大道演武厅,是一所与明清旧式书院截然不同的新型学府。

校经堂大门前,一对雌雄石狮,朱红大门,白色粉墙,青石方柱,琉璃屋顶,门楣两侧嵌紫色明山石花卉浮雕两幅,正上方悬一块云龙海水镶边的檀木大匾,匾上有“沅水校经堂”5个鎏金大字。进入大门,里面树木葱郁,花草繁茂,玉阶翠柏,广宇重堂,楼台亭阁,曲径回廊。沿照壁前行,即到明伦堂。这是师生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堂内正中墙上挂着“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大幅画像,像两边悬挂一幅对联:

博览群书书作舟

实学课士士成材

画像上首,高悬着湖南巡抚王文韶题的“通经致用”的金字匾额。此匾现在芷江民中校史馆内。明伦堂往内是一片花园,园中置条桌石凳,是一个风景极幽雅的去处,专供学生读书。花园的后边是跑马道和高大的演武厅。明伦堂的正后方依次是学子上课的讲堂,先生眷属休息的上房,东西侧房分别是生童寝舍和厨房、厕所、仓储等一应杂屋,最后是藏书楼。藏书楼是亭阁式古建筑,分上中下3层,一层放设备,二层是书库,三层为游览观景的望台。转角楼梯上下,3道环形走廊,葫芦宝顶,琉璃瓦面,八角翘檐,雕栏画栋。楼中藏书甚多,朱其懿所捐经费购的经史子集400余部,及其他教学参考书、舆图、仪器等教学设备都集于此。知府朱其懿以兴学为己任,教学以“实学课士”为宗旨,设经史、治事、词章3科,聘曾濂、沈克刚、汤诚航3人同为院长,分别主讲。学生各择所好,专修一科,“由先生指定参考书籍阅读,再作笔记,晚上交给先生校改”,并得“兼习骑射打靶,以动其血气”,朱亦常与诸生“切磋讲解、辨义利、尚践履、核名实、宗汉宋,戒门户之见,以防流弊,且讨论吏治,与经义互相发明,阐知行一致之实际”,由此“士林踊跃,耳目一新”,“人思向学,风气大开”。光绪十六年(1890),沅郡境内士子举行岁科连试,校经堂23名生童参考,各科均在榜首,一鸣惊人。湖南学政张亨嘉称赞“沅州学风为西路各属之冠”。翌年本省乡试,校经堂主讲沈克刚与学生熊希龄同科参试,双双中举。光绪十八年(1892),熊希龄入京会试又中贡生,二十年(1894)补应殿试,高中二甲进士,光绪皇帝亲授翰林院庶吉士,官居四品,后又出任民国总理兼财政部长。还有赴日留学的贡生张学济,从日本归来,被孙中山任命为护国军湖南第一军总司令、湘西护法军总司令。受聘担任《清史稿》名誉编修的杨凤笙,中国第一届留日学生会会长张伯良等,均为校经堂的高材生。从此沅水校经堂享誉全省,与赫赫有名的长沙“湘水校经堂”形成了“北湘西沅”的格局,肄业诸生不仅连捷科场,结束沅郡“自壬辰(1892)以前,绝无以进士登第者”的历史,且研究新学,“为革命维新所建立事业者,实繁有徒”。沅水校经堂不仅为湖南的地方教育改革开创了先河,而且为日后新学的传入和兴起,奠定了基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历史不断变革,清末沅水校经堂改为中、小学校,进行几次搬迁,现在已是“芷江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如今与孔庙在一起的这间沅水校经堂的房屋,只是校经堂当年藏书楼的一部分。


>>双峰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