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靠近古白沙圩而得名。 |
因村东边有漠阳江,江边有埗(埠)头。故名。 |
因由福边村(现在塘边村)和卸岗村组成,两自然村各取一字,故名。 |
因此地以种麻为主。称为“麻曾”,又因方音“麻曾”与“华陈”谐音,故名。 |
因地处马山东面的山岗上,故名。 |
因石河流经村前,故名。 |
因岗背村等自然村是新建的行政村,故名。 |
明初,广东恩平水波浪冯氏太公在阳江做牛贩,在麻桥(以及罗琴)设立牛栏,并娶了路头妻子黄氏在麻桥定居塘尾。经过几百年繁衍,分居十一条自然村。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撤销保甲制,建立区、乡,为麻桥行政村,属八区三麻乡。1953年结束土地改革,六月民主建政,属六区麻桥乡。1956年12月农业合作化,开始合并小乡,区冠以地名,属白沙区三麻乡。1957年2月撤区建大乡,属白沙乡。1958年11月公社化初期,属红五月人民公社,称麻桥管理区。1959年体制下放,撤管理区设麻桥生产大队管委会。同年10月调整公社规模,撤红五月人民公社,撤麻桥大队,分设桥南、桥北两个大队。改属双捷人民公社。1961年5月设区调整人民公社规模,桥北、桥南合并,复设麻桥大队,改属双捷区麻桥人民公社。1963年2月撤区并人民公社,改属白沙人民公社。1967年8月撤销管委会改设为麻桥生产大队革委会。1980年12月24日撤销革委会复称麻桥生产大队管委会。1983年11月8日撤销公社重建区、乡,撤生产大队设麻桥乡,属白沙区。1987年2月撤区建乡(镇),属白沙镇。麻桥乡改为麻桥村委会,后又改为麻桥管理区。1988年阳江县升格设地级市,改属阳东区白沙镇。1999年4月撤管理区复设麻桥村委会。2003年5月28日,改属阳江市江城区白沙街道。沿用至今。 |
因是由六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村委会,故名。 |
因辖区内山岗多,面积大,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