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安顺市各县市区情况介绍

安顺市各县市区情况介绍

西秀地处黔中腹地,是安顺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1467.9179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办事处,3个新型社区,2021年总人口87余万,居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回族等33个民族,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正在快速崛起的开放新城。是国家级主体功能区“黔中经济区”和贵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核心区,同时是全国唯一以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为主题的改革试验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和全省“发展乡镇企业明星城市”、全省首批经济强县(区)、首批-消费试点城市,全省文明城市、全省“双拥”模范城、全省首家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城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西秀区域交通发达。西秀区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黔中旱码头”之称。滇黔公路、沪昆高速公路、贵安城市干道贯穿全境,与省会贵阳市形成1小时经济圈。从航空线路来看,境内有我省最早建成使用的支线机场之一——黄果树机场,已开通了至广州、北京、昆明、上海、深圳等地航班,距贵阳龙洞堡机场90公里。从高铁线路来看,沪昆高铁、重庆高铁已开通,到深圳、广州、长沙、南昌、重庆都在5小时经济圈内。今天的西秀已是黔中经济核心区、贵安新区重要配套部分,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西秀环境生态宜居。西秀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型气候,海拔1200-16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4℃,年舒适期长达8个月,没有35℃以上的高温记录,太阳辐射值75.7-88.5千卡/平方厘米,属全国太阳辐射低值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森林覆盖率43%,是“天然空调和大氧吧”。

西秀旅游资源富集。西秀区是国务院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和贵州西部旅游中心,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拥有“中国瀑乡”、“蜡染之乡”等美誉。拥有云峰屯堡、旧州古镇、虹山湖公园3个4A级旅游景区、1个红色经典旅游景点王若飞故居,以及宁谷古汉墓遗址、安顺府文庙、武庙、云山屯古建筑群等多处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年历史的屯堡文化独具魅力,与秀丽的自然风光、古朴的民俗民风、多彩的民族节日组成了西秀独特的人文风光。

2014年12月1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调整安顺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160号):同意撤销平坝县,设立安顺市平坝区,以原平坝县的行政区域为平坝区的行政区域,平坝区人民政府驻安平街道中山南路58号。

平坝县位于贵州省中部。总面积998.9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35.07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布依、回等族。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561200。代码:520421。区号:0853。拼音:PingbaXian。

平坝县辖6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城关镇、白云镇、高峰镇、天龙镇、夏云镇、马场镇、乐平乡、齐伯乡、十字回族苗族乡、羊昌布依族苗族乡。

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最高海拔1645.6米,最低海拔963米,年平均气温13℃—1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山长青,水常绿。

平坝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县城所在地东距省会贵阳市48公里,西距安顺市政府所在地39公里。贵黄高等级公路、滇黔公路、滇黔铁路横贯全境,堪称贵州中部的“黄金通道”。全县10个乡镇、192个行政村已全部通公路,通车里程达920公里。

县内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分布广、储量大;能源资源煤、水、电并存,水火互济;旅游资源多姿多彩,不可多得;历史文化神奇奥秘,古掘古朴;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价质高。资源优势明显,透出诱人的开发前景。

经济发展

全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很快。截至2008年,全县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国民生产总值32.68亿元、财政总收入3.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0%、32.47%和33.21%。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煤炭、建材、铝化工、电力、制药、白酒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3亿元,同比增长48.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2亿元,同比增长16.83%。协议引资项目13个,实际到位资金5.49亿元,同比增长74.1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11.38万吨,同比增长2.34%。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6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同比增长21%。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县第十一届-会第二次会议提出建设全省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965元,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4371元。县内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有贵州高原不可多得的万亩大坝5个,有省级农场3个,全县耕地面积达27万多亩,草地达8万多亩,水域面积达4万多亩,水资源近50亿立方米,具备良好的种养殖条件,是贵州省重点粮食生产县之一,素有“黔中粮仓”的美誉。

县内工业基础良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个,其中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10个,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资产总额达48亿元。黎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推进建设将为平坝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旧城改造的全面启动将促进平坝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教育“两基”工作、“科技创先”工作、“三五”普法工作2008年已相继通过省级验收,社会稳定,治安良好。

基础设施

平坝通讯发达,基础设施良好。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图文传真、数据通信等在全县已普及,并开通了程控电话2.86万门,截至2008年底,电信入户率达到66.5%,互联网用户达到1.25万户,移动通信用户达到21.5万人,通讯网络覆盖面广、质量高。县内电力充足,电流稳定,电价合理,城区数字电视转化工作正在进行,闭路电视信号已基本覆盖全县城乡。

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广布的盆地坝子,集中的工厂农场,充足的煤电能源,便利的交通,优良的软、硬环境,为平坝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又给生活在西部土地上的平坝36万人民带来了无限机遇,围绕把平坝建成黔中经济强县的目标,平坝正以满腔热情主动对接政策,营造一个良好的大开发氛围,以昂扬的斗志再铸辉煌。

旅游资源

平坝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天台山的建筑格调别具一格,邢江河、斯拉河、克仇水库、红枫湖南湖、珍珠泉、多缤洞的自然景观风光秀丽,高峰山、清真寺的宗教文化庄严肃穆,棺材洞、飞虎山的古代文化神奇奥秘,苗族、屯堡的民族风情绚丽多姿。等等这些,构成了平坝独特的旅游风景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平坝对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已提到重要位置上来认识,注重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把平坝建成贵州西线旅游群体的目标。坚持紧紧依托龙宫、黄果树、织金洞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利用地处贵州西线旅游通道的区位优势,以红枫湖南湖景区和斯拉河景区为龙头,以县城为中心完善各项服务功能,推动贵黄公路、滇黔公路以及平织公路沿线各景点开发和经营的发展思路,力争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旅游事业向旅游产业方向转变,实现从旅游点向旅游群体转变,实现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度假、民族风情、探险、生态旅游等综合发展转变。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把贵州建成旅游大省的战略目标,为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为平坝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平坝将竭诚创造条件,让旅游业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

平坝是“中国山地的普罗旺斯”。天龙屯堡连片的石板房,丰富的文化积淀,自然山水景观和迷人的乡村风光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类同,集文化、自然、生活、休闲、度假为一体,是全国最迷人的乡村。

平坝是“中国屯堡文化之乡”。“屯堡文化”是明朝初年在贵州腹地“屯田戍边”遗留下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屯堡村寨遍布全县6个乡镇,至今仍保留有明代古城堡30多座,明代风格民居村寨200余个,建有贵州傩文化博物馆1个,贵州地戏面具陈列馆1个,西南傩文化研究基地一个,屯堡文化活形态村寨50余个,已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民协专业委员会研究基地、文化之乡办公室主任杨吉星到平坝考察时认为:“平坝屯堡文化最具有代表性”。2007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命名平坝县为“中国屯堡文化之乡”、“中国屯堡文化研究基地”。

平坝是最早的彩色蜡染发源地。齐伯乡发掘的苗族五彩蜡染

百褶裙是北宋时期的人工制品。

贵州佛教发源地——高峰山

平坝是西南佛教发源地。1943年高峰山创办了西南佛学院,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佛教弟子,贵阳黔灵山前主持惠海大和尚6岁即在高峰山万华禅院出家,山上有建文皇帝御笔亲题“西来面壁”四个大字。

平坝是个“恐龙国”。境内有贵州最大恐龙王国生态公园,

有株罗纪时代的恐龙化石群。

平坝是个“百泉县”。县城有99口半水井,最具代表性的是珍珠泉。

平坝是个“大观园”。境内还有被誉

为石头建筑“绝唱”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台山伍龙寺;

有碧波荡漾、险峰峻岭的斯拉河;有风光旖旎、妩媚多姿的邢江河;有被著名戏剧家、文学家曹禺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屯堡地戏;有宋代最集中的棺葬奇景齐伯乡下坝棺材洞;有发掘出旧时器时代石英石片的飞虎山古人类遗址。

历史沿革

明置平坝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5年)置安平县,因与云南安平厅重名,改称平坝县,以县地平旷得名。

2000年,平坝县辖6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2395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47528白云镇39635高峰镇29473天龙镇20046夏云镇37459马场镇48093乐平乡37859齐伯乡16026十字回族苗族乡28016羊昌布依族苗族乡19824。

2003年,平坝县辖6镇、4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193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5.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42万人,少数民族9.6万人。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西部。总面积1091.6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41.11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等。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562100。代码:520422。区号:0853。拼音:PudingXian。

普定县辖5个镇、2个乡、4个民族乡:城关镇、马官镇、化处镇、马场镇、白岩镇、龙场乡、鸡场坡乡、坪上苗族彝族布依族乡、补郎苗族乡、猴场苗族仡佬族乡、猫洞苗族仡佬族乡。

旅游资源

处于贵州西线旅游中心的普定县,境内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古迹、名胜、洞穴与红枫湖、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等一批国家级风境名胜区连成一片。省级风景名胜区夜郎湖蜿蜒42公里,水域面积21平方公里,湖光山色如诗如画,集山、水、林、洞、民族风情为一体,已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地方。境内有一万六千多年历史的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莲花古洞、化处空山、玉真山寺、西堡古屯、猴场“平讼摩崖”石刻、“大明定南所”石刻等景点将随着普定旅游业的开发和兴起重放光彩。汉、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共同缔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

自然条件

普定气候宜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季风交替明显,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干秋凉,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少,辐射能量低。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日照时数1164.9小时,无霜期301天,年平均降水1378.2毫米,属全省三大降雨中心地区之一。农业气候具有春长、夏短、秋早、冬暖的特点。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众多的农副特产。朵贝茶(清代为奉献皇室的贡品)、鸡场茶、白旗韭黄闻名遐迩,优质大米、板田大蒜、特宝西红柿等各类无公害蔬菜倍受市场青睐。

矿产资源

普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煤、铁、铅锌、大理石、石膏、石灰石、耐火粘土等10余种,煤炭是主要矿产,预测储量53.28亿吨,分布地区有补郎向斜、白果寨向斜、轿子山区、六枝向斜等4个构造单元。普定煤炭煤质好,发热量大,现已探明7.8亿吨。普定境内已建成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现代化火电厂――安顺发电厂,年煤炭需求量达400万吨,安顺发电厂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点工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普定就建成了乌江干流上的第一座梯级水电站——普定水电站,该电站的大坝是我国第一座靠碾压混凝土自身防渗的大坝,源源不断的电能输往东部广大地区,普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黔中电力重镇,西电东送的主战场之一。

历史沿革

元置普定县,属普定路。据《郡县释名》:普定“取普里底定之义也”。普里为部落名。

2000年,普定县辖4个镇、3个乡、4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380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66088马官镇44411化处镇42140马场镇32648龙场乡27044鸡场坡乡27979坪上苗族彝族布依族乡22679补郎苗族乡18557猴场苗族仡佬族乡18420猫洞苗族仡佬族乡24610白岩乡29227 

2003年,普定县辖5个镇、6个乡(其中4个民族乡),317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1.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7.76万人;非农业人口2.31万人。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中丘原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5′—106°1′,北纬25°25′—26°11′。县域东接安顺市西秀区、紫云自治县,南濒贞丰县、望谟县,西邻关岭自治县,北连六枝特区、普定县。全县总面积1717.3平方千米,南北最长83公里,东西最宽34公里。县政府所在地距省会贵阳市118公里,距安顺市25公里,距黄果树机场20公里,距幺铺火车站15公里,自古以来素有“黔滇锁匙”之称。

镇宁是多民族聚居县,全县共辖16个乡(镇),2013年总人口38万,其中布依族和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1.8亿元,同比增长17%;工业增加值完成9.28亿元,同比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4亿元,同比增长6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44亿元,同比增长15.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4.05亿元,同比增长3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56.7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54.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10元,同比增长13.8%。

镇宁自治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跨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及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湿暖共节等特点。地域性温差较大,自北而南,气候随海拔降低而升高,降水量则相反。县域南片区海拔350—800米,以亚热带气候为主,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7.4—19.7℃,≧10℃始于2月23日—3月13日,终于12月7日—1月12日,初终间270—324天,积温5443.4—6755.2℃。年日照时数937.3—1246.5小时,日照百分率22—28﹪。辐射能每平方厘米77.79—86.65千卡。年降雨量1025.6—1193.3毫米,下半年的降雨量占全年的82.9﹪,水热同季。全县温度适中,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综合气候条件适于发展早熟蔬菜、亚热带经济作物和多种林草。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坡度变化较大。县境东北部的茅草坡山主峰为全县最高点,海拔1678米,南端良田镇北盘江出县界处为最低点,海拔356米,相对高差1322米。镇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1098平方千米,丘陵面积157.8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63.93%和9.19%。岩溶地貌分布广,占全县总面积60%以上,是贵州省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境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共有河流31条,分属打帮河、清水河,总长580.82公里,总落差为525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34.4万千瓦。

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其中重晶石3303万吨,大理石3000万立方米,煤炭10亿吨,白云石5亿吨,锑矿50万吨,铅锌汞矿4.4万吨。重晶石矿品位高、埋藏浅,开采条件较好,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目前重晶石矿已得到大规模开采,成为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镇宁工厂的原料基地。另外,石灰石、砂矿及石板材遍及全县60%以上的地区,目前石材产业发展迅猛,晨春石业、天韵石尚等企业已入驻,建成后的镇宁石材产业园区将成为西南最大的石材产业基地。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溶洞、地下河、瀑布、湖泊、泉水多样,堪称喀斯特王国。亚洲第一大瀑布、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在县域范围,距县城仅10公里;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龙宫距县城仅20公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夜郎洞风景区距县城21公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集中的溶洞群景区,也是一个水旱相结合的溶洞。城关镇域范围内的犀牛洞、双明洞、环翠山(环翠公园)久负盛名。随着黄龙湖建成,使黄果树景区与龙宫景区的水路联系成为可能,库区范围也将被开发为旅游度假区。南部打帮河流域的原始森林和孟获屯、孔明塘等三国时期遗迹也极具有开发价值。

关岭,关索岭之简称。相传三国时关羽之子关索随诸葛亮南征孟获曾屯兵于此,县以岭为名。

关岭位于贵州省中部,隶属安顺市,坐落于云贵高原东部脊状斜坡南侧向广西丘陵倾斜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县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辖8镇6乡,户籍总人口36.68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地关索镇。县内居住着布依族、苗族、仡佬族、彝族等33个民族。境内最高点位于永宁的旧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最低点在打邦河注入北盘江的三江口处,海拔37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800—1500米之间。县城海拔为1025米。境内山脉属乌蒙山系,山体多起伏绵延。地貌具有高低起伏大,类型复杂多样的特征,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发育,形成岩溶地乳貌与常态地貌交错分布,地貌形态千姿百态,石芽、竖井、漏斗、洼地、谷地、盲谷、丘峰、峰林等到处可见,溶洞、暗河、地下廊道比比皆是,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属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之一。关岭境内气候呈立体状,跨越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累计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6.9℃,最低气温15.4℃,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05.1—1656.8毫米,是全省降水中心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40%,素有“天然温室”之美誉,是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1978年,关岭顶云农民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率先在中国进行“定产到组、土地承包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造了“顶云经验”,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与安徽凤阳并称为“南顶云,北凤阳”。

关岭交通区位优越。古有“上走云南十八站,下进京城七十二天”的美誉,清康熙帝曾赐“滇黔锁钥”之题词。县内过境沪昆高速公路、关兴高等级公路、水黄高等级公路、320国道、214省道纵横交错,已形成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为骨架,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为枝干,通村公路为网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体系。全县公路里程达146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90公里。目前在建的国家重点工程长昆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在距县城9公路处顶云乡设站,建成后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是贵州通往广西、云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将成为黔中经济区的西部门户和贵州西南部重要的物流人流集散地。

关岭旅游资源丰富。县境内有中国第一高桥坝陵河大桥,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木城河乡村旅游区,有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有层岩重叠的滴水潭瀑布、千古之迷的红崖天书、古夜郎的马马崖壁画等。特别是距今约2.2亿年的关岭古生物群,素有“古生物化石联合王国”之称。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花江铁索桥、上关灵龟寺、三国古战场遗址、二战遗址等。目前,关岭旅游基础设施、城镇化发展步伐全面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与德国霍恩洛厄县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关岭的国际知名度,发展空间全面拓展。

关岭县境内溶岩发育完整,洞穴成群,部分洞内有大量的古代石刻。1984年县科委和南京大学部分教授、学生连续三年暑假在关岭县进行实地考察,新发现的洞就有一百多个。县境内溶洞主要有:关索镇的关岭洞、妙明洞、关索洞、观音洞、高清洞、下岩洞、仙人洞、桃源洞;上关镇的品字洞、三星洞;顶云乡的桃花洞、胡家洞;普利乡的汉元洞、人硝洞等等。以上这些溶洞,多被记入《贵州省志、名胜志》中,尤其突出的是关岭洞,该洞是一个藏于关索岭中的特大溶洞,高宽莫测,内有暗河、瀑布。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西南部,隶属于安顺市。全县总面积1648平方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东北、西北与镇宁自治县、六枝特区毗邻,西南以北盘江为界和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望。交通优势特别突出。关岭县城距贵阳150公里,安顺70公里,贵黄高等级公路直达县城,国道320线和省道214线贯穿全境,长达114公里。关岭至兴义、黄果树至云南胜境关公路正在建设之中,公路建成后,关岭成为贵州西部覆盖广西、云南、兴义、六盘水、安顺的公路交通枢纽集散地。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关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自然地理与气候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坐落于云贵高原东部脊状斜坡南侧向广西丘陵倾斜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永宁的旧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最低点在打帮河注入北盘江的三江口处,海拔37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800—1500米之间。县城海拔为1025米。境内山脉属乌蒙山系,山体多起伏绵延。地貌具有高低起伏大,类型复杂多样的特征,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发育,形成岩溶地乳貌与常态地貌交错分布,地貌形态千姿百态,石芽、竖井、漏斗、洼地、谷地、盲谷、丘峰、峰林等到处可见,溶洞、暗河、地下廊道比比皆是。

关岭境内气候呈立体状,跨越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主要以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为主,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水热同季。境内12.5%的低热河谷地区有“天然温室”之称。累计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6.9℃,最低气温15.4℃,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05.1—1656.8毫米,是全省降水中心之一。

二、行政区划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共辖六乡七镇。六乡有:顶云乡、八德乡、普利乡、板贵乡、新铺乡、沙营乡;七镇有:关索镇、永宁镇、花江镇、坡贡镇、上关镇、岗乌镇、断桥镇。全县共有241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

三、文化发展

关岭境内具有悠久的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历史。

文学创作有诗歌、民间文学。诗歌创作于明清两代并最为兴盛,至今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民间文学创作以少数民族民间叙事诗歌为主,解放后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叙事诗。1958年,境内民间诗歌创作达到热潮。是年,各地俱乐部、宣传队创作的诗歌有26000余首。

民间文艺丰富多彩,誉满海内外。艺术创作有清代的书法、解放前的音乐、解放后《声无哀乐论》等音乐学术论文的发表、摄影、美术、雕刻。有主要为苗族、布依族的织棉、蜡染、桃花、银饰等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有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地区和村寨的铜鼓、芦笙、唢呐、勒尤、姊妹萧、四弦胡、牛角二胡、月琴、木叶等民族乐器;有流行于或流传于民族间的木鼓舞、芦笙舞、花棍舞、踩堂舞、玩龙舞、狮子舞、地戏、歌剧、话剧等精彩的民间舞蹈。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属黔中安顺市区,距省会贵阳市161km,县境东临长顺、罗甸两县,南与望谟县交界,西北与镇宁县接壤,北靠西秀区。南北长76km,东西长52km,总面积2280平方米公里,下辖5镇7乡,223个行政村,总人口3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2万人,占93.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米公里137人。

目前,县境内有安顺至紫云、贵阳至紫云至望谟、紫云至镇宁3条主要干线公路。1999年,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及“西电东送”等一系列战略性发展部署,为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宏观政策背景,为此紫云县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为尽快脱贫致富,必须加强农业、能源、效能等基础生产及设施建设,尤其是以水电为基础的能源工业发展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自然条件

地处麻山腹地,有6个乡镇属麻山地区乡镇部数(24个)25%,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的56.58%,总人口(32万人)的54.63。全县国土面积22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6万亩,其中:稻田10.04万亩;旱地17.02万亩。境内最高海拔1681米,最低海拔623米,相对高差1058米,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比重大。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均气温15.3℃,无霜期288天,年日照时数1440小时,年降水量1337毫米,雨热同季,冬春干旱严重,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

植被物种

紫云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植被带——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黔南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地区——紫云至望谟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岩溶植被小区。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现有植被多为次生针阔混交林和灌丛草坡,以用材林和经济林为主,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约为24.2%。境内分布的树种为暖性针叶及常绿或落叶阔叶树,共有69科240种,其中有银杏、带玉兜兰、硬叶兜兰、榉树、红椿、旱莲、鹅掌楸、红豆杉、棕竹、方竹等珍稀植物;牧草有46科77属151种,有中草药植物1000多种,名贵药材较多。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烤烟、薏仁米、油桐籽等。

县境内的野生动物种类较多,有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鸟类等,其中猕猴、黑熊、猴面鹰、穿山甲、大灵猫、红腹锦鸡等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火花水牛、紫云黄牛、紫云山羊、宗地花猪等是我省优良的畜禽品种。

气象水文

紫云自治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为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温和宜人,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干湿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为15.3oC,年无霜期为288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55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37毫米,相对湿度平均为79%。气候垂直差异大,山区小气候突出,干旱、低温、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但影响不大。

紫云自治县河网密度较低,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28条,总长度1074公里。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7条,都是山区雨源型河流,有急涨暴落的特点。以贯穿南北的安望公路为分水线,东半部河流属格凸河水系,西北部属北盘江水系,南部属桑郎河水系,格凸河、桑郎河注入红水河,均属珠江流域。境内水资源分布差异悬殊,但河谷下切较深,地下水补给量大,天然落差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地形地貌

紫云自治县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的中低山盆谷区,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77.8%。境内地势南北高而中部平缓,东西两侧向外倾斜,西部山脉属乌蒙山系,其余为苗岭山系。最高点马鬃岭海拔1681米,最低点喜翁河出口处海拔623米,平均海拔在1000—1300米。

县境内的地层以二迭系和三迭系分布最广,是全国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沉积岩和碳酸盐岩体形成众多的溶洞群,分布广泛,类型齐全。土壤主要有地带性黄壤和非地带性石灰土、水稻土、山地黄棕壤、潮土、紫色土和红壤土等7个土类,主要矿藏有煤、铁、汞、大理石、重晶石等。

地质矿产

紫云境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垭都——紫云深断裂贯穿县内,造成境跨二个地质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多为紧密褶皱构造,境内背斜、向斜数量较多;地层分布窄密,如火烘槽子至新民乡的野茅哨附近,水平距离7公里,竟有16个组的地层出露;地层相交大,岩相类型多。境内典型地层剖面多,以紫云地名命名的地层有:泥盆系火烘组,二迭系晒瓦组、三迭系紫云组及新苑组,还有引起国际地质学界注目的石灰系——二迭系过渡剖面及二迭系有油气显示的海绵、水螅礁相灰岩。境内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占全县总面积的51.4%,并与非碳酸盐岩呈复域分布。

旅游景点

黄鹤营旅游区位于坝羊乡与猫营镇境内,距安顺仅50公里,距贵阳150公里。黄鹤营乡村旅游区位于紫云自治县境北面,距离紫云县城30公里,中心旅游区范围12平方公里,属猫营镇、坝羊乡交界处。北起扎营关,南至打八河,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2公里。从贵阳可经安顺、猫营进入;可经广顺坝羊进入;可经惠水、长顺、板当、坝羊进入,基本的交通网络已形成。这个彩色溶洞内的大厅初步探测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可容纳3万余人。溶岩呈红、橙、黄、青、蓝、紫等颜色。洞中漂流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号称最长的山东洞中漂流仅有1000米,而且是人工开凿的洞。黄平野洞河号称“中国洞中漂流绝景”,大、小螃蟹洞分别也仅有100余米,而黄鹤营的长度是2000米,长度适中,洞内景观奇特,溶洞内平均高度40-50米,该系统呈南北走向,水流畅通、无虹吸现象,没有较大跌潭,伏流起端有巨大天窗相连,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可供饮用,水流适中,水温常年保持23摄氏度,适于开发洞中漂流。

大穿洞(燕子洞)

位于下格井村东南约1公里处,是格凸河伏流的入口,海拔930米,泛舟进洞是270米长的河湾。大穿洞口高达116米,宽约25米,呈拱门形。洞口两侧展布白岩绝壁,洞壁陡峭,从农历清明到九月重阳,洞内有数十万只燕子翻飞其间,筑巢栖息,因此俗称“燕王宫”。当地有艺人可沿陡直洞壁攀岩而上获取燕窝,奇功绝技,惊险刺激。穿洞山体有“耳桶山摩崖题字”,洞顶有“燕子洞摩崖题字”,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望天洞

在大穿洞内河湾的尽头,有一个穿过碳酸盐岩地的大竖井,深370米,宽200米,又称“通天洞”。仰望苍穹,好象开了一道天窗,一缕缕阳光倾泻下来,与洞顶滴下的状如银丝的岩浆水交织在一起,形成道道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奇妙无比。从天窗掉下的巨石,堆成一道天然堤坝,堵住河水,锁住蛟龙。堤坝中有一缺口,流水咆哮,破堤而下,水流越过源于天窗的混沌之后,穿行于12公里长的暗河伏流和大小洞厅之中。

穿上洞

从大穿洞外沿陡峭小道或从通天洞壁攀岩而上可达穿上洞。此洞高50米,宽70米,长137米,洞若天桥,洞内顶壁景观奇特,洞外的坡谷上长满了亚热带植物,其中有一片野芭蕉和方竹林。在穿洞的侧面又是一个巨大岩洞,由此出口上至山顶。

盲谷

从穿上洞往里走约500米,面前展现槽形凹地,四周为崩塌型峭壁陡岩所围。盲谷是由古地下河遗址发育演变而成,可通过约20米高的竖井洞进入,长约1.8公里,分为三段,宽30─150米,岩壁高200─400米不等。盲谷内原始森林茂密,乔木、灌木、藤本等植物种类众多,是罕见的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所在地。

响水洞

位于大穿洞与小穿洞之间,是格凸河伏流系统的枢纽,又叫“落水洞”。洞口位于格凸河顶部溶洼中央,呈椭圆形,是竖井天坑,直径约200米,深达216米,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深的竖井洞。洞上可听到地下暗河露头的迭水声响彻如雷。沿东边顶端的岩壁往下可到达暗河边。河流在竖井底部的岩块中开出一条水道后,咆哮旋转于甄穴中,形成地下巨大的环流景观,消失在水仓之中。

行政区划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辖5个镇、7个乡:松山镇、水塘镇、猴场镇、猫营镇、板当镇、白石岩乡、宗地乡、大营乡、四大寨乡、坝羊乡、火花乡、达帮乡。

历史沿革

1914年置紫云县,以县境西有紫云源胜境为名。1965年改为自治县。

2000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辖5个镇、7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9734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松山镇49313水塘镇20031猴场镇31380猫营镇36892板当镇37128白石岩乡13464宗地乡26156大营乡21204四大寨乡16463坝羊乡15920火花乡20416达帮乡8981 

2003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辖5个镇、7个乡,223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4.0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3.31万人,非农业人口1.8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