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灵宫遗址位于曲阜市书院街道。年代为宋。
景灵宫遗址位于曲阜市城东-里的旧县村东部。始建于宋代。宋真宗帝“推本世系,遂祖轩辕”,以轩辕皇帝为赵姓始祖。于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闰十月,诏曲阜县更名为仙源县,将县城迁往寿丘之西,又兴建了景灵宫奉祀黄帝。
宋真宗妥协于燕辽以后,总想以华夏民族的文化优势震慑北方,故有儒释道三家并重之举,封泰山、尊孔子、容释家,潜心向道,数度行“天书”之能事,梦见神人而尊黄帝为赵氏始祖。《宋史·志·礼七·吉礼七》载:
帝(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五年十月语辅臣曰:“朕梦先降神人传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令再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翼日,复梦神人传天尊言:‘吾坐西,斜设六位以候。’是日,即于延恩殿设道场。五鼓一筹,先闻异香,顷之,黄光满殿,蔽灯烛,睹灵仙仪卫天尊至,朕再拜殿下。俄黄雾起,须臾雾散,由西陛升,见侍从在东陛。天尊就坐,有六人揖天尊而后坐。朕欲拜六人,天尊止令揖,命朕前,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再降,乃轩辕皇帝,凡世所知少典之子,非也。母感电梦天人,生于寿丘。后唐时,奉玉帝命,七月一日下降,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皇帝善为抚育苍生,无怠前志。’即离坐,乘云而去。”王旦等皆再拜称贺。
即召宰相王旦等至延恩殿,历观临降之所,并布告天下。命参知政事丁谓、翰林学士李宗谔、龙图阁待制陈彭年与礼官修崇奉仪注,并主持召集文官查访确认黄帝降生之寿丘所在之地。闰十月,制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圣祖母号曰“元天大圣后”,遣官就南郊设昊天及四位告之。
于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闰十月召集群臣审定,下诏京城与曲阜寿丘各修建景灵宫,京城景灵宫奉祀黄帝及赵氏先皇诸“神仙”,曲阜景灵宫祭祀始祖黄帝及圣母。因确认曲阜寿丘是黄帝出生地,因此真宗颁诏将曲阜更名仙源县,属袭庆府(后改兖州府)。《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戊寅,建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明代万历二十年刻本《兖州府志·沿革志》:“宋大中祥符五年,以轩辕降于延恩殿,谓曲阜有寿丘,改名仙源,属袭庆府。”
京城的景灵宫因北宋改南宋而有两次重建,其规模宏大,可见《宋书·礼志·吉礼》:
景灵宫,创于大中祥符五年,……于是两宫合为前殿九,后殿八,山殿十六,阁一,钟楼一,碑楼四,经阁一,斋殿三,神厨二,道院一,及斋宫廊庑,共为二千三百二十区。……绍兴十三年二月,仿景灵宫旧规,随宜建置。……
曲阜景灵宫由当时宰相王旦负责督建,《宋书·王旦传》:“旦为兖州景灵宫朝修使,内臣周怀政偕行。”特遣通判大理评事麻其温、知兖州监宗御史王臻监修,“凡役工至三四万”,所建宫观1320间。所用石料,有郑淄的青石、衡州的碧石、莱州的白石等。雕琢黄帝的“玉石圣像”即用莱州白硝玉石,诏令内侍省内侍殿头杨怀德,入内侍省头供奉官卢道宗,入内侍东头供奉官郝昭信监制。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五月,寿丘景灵宫太极观建成。
天禧元年(1017年),真宗特遣集贤殿大学士、宰相王旦,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赵安仁充“奉上册宝使”,到曲阜奉安圣祖玉石像,上圣母懿号。来曲阜前,真宗特斋于长春殿,又于文德殿向圣母行酌献礼,拜授册宝于王旦,授仙衣于赵安仁,以升金辂。具卤簿,仪卫所过,禁屠宰。三月,王旦等到达寿丘景灵宫,行奉安圣祖黄帝玉石圣像典礼,又诣太极观上嫘祖懿号曰“圣祖母元天大圣后”。其繁荣景象,盛极一时。
然而,就在十几年后的宋仁宗天圣年间,景灵宫建筑群遭遇火灾,琼阁玉宇焚毁殆尽。不久,仁宗赵祯下诏重修。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夏六月,“诏郡县名犯先圣讳者悉改之”,曲阜“寿丘”即以避孔子名讳而改称“寿陵”。同时,道君皇帝赵佶对寿丘景灵宫进行了第二次大修,现在耸立于院中的“万人愁”等巨碑就是这次大修时的遗存。但这次大修还未最后完工,却在宣和末年爆发了金兵南侵的战争,致使工程半途而废。
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孔子五十代孙孔摠任曲阜县令,重修被金兵战火毁坏的仙源县城,并修葺景灵宫太极观。蒙古铁骑虏掠曲阜,寿丘景灵宫太极观与阙里孔庙一样,难逃兵火荼毒。蒙古海迷失后二年(1250年),孔子五十二代孙曲阜县尹孔之全与蒙古元帅岳某予以营修。元顺帝至正七年(1347年),孔子五十五代孙曲阜县尹孔克钦聘请方士潘道瑾为景灵宫主持,同时筹集款银,对景灵宫进行重修。
根据《曲阜县志》引元代至正十年周伯琦《重修景灵宫记》石碑记载:
帝建宫祠轩辕曰圣祖,又建太极殿祠其配(应为母)曰圣母。越四年而宫成,总千三百二十楹,其崇宏壮丽无比,……琢玉石为像龛于中殿,以表尊严,岁时朝献如太庙仪,命学老氏者侍祠,而以大臣领之。大碑四通,谚云:“万人愁”者是也,其中二碑广二十三尺,阔半之,厚四尺;赑屃高十有三尺,阔半之,厚四尺,龟趺十有八尺。另二碑广二十有四尺,阔半之,厚四尺,赑屃高十有八尺,阔十有六尺,厚四尺,龟趺十有九尺,无文字,意者未成而金兵至也。陵曰寿陵。
曲阜景灵宫的规模要比当时的阙里孔庙大,整个景灵宫建筑群与曲阜县衙、县学整合为一体,大致占据了宋代仙源县城内东部一带。其布局为:前部东为县衙,西为县学;中部为景灵宫、太极观、四座大碑、东西配庑等;后部为叠石建筑——寿丘,寿丘后有亵丘,即少昊陵墓。宋代《鲁国之图》景灵宫示意图未标明少昊墓,《阙里志·古冢》记载:“少昊陵,在寿丘东北三十步,少昊葬于云阳。”元代著名学者、河南廉访使杨奂《东游记》:“由曲阜而复东行一里,入景灵废宫,观寿陵,陵避讳而改也,东北至亵丘,少昊葬所。寿陵于宋时叠石而饰之也。前有白石像,为火爆裂。坛之石栏,穷工极巧,殆神鬼所刻也。”
元代至正年间又曾经做过修缮,元代末年,曲阜景灵宫被废,改建仙源县城时,北城墙将景灵宫建筑群遗址割断,分割为城内和城外两大部分。
明洪武三年(1370年),“遣使访先代陵寝,仍命各行省具图以进。”曲阜县将少昊陵画图上报,“四年,礼部定议,合祀帝王三十五。在河南者十:陈祀伏羲、商高宗,孟津祀汉光武,洛阳祀汉明帝、章帝,郑祀周世宗,巩祀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在山西者一:荥河祀商汤。在山东者二:东平祀唐尧,曲阜祀少昊。”(《明史·礼志》)
清乾隆三年,修建少昊陵享殿、东西配庑、大门、牌坊等,因寿丘在少昊陵前仅仅三十步,没有足够的空间,故将享殿建在寿丘之前,寿丘就被并入少昊陵园内。至此以后,寿丘多被误以为少昊陵了,那1320余间殿堂的景灵宫,也就只能作为历史遗址成为一个不太为人所熟知的记忆符号了。
1985年景灵宫遗址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上残存巨碑2通,东碑俗称“万人愁”碑,于1991年复立;西碑俗称“庆寿”碑,于1992年复立,通高都在16米以上。当时由于西碑赑屃座未能找到,维修时按东碑仿做。2009年6月,在“庆寿”碑西发掘出土了西碑赑屃座。
2013年,景灵宫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景灵宫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街道:书院街道地处老城区,辖区驻有市、区直单位100多个,居民5万余人,经区文体局促成,市图书馆延伸服务触角,在书院社区兴办了首个服务点。 书院街道于1965年建区,1968年改为东风公社,1980年复原名书院公社,1984年社改区,1986年区改乡,1997年乡改镇,2000年镇改街道。 - 由来 书院街道因洙泗书院而得名。 - 古迹 …… 书院街道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