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属施南府恩施县都亭里三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白杨坪联保第一保,属恩施县第一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白杨坪乡第一保,属恩施县第一北乡区(熊家岩);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第一保,属白杨镇。 1950年属鸦鹊区坝东岳乡;1953年8月属二区(白杨区)东岳乡。 1958年属白杨公社白杨管理区联合大队;1961年属白杨区白杨公社联合大队;1968年属白杨区白杨公社革命委员会联合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白杨人民公社白杨管理区白杨大队。 1984年6月撤区建社,属白杨坪区白杨坪镇。 1997年撤区建乡,属白杨坪乡白杨坪管理区。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新设白杨坪居委会,属白杨坪乡。 2013年撤乡建镇,为白杨坪社区居民委员会,属白杨坪镇。 |
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荆州府监利县汪家桥耿姓人家为避洪灾,移居此地,繁衍生息。 清晚期属恩施县都亭里三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白杨坪联保第一、二、三、四保,属恩施县第一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白杨坪乡第一、二、三、四保,属第一北乡区(熊家岩);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为第一、二、三、四保,属白杨镇。 1950年设耿家、上店、椿树乡,属鸦鹊区;1953年为耿家乡、上店乡、椿树乡,属第二区(白杨区)。 1958年为白杨管理区星丰、火花大队,属白杨公社;1961年为白杨公社星丰、火花大队,属白杨区;1968年为白杨公社革命委员会星丰、火花大队,属白杨区革命委员会;1975年为白杨管理区星丰、火花大队,属白杨公社;1981年为白杨管理区石桥子、铁角坝大队,属白杨公社。 1984年为耿家坝乡,属白杨坪区,下辖石桥子、铁角坝村。 1997年为白杨坪管理区石桥子、铁角坝村,属白杨坪乡。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将原铁角坝村并入石桥子村,名为石桥子村民委员会,属白杨坪乡,下辖石桥子、椿树湾、耿家坝、漆家沟、上店子、铁角坝6个村民小组。 2013年撤乡建镇,为石桥子村,属白杨坪镇,下辖石桥子、椿树湾、耿家坝、漆家沟、上店子、铁角坝6个村民小组。 |
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刘、王、革、程四姓人到此垦荒落业。 清朝晚期属施南府恩施县都亭里三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白杨坪联保第一、五、十一、十二保,属恩施县第一区、建始县(十里牌、把东峡);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白杨坪乡第一、五、十一、十二保,属恩施县第一北乡区、建始县(十里牌、把东峡);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第一、五、九、十、十一、十二保,属白杨镇、建始县(十里牌、把东峡);民国三十二年(1943)建始县辖地十里牌、把东峡划归恩施县管辖,为第一、五、九、十、十一、十二保,属白杨镇。 1950年设东岳乡、十里乡、上店乡,属恩施县鸦鹊区;1953年8月为东岳乡、十里乡、上店乡,属二区(白杨区)。 1958年为白杨管理区,属白杨公社,下辖联合、鲜花、高丰、黎明、红火、金丰6个生产大队;1961年为白杨公社,属白杨区,下辖联合、鲜花、高丰、黎明、红火、金丰6个生产大队;1968年为白杨公社革命委员会,属白杨区革命委员会,下辖联合、鲜花、高丰、黎明、红火、金丰6个生产大队;1975年为白杨管理区,属白杨公社,下辖白杨、高丰、黎明、红火、金丰5个生产大队;1981年为白杨管理区,属白杨公社,下辖白杨、东岳宫、把东峡、回龙观、白沙铺5个生产大队。 1984年设白杨镇、耿家坝乡,属白杨坪区,下辖白杨坪、东岳宫、把东峡、回龙观、白沙铺5个村。 1997年为白杨坪管理区,属白杨坪乡,下辖白杨坪、东岳宫、把东峡、回龙观、白沙铺5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将原东岳宫、把东峡、回龙观、白沙铺4个村并入白杨坪村,名为白杨坪村民委员会,属白杨坪乡,下辖白杨、蓝场、倒吊子、东岳宫、骡马店、梅家淌、郭家湾、把东峡、回龙观、十里牌、白沙铺、小崔坝12个村民小组。 2013年撤乡建镇,为白杨坪村,属白杨坪镇,下辖白杨、蓝场、倒吊子、东岳宫、骡马店、梅家淌、郭家湾、把东峡、回龙观、十里牌、白沙铺、小崔坝12个村民小组。 |
清雍正年间(1723-1735),荆州府监利县廖姓因当地连发洪灾无法居住,迁居至此,繁衍生息,属恩施县都亭里三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梭布垭联保第五、六、七、八保,属恩施县第一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梭布垭乡第五、六、七、八保,属第一北乡区(熊家岩);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为第三、四、五、六保,属麂子乡。 1950年设九根乡,属屯堡区;1953年为九根乡,属十区(太阳区)。 1958年为九根管理区,属白杨公社,下辖富裕、富饶、健康、星光、红旗5个生产大队;1961年为九根公社,属白杨区,下辖富裕、富饶、健康、星光、红旗5个生产大队;1968年为九根公社革命委员会,属白杨区革命委员会,下辖富裕、富饶、健康、星光、红旗5个生产大队;1975年为九根公社,属白杨公社,下辖富裕、富饶、健康、星光、红旗5个生产大队;1981年为九根树管理区,属白杨坪公社,下辖九根树、香树坪、大沙坝、火石坡、白马塘5个生产大队。 1984年为九根树乡,属白杨坪区,下辖九根树、香树坪、大沙坝、火石坡、白马塘5个村。 1997年撤区建乡,为九根树管理区,属白杨坪乡,下辖九根树村、火石坡村、香树坪村、大沙坝村、白马塘村5个村。 2002年合并村组,将原九根树村、火石坡村、香树坪村、大沙坝村、白马塘村合并成九根树村,属白杨坪乡,下辖九根树、胡家湾、香树坪、火石坡、穿心店、天鹅池、大沙坝、长梁山、白马塘、观湾、枪杆岭11个村民小组。 2013年撤乡建镇,为九根树村,属白杨坪镇,下辖九根树、胡家湾、香树坪、火石坡、穿心店、天鹅池、大沙坝、长梁山、白马塘、观湾、枪杆岭11个村民小组。 |
明洪武年间施、刘、冉等六姓因洪灾从荆州监利县汪家桥迁居此地,时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晚清属施南府恩施县都亭里三甲。 民国初沿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梭布垭联保第3、4保,属恩施县第一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梭布垭乡3、4保,属恩施县第一北乡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设乡,为1、2保,属麂子乡。 1950年设麂子渡,张庙乡,属屯堡区;1953年为麂渡乡,属十区(太阳河区);1957年为鸿建、建新、建福三个农业合作社,属白杨区。 1958年为麂渡管理区,属白杨公社,下辖鸿建、建新、建福、照耀、花果、荷花6个生产大队;1961年为麂渡公社,属白杨区,下辖鸿建、建新、建福、照耀、花果、荷花6个生产大队;1968年为麂渡公社革命委员会,属白杨区革命委员会,下辖鸿建、建新、建福、照耀、花果、荷花6个生产大队;1975年为麂渡管理区,属白杨公社,下辖鸿建、建新、建福、照耀4个大队;1981年为麂渡管理区,属白杨坪公社,下辖麂子渡、大湾、张庙3个生产大队。 1984年为麂子渡乡,属白杨坪区,下设麂子渡、官渡河、指凤头、大湾、张庙5个村。 1997年撤区建乡,为麂子渡管理区,属白杨坪乡,下辖麂子渡、官渡河、指凤头、大湾、张庙5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将原麂子渡、官渡河、指凤头、大湾、张庙村合并为麂子村,属白杨坪乡,下辖麂子渡、刘家坪、洞子溪、官渡河、指凤头、张庙、长坝、陈家包、大湾、蔡家岩、牛困淌11个村民小组。 2013年撤乡建镇,为麂子渡村,属白杨坪镇,下辖麂子渡、刘家坪、洞子溪、官渡河、指凤头、张庙、长坝、陈家包、大湾、蔡家岩、牛困淌11个村民小组至今。 |
清乾隆时期(1736-1795),荆州府监利县康、刘、陈、涂四姓人因当地连发洪灾,迁居至此,繁衍生息,清晚期属恩施县都亭里三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乌龙口联保第七、八保,属恩施县第一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乌龙口乡第七、八保,属第一北乡区(熊家岩);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为第七、八保,属杉木镇。 1950年设三溪乡、五龙乡,属杉木区;1953年为康家乡,属二区(白杨区);1954年12月为康家乡,属白杨区。 1958年为康家管理区,属白杨人民公社,下辖金龙、金星、菊花、红花、白果5个生产大队;1961年为康家公社,属白杨区,下辖金龙、金星、菊花、红花、白果5个生产大队;1968年为康家公社革命委员会,属白杨区革命委员会,下辖金龙、金星、菊花、红花、白果5个生产大队;1975年为康家管理区,属白杨公社,下辖金龙、金星、菊花、红花、白果5个生产大队;1981年为康家管理区,属白杨坪公社,下辖三溪口、找龙坝、观音寺、大坡、康家坝5个生产大队。 1984年为康家坝乡,属白杨坪区,下辖三溪口、找龙坝、观音寺、大坡、康家坝5个村。 1997年撤区建乡,为康家坝管理区,属白杨坪乡,下辖三溪口、找龙坝、观音寺、大坡、康家坝5个村。 2002年属撤管理区设大村,将原三溪口、找龙坝、观音寺、大坡、康家坝村合并为康家坝村,属白杨坪乡,下辖送子山、找龙坝、康家坝、岩包、观音寺、杨柳树、夏家槽、三溪口、大天坑、张家湾、大坡、庙坪12个村民小组。 2013年撤乡建镇,为康家坝村,属白杨坪镇,下辖送子山、找龙坝、康家坝、岩包、观音寺、杨柳树、夏家槽、三溪口、大天坑、张家湾、大坡、庙坪12个村民小组至今。 |
清乾隆年间(1736-1795),董、熊、邓、王、龚、秦姓人家因避洪灾,从荆州府监利县等地陆续迁到此地。 属恩施县都亭里三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乌龙口(老新街)联保第九、十、十二保,属恩施县第一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乌龙口乡第九、十、十二保,属第一北乡区(熊家岩);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为第九、十、十二保,属杉木镇。 1950年设董家乡,属杉木区;1953年为董家乡,属九区(杉木区)。 1958年为鲁竹管理区金华、正光、五星大队,天台管理区双河大队,属白杨公社;1961年为鲁竹公社金华、正光、五星大队,天台公社双河大队,属白杨区;1968年为鲁竹公社革命委员会金华、正光、五星大队,天台公社革命委员会双河大队,属白杨区革命委员会;1975年为鲁竹管理区金华、正光、五星大队,天台管理区双河大队,属熊家公社;1981年属熊家公社鲁竹管理区,下辖董家店、麻竹园、淹水坝、大竹园4个生产大队。 1984年为董家店乡,属白杨坪区,下辖董家店、麻竹园、淹水坝、大竹园4个村;1997年为董家店管区,属白杨坪乡,下辖董家店、麻竹园、淹水坝、大竹园4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将原麻竹园、大竹园、淹水坝村合并到董家店村,名为董家店村民委员会,属白杨坪乡,下辖董家店、南山寺、陈家湾、大竹园、田家湾、淹水坝、水田坝、麻竹园、茶庄、落水洞10个村民小组。 2013年撤乡建镇,为董家店村,属白杨坪镇,下辖董家店、南山寺、陈家湾、大竹园、田家湾、淹水坝、水田坝、麻竹园、茶庄、落水洞10个村民小组。 |
清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沈、刘、李、尹等姓因避洪灾从荆州、松滋、蒲圻县迁来垦荒种地,繁衍生息。 属恩施县都亭里三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白杨坪联保7保、南山寺联保9、10、11、12保,属恩施县第一区、第四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白杨坪乡7保、杉木镇9、10、11、12保,属恩施县第一北乡区(熊家岩)、第四西乡区(屯堡);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7保、9、10、11、12保,属杉木坝镇、白杨镇。 1950年设白岩、鲁竹乡,沈金乡,属恩施县杉木区,鸦鹊区;1953年8月为白岩、鲁竹乡,沈金乡,属白杨区。 1958年为鲁竹管理区天星、沈金、正光大队,天台管理区红星、先锋、双河大队,属白杨公社;1961年为鲁竹公社天星、沈金、正光大队,天台公社红星、先锋、双河大队,属白杨区;1968年为鲁竹公社革命委员会天星、沈金、正光大队、天台公社革命委员会红星、先锋、双河大队,属白杨区革命委员会;1975年撤区并社,属熊家公社鲁竹、天台管理区,下设鲁竹坝、沈金塘、麻竹园、董家店、淹水坝、白岩头、黑林坝、大竹园、花石板(后划归龙凤)9个大队;1981年为鲁竹、天台管理区,属熊家公社,下辖鲁竹坝、黑林坝、白岩头、沈金塘4个生产大队。 1984年为鲁竹坝乡,属白杨坪区,下辖鲁竹坝、黑林坝、白岩头、沈金塘4个村;2002年撤管理区为大村,将原沈金塘、黑林坝、白岩头并入鲁竹坝村,名为鲁竹坝村村民委员会,属白杨坪乡,下辖白果园、黑林坝、饶家坪、鲁竹坝、老新街、白岩头、孙家槽、沈金塘、龙身坡9个村民小组。 2013年撤乡建镇,为鲁竹坝村,属白杨坪镇,下辖白果园、黑林坝、饶家坪、鲁竹坝、老新街、白岩头、孙家槽、沈金塘、龙身坡9个村民小组。 |
明洪武二年(1369),荆州府监利县朱宗高三兄弟因当地连发洪灾,迁居至此,明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清朝晚期属施南府恩施县都亭里三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熊家岩联保第一、四、五保,属恩施县第一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熊家岩乡第一、四、五保,属第一北乡区(熊家岩);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为第一、四、五保,属熊家乡。 1950年设三丘田乡、熊家乡、桥头乡,属鸦鹊区;1953年为熊家乡、桥头乡,属二区(白杨区)。 1958年为熊家管理区,属白杨人民公社,下辖群英、群力、楠木、农乐、红山、前进6个生产大队;1961年为熊家、桥头公社,属白杨区,下辖群英、群力、楠木、农乐、红山、前进6个生产大队;1968年为熊家、桥头公社革命委员会,属白杨区革命委员会,下辖群英、群力、楠木、农乐、红山、前进6个生产大队;1975年为熊家管理区,属熊家公社,下辖群英、群力、楠木、农乐、红山、前进、新村7个生产大队;1981年为熊家管理区,属熊家公社,下辖熊家岩、红砂坡、桥头坝、马石坝、獐角坝、羊角坝、大转拐7个生产大队。 1984年为熊家岩乡,属白杨坪区,下辖熊家岩、红砂坡、桥头坝、马石坝、獐角坝5个村。 1997年撤区建乡,为熊家岩管理区,属白杨坪乡,下辖熊家岩、红砂坡、桥头坝、马石坝、獐角坝、大宝坪、洞下槽7个村。 2002年将原熊家岩、红沙坡、桥头坝、马石坝、獐角坝合并为熊家岩村,属白杨坪乡,下辖熊家岩、楠木坡、马石坝、獐角坝、三丘田、铜盆水、王家坡、羊角坝、红砂坡、三角坝、桥头坝、三里坡12个村民小组。 2013年撤乡建镇,为熊家岩村,属白杨坪镇,熊家岩、楠木坡、马石坝、獐角坝、三丘田、铜盆水、王家坡、羊角坝、红砂坡、三角坝、桥头坝、三里坡12个村民小组。 |
明洪武年间(1368-1398),杨姓从荆州府迁此定居,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清乾隆年间荆州府监利县汪家桥一带发生水灾,谭、郭、杜、黄、宋等姓人迁居于此;清中朝晚期属恩施县都亭里三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熊家岩联保第二、三保,属恩施县第一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熊家岩乡第二、三保,属第一北乡区(熊家岩);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设乡,为第二、三保,属熊家岩乡。 1950年设羊角乡、大坝乡,属鸦鹊区;1952年为羊角乡,属第二(龙凤坝)区;1953年为羊角乡,属第二区(白杨区)。 1958年为羊角管理区,属白杨人民公社,下辖桂花、光明、红星3个生产大队;1961年为羊角公社,属白杨区,下辖桂花、光明、红星3个生产大队;1968年为羊角公社革命委员会,属白杨区革命委员会,下辖桂花、光明、红星3个生产大队;1975年为羊角管理区,属熊家公社,下辖桂花、光明、红星3个生产大队;1981年为羊角管理区,属熊家岩公社,下辖光明、二龙2个生产大队。 1984年为洞下槽乡,属白杨坪区,下辖洞下槽、大宝坪2个村。 1996年洞下槽乡并入熊家岩乡,为洞下槽、大宝坪村,属白杨坪区;1997年撤区建乡,为洞下槽、大宝坪村,属白杨坪乡熊家岩管理区。 2002年白杨坪乡撤管理区设大村,增设洞下槽村(将洞下槽、大宝坪合并为白杨坪乡洞下槽村),属白杨坪乡,下辖洞下槽、莲花、桂花、马家河、大宝坪、老村、芭蕉园7个村民小组。 2013年撤乡建镇,为洞下槽村,属白杨坪镇,下辖洞下槽、莲花、桂花、马家河、大宝坪、老村、芭蕉园7个村民小组。 |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张姓等人家因避洪涝灾害从荆州府监利县汪家桥迁到此地。 属恩施县都亭里三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响板溪联保第六、七、八保,属恩施县第一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熊家岩乡第六、七、八保,属恩施县第一北乡区(熊家岩);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为第六、七、八保,属恩施县熊家乡。 1950年设张家槽、桥头、响板乡,属鸦鹊区;1953年为张家槽、响板乡,属二区(白杨区)。 1958年为响板管理区,属白杨人民公社,下辖东风、长春、胜利、祥丰4个生产大队;1961年为响板公社,属白杨区,下辖东风、长春、胜利、祥丰4个生产大队;1968年为响板公社革命委员会,属白杨区革命委员会,下辖东风、长春、胜利、祥丰4个生产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为响板管理区,属熊家人民公社,下设蒿枝淌、张家槽、响板溪、长春岭4个生产大队;1981年为响板管理区,属熊家人民公社,下设蒿枝淌、张家槽、响板溪、长春岭4个生产大队。 1984年为响板溪乡,属白杨坪区,下设蒿枝淌、张家槽、响板溪、长春岭4个村。 1996年将响板溪和蓼叶村管理区合并,为张家槽管理区,属白杨坪区,下设蒿枝淌、张家槽、响板溪、长春岭、堰塘湾、桑树淌、石槽水、蓼叶湖、蓼叶村9个村。 1997年8月蓼叶村管理区从张家槽管理区分出重设,为张家槽管理区,属白杨坪乡,下辖蒿枝淌、张家槽、响板溪、长春岭4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将原蒿枝淌、响板溪、长春岭合并为张家槽村,属白杨坪乡,下辖张家槽、东卜龙、重阳树、响板溪、田竹园、蒿枝淌、长春岭、柿子坪8个村民小组。 2013年撤乡建镇,为张家槽村,属白杨坪镇,下辖张家槽、东卜龙、重阳树、响板溪、田竹园、蒿枝淌、长春岭、柿子坪8个村民小组。 |
清乾隆年间,王、张、赵、谭、胡、刘、柯等姓人从荆州府监利县避水灾迁居于此,繁衍生息。 清晚期属施南府恩施县都亭里三甲。 民国初沿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响板联保第五、六保,属恩施县第一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响板乡第五、六保,属第一北乡区(熊家岩);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为第九、十保,属熊家岩乡。 1950年设蓼叶村、三义乡,属鸦鹊区;1953年为蓼叶乡,属二区(白杨区)。 1958年为三义管理区,属白杨人民公,下辖民生、金星、红光、三丰、同心5个大队;1961年为三义人民公社,属白杨区,下辖民生、金星、红光、三丰、同心5个大队;1968年为三义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属白杨区革命委员会,下辖民生、金星、红光、三丰、同心5个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为三义管理区,属白杨人民公社,下辖民生、金星、红光、三丰、同心5个大队;1981年为蓼叶村管理区,属白杨坪公社,下辖石槽水、蓼叶湖、桑树淌、蓼叶村、堰塘湾5个生产大队。 1984年为蓼叶村乡,属白杨坪区,下辖石槽水、蓼叶湖、桑树淌、蓼叶村、堰塘湾5个村。 1997年1月白杨坪乡将蓼叶村管理区并入张家槽管理区,同年10月蓼叶村管理区从张家槽管理区分出重设,为蓼叶村管理区,属白杨坪乡,下辖石槽水、蓼叶湖、桑树淌、蓼叶村、堰塘湾5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建大村,将原石槽水、蓼叶湖、桑树淌、蓼叶村、堰塘湾合并为蓼叶村,名为蓼叶村村民委员会,属白杨坪乡,下辖蓼叶村、蓼叶湖、堰塘湾、南里渡、桐麻园、中义、桑树淌、凉水井、石槽水、猪槽坝10个村民小组。 2013年撤乡建镇,为蓼叶村,属白杨坪镇,下辖蓼叶村、蓼叶湖、堰塘湾、南里渡、桐麻园、中义、桑树淌、凉水井、石槽水、猪槽坝10个村民小组。 |
明天顺年间(1464),兵部尚书于谦被奸臣王振(太监)诬陷,株连九族,于姓等人为逃生从河南民权县于庄村逃到重庆,不久从重庆迁到建始县于家坝,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迁到境内四耳湖、撒毛湾。 清朝晚期属施南府恩施县都亭里三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一区白杨坪联保第六、八、九保、建始县仁字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一北乡区(熊家岩)白杨坪乡第六、八、九保、建始县仁字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白杨镇第六、八、九保、建始县仁字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撒毛湾划归恩施县管辖,为第六、八、九保,属白杨镇。 1950年设鸭塘、八斗、桥头、十里、石龙乡,属恩施县鸦鹊区;1953年为鸭塘、八斗、桥头、十里、石龙乡,属二区(白杨区)。 1958年为鸭塘管理区,属白杨公社,下辖建筑、和平、红金、长合、红耀5个生产大队;1961年为鸭塘公社,属白杨区,下辖建筑、和平、红金、长合、红耀5个生产大队;1968年为鸭塘公社革命委员会,属白杨区革命委员会,下辖建筑、和平、红金、长合、红耀5个生产大队;1975年为鸭塘管理区,属白杨公社,下辖云丰、建筑、和平、红金、长合、红耀6个生产大队;1981年为鸭塘管理区,属白杨公社,下辖朝阳坡、十楼门、百草池、四耳湖、施谭坝、撒毛湾6个生产大队。 1984年为朝阳坡乡,属白杨坪区,下辖朝阳坡、十楼门、百草池、四耳湖、施谭坝、撒毛湾6个村。 1997年为朝阳坡管理区,属白杨坪乡,下辖朝阳坡、十楼门、百草池、四耳湖、施谭坝、撒毛湾6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将原十楼门、白草池、四耳湖、施谭坝、撒毛湾并入朝阳坡村,名为朝阳坡村民委员会,属白杨坪乡。 2013年撤乡建镇,为朝阳坡村,属白杨坪镇,下辖朝阳坡、西晒坡、白草池、红刺藤、四耳湖、堰塘口、施谭坝、硝洞湾、十楼门、小茶园、撒毛湾、寨脚坝12个村民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