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古庙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博铺街道香山社区,坐落在博铺镇西南方,始建于西晋太康初年(283年前后),后经唐、宋、元、明、清历代重修。庙内右角尚存清道光14年(1834年)甲午孟冬、17年丁酉仲秋重修及咸丰8年(1858年)戊午仲秋谷旦重修等碑志3块。
香山古庙清代建筑,进深16.7米,通高约8米,面宽三开间19米,总面积317.3平方米,悬山顶,风火山墙。中为拜庭,梅花柱四条,花篮柱础,砖砌灰砂批荡,高约七米。台梁木架结构,置驼椁、瓜爪驼峰。正门石阶(脚跺)两级,门额上有“香山古庙”四字。门廊宽11.45米,深2.1米,檐下梅花石柱四条,花篮柱础。脊为二龙夺珠,双狮及凤、鲤等石湾青瓷装饰,工艺精湛,为清代咸丰八年造。屋顶属民间用瓦,地面铺设规则方砖。1985(一说为1986年,这是吴川故乡情里的说法)年乡人修葺翻新。
曾有庙联(已不存)曰:襟梅水带鉴水潘水长流文曲水,坐茂山向茂山香山远峦武当山。
据传,香山古庙一带,原为荒岭,阴森人稀。附近有寨门一间,常有歹徒出没。晋代王睿将军流寓博铺,建书院、修庙宇,为民行善积德,把寨门庙迁建香山岭脚之下,故名“香山古庙”。庙内尚存重修寨门庙碑。清代秀才龙积臣有诗云:“巍峨古庙峙乡关,北极星光照宇环;旧设寨门金佛地,香山灵接武当山。”足见香山古庙历史悠久。
1926年,共产党人黄学增来梅菉建立“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开展农民运动。在吴川县振文乡的蒜农取得了反“三捐”(蒜头捐、蒜串捐、壳灰捐)的胜利之后,吴梅地区农民纷纷起来组建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为争取农民的权益而斗争。博铺乡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选址“香山古庙”(即“寨门庙”)。1944年至1945年,交通员欧华清选择香山古庙作为最主要的交通联络站,与南路特委委员温焯华、吴梅茂特区特派员庞达联系。抗日战争时期,南路各级领导人林林、黄明德、陈醒吾、庞达、李一鸣、李雨山、钟正书、李雅南等到博铺村指导或联系工作时,都得到该联络站的掩护。交通员通过联络站曾护送过陈广杰、陈宏柱、王世坦等20多位革命人员安全到达目的地。
香山古庙原称“寨门庙”,位于大山江岭圩村口,西晋楼船将军王濬到博铺建“茂山书院”时迁建于香山脚下改称“香山古庙”,历经唐、宋、元、明、清历代重修,现存建筑主体为清代建筑风格,砖木结构,两进一拜庭两厢房格局,坐东向西,面宽三开门18.93米,进深19.53米,通高约8.6米,总面积369.7平方米。2008年2月被吴川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吴川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香山社区:于1985年博铺建镇时设置,是中国塑料鞋之乡——博铺街道最大的社区,下辖9个居民小组,2009年6月底总人口3292人。改革开放30年,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2001年,社区投入310万元,建起了一幢占地面积63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高六层的社区综合办公大楼,成为博铺街道一大亮点,更有省道梅化公路横贯社…… 香山社区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