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白市驿镇设置一段、二段。 1963年白市镇又划分为一段、二段、三段。 1987年设4个居民委员会。 1993年12月松岭乡合并后,松岭乡的非农业人口划为第五居委会。 1998年12月重新组建3个居委会。 2002年村居调整合并为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以中心街为界以南为一社区,以北为二社区。 2002年2月,白市驿镇行政村居调整合并,白市驿镇一社区成立。 2014年6月更名为黄金社区。 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 |
1963年白市驿镇划分一段、二段、三段。 2002年2月,白市驿镇行政村居调整合并,白市驿镇二社区成立。 2014年2月,因社区调整划分,更名为驿站社区居委会。 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 |
2013年1月21日区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同意批准成立白市驿镇第三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4年6月24日,区政府研究同意更名为白市驿镇驿都社区居民委员会。 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 |
地名自2016年4月得名后沿用至今。 |
1950年设置太慈村、五里村、文峰村(后分别并入太慈、五里村)均属白市镇。 1952年11月建松岭乡,五里村属松岭乡。 1952年12月建黄金乡,太慈村属黄金乡。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太慈村改为太慈大队,五里村为五里大队。 1959年5月分别属黄金管理区、松岭管理区,1960年12月起分别属黄金公社、松岭公社。 1983年1月,公社复为乡,大队复为村,太慈大队复为黄金乡太慈村,五里大队复为松岭乡五里村。 1987年1月,黄金乡撤销并入白市驿镇。 太慈村改称为白市驿镇太慈村,村民委员会、村党组办公室设在该村4组内。 1993年12月,松岭乡撤销并入白市驿镇,五里村改为白市驿镇五里村,村两委会办公地点在该村1组。 1995年3月区划调整,两村随白市驿镇划入九龙坡区。 2002年1月,白市驿镇行政村调整合并,将太慈村、五里村并为太慈村。 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 |
1951年设置牟家村、枣子村,属黄金乡。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牟家村、枣子村均改为大队。 1959年5月属黄金管理区。 1960年12月属黄金公社。 1965年12月牟家大队与枣子大队合并改称为丰收大队。 1982年黄金公社改为黄金乡,丰收大队复为牟家村。 1987年1月,黄金乡撤销并入白市驿镇,村名改为白市驿镇牟家村。 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 |
1951年归桂花村管辖。 1952年规划调整将桂花村撤销,从任家湾桂花树处(现新店村16组)与曾家楼房(现新店村5组)之间划断,上段从任家湾起划为松岭乡黄麻村,下段从曾家楼房起属黄金乡管理,新店子改名为新店村。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组,新店村改为新店大队,黄麻村为黄麻大队。 1959年5月分别属黄金管理区、松岭管理区。 1960年12月起分别属黄金公组、松岭公组。 1983年1月,公组复为乡,大队复为村,新店大队复为黄金乡新店村,黄麻大队复为松岭乡黄麻村。 1987年1月,黄金乡撤销并入白市驿镇,新店村改称白市驿镇新店村,村两委会办公地点在村3组学堂堡新店小学旁。 1993年12月,松岭乡撤销并入白市驿镇,黄麻村改称白市驿镇黄麻村,村两委会办公地点设在黄麻村四组高家院子。 1995年1月区划调整,分别随白市驿镇划入九龙坡区。 2002年1月,白市驿镇行政村调整合并,新店村、黄麻村合并为新店村,村两委会办公地点设在新店村三组学堂堡小学旁,2012年村办公室就地改建。 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 |
1951年设立龙台村。 1952年12月建黄金乡。 1953年改乡建镇时以石滚山为界,分为海螺村和龙台村。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龙台村和海螺村又合并在一起并划入已撤销的凤凰村下辖的两个社(现在的海龙8社和9社),属于白市公社。 1960年在划归黄金公社管理时,又分为龙台大队和海螺大队。 1983年黄金公社恢复为黄金乡,龙台大队复为龙台村,办公地点在“新营房”原加工房处,海螺村办公室在海螺村小学内。 1987年1月,撤销黄金乡并入白市驿镇,改称白市驿镇龙台村、海螺村。 村委会办公地点仍在原处。 1993年12月,撤区并乡建镇,两村同属新白市驿镇,属巴县管辖。 1995年3月区划调整时,两村随白市驿镇划入九龙坡区管辖。 2002年1月,白市驿镇调整行政村,海螺村与龙台村两村合并取名为海龙村。 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 |
1951年设置马鞍村、九里村、石堰村、黄泥堡村,属黄金乡。 1952年12月马鞍村、九里村划归石桥乡,石堰村、黄泥堡村划归黄金乡。 1954年4月石桥乡撤销,马鞍、九里2村并入黄金乡。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马鞍村改为马鞍大队、石堰村改为石堰大队、九里村改为九里大队,黄泥堡村改为黄泥堡大队,1959年5月分别属黄金管理区,1960年12月起属黄金公社。 1983年,公社复为乡,大队复为村,马鞍大队改为徐家堰村、石堰大队改为祠堂坡村、九里大队改为九里村,黄泥堡大队改为黄泥堡村。 1987年1月,黄金乡撤销并入白市驿镇,改称白市驿镇徐家堰村、九里村、祠堂坡村、黄泥堡村。 村委会办公地点分别在该村的马鞍商店、青果树水库边、罗信福住宅旁、7788部队。 1995年3月区划调整,分别随白市驿镇划入九龙坡区。 2002年1月,白市驿镇行政村调整合并,徐家堰、九里、祠堂坡、黄泥堡村并为九里村。 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 |
1951年设置刘家坪村,三合村。 1952年12月~1954年4月划归石桥乡,石桥乡政府在刘家坪村。 1954年4月石桥乡撤销划归黄金乡管辖。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刘家坪村改为刘家坪大队,三合村为三合大队。 1959年5月同属黄金乡管理,1960年12月起同属黄金公社。 1981年因境内三多桥得名三多桥大队。 1983年1月,公社复为乡,大队复为村,刘家坪大队复为黄金乡刘家坪村,三合大队复为黄金乡三多桥村。 1987年1月。 黄金乡撤销并入白市驿镇,改称白市驿镇刘家坪村,村委会办公地点在该村3社。 1995年1月区划调整,2村随白市驿镇划入九龙坡区。 2002年1月,白市驿镇行政村调整合并,刘家坪村、三多桥村并为三多桥村至今。 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 |
1951年设置真武村。 1952年8月民主建镇,真武村、燕子村划为石桥乡,乡政府驻地刘家坪。 1954年2月真武村划为松岭乡,燕子村划归黄金乡。 1957年上半年真武村划归黄金乡。 1958年9月建人民政府,真武村改为上游大队,燕子村改为燕子大队,集团堡村改为团结大队。 1959~1961年真武村、燕子村合并改为真燕大队。 1961年2月分村复为真武大队,同年,集团大队划归黄金乡,“文革”期间改为团结大队。 1983年公社复为乡,大队复为真武村,1987年1月3村分别并入白市驿镇,3村办公地点未变动。 1991年集团堡村办公室地点迁二社砖瓦厂。 1995年1月区划调整,真武、燕子、集团堡3个村分别随白市驿镇划入九龙坡区。 2002年1月行政村调整合并,真武村、燕子村、集团堡村三村合为真武村,并成立真武村民委员会。 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 |
1950年成立农协会,初称万寿村。 1951年10月至1956年1月属梅乐乡管辖,梅乐乡撤销之后属松岭乡管辖。 1958年大跃进成立白市驿人民公组,当时的村是以连为单位,后称大队,分别为万寿大队(由班竹林选区和陈家堡选区组成)、双河大队(双河选区)。 1959年5月起属松岭管理区。 1960年12月起属松岭公组。 1976年万寿大队与双河大队合并为双河大队,办公室设在原高峰3队大院子。 1977年更名为万寿大队。 1982年再次更名为高峰寺大队。 1983年1月公组复为乡,大队复为村,改称高峰寺村,办公室设在原双河一小。 1993年12月,松岭乡撤销并入白市驿镇,改称为巴县白市驿镇高峰寺村。 1995年1月区划调整,随白市驿镇划入九龙坡区,改称九龙坡区白市驿镇高峰寺村,新修建的村办公室在原高峰寺村11组火炮厂处。 2009年村委会迁至高峰寺村8组高峰苑至今。 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 |
1952年设大河村和石龙村。 1958年改村为大队。 1981年更名为智德、高田坎大队。 1982年改大队为村。 2001年12月两村合并建立高田坎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
解放初期,大林、南河两村都属于白市镇,大林属20保,南河属21保。 1951年,将白市镇的20保、21保分别设立为两个村,即大林村和南河村。 大林村以石碾子侧边那片大竹林得名,办公室就设在大林学校;南河村以境内的拦河堰得名,因“拦”与“南”同音,故而得名,办公室设在白果树。 1951年10月,大林村分为大林、四合2村划归梅乐乡。 1956年1月梅乐乡撤销并入白市乡。 1956年11月划归松岭乡。 1952年11月南河村划归松岭乡。 1957年大跃进时改称生产连,进行调整,将大林的王家堰坎、南河的车家槽房、河沟湾、走马乡灵芝村的举人塆、走马乡白杨村的临江寺四个地方组建成四合生产连、大林村改为大林生产连,将走马乡马鞍村的许家塆、洋人房子调整给南河村改为南河生产连,三个生产连都隶属松岭乡。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将生产连改为大队:大林大队、四合大队、南河大队,均隶属松岭管理区,1960年12月,松岭管理区改为松岭公社。 1979年1月,四合大队合并到大林大队,办公室设在大林学校。 1982年,将大林办公室迁至大林四队许家石坝一闲置电影院。 1983年1月公社复为乡,大队复为村,为松岭乡大林村、松岭乡南河村。 1993年12月,撤区并乡建镇,将松岭乡并入白市驿镇,大林村改称为白市驿镇大林村,南河村改称为白市驿镇南河村。 1995年1月,区划调整,两村分别随白市驿镇划入九龙坡区。 1998年10月,南河村的办公室从白果树迁至南河村2社白学堂新建的办公室。 2002年1月,白市驿镇行政村调整合并,大林村、南河村各取一个字,合并为大河村,村委会办公室设在南河村办公室,组的顺序从原大林1组起、13个组不变,南河村1组为14组,以此类推为22个合作社(村民小组)。 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 |
解放初期,清河、黎明两村都属于白市驿镇。 1950年,得名清河村。 1959年清河村分出三个生产队,取名红旗排。 1975年红旗大队合为清河村。 1982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同年,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 1993年12月撤区并乡建镇,将松岭乡并入白市驿镇,清河村改称为白市驿镇清河村。 1995年3月,区划调整,白市驿镇划入九龙坡区。 2002年1月,白市驿镇行政村调整合并,清河、黎明村合并为清河村。 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