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参内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参内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镇中原为镇抚一部分,最早设置行政区域是在民国23年(1934年),实行保甲制时,曾设镇中保,隶属镇抚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镇抚乡;1955年6月,镇抚乡一分为二,拆分为镇东、镇西两个乡,镇中隶属镇东乡;1958年成立镇抚人民公社,镇抚又合二为一,镇中仍为镇东生产大队组成部分;1961年镇东大队拆分为两个大队,建立镇中大队;1984年政社公开,改为镇中村。

乡址、公社址设于垵仔镇,镇中村部建成后改迁;2020年7月改为参内镇镇中村村民委员会。

宋朝时期,属归善乡长泰里第一都镇贞片;明、清时,属泉州府安溪县归善里镇抚乡;1949年安溪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属龙城泰安乡;1950年,属第一区(后垵区)镇抚乡,1952年,并入第二区(仙苑区)镇抚乡,1955年6月,镇抚乡一分为二,设立镇东乡(含镇中村),始称镇东和镇西乡;1957年并入泰安乡,属城关区;1958年2月,属城关镇泰安乡;1958年11月,改称城关公社镇东大队;1961年10月,成立镇抚人民公社,镇东大队一分为二,即镇东大队和镇中大队,属镇抚公社;1965年4月,镇抚公社撤销,镇东大队属城厢公社;1984年初,城厢公社分为城厢公社和参内公社,镇东大队属参内公社,同年7月实行乡村建制,参内公社改为参内乡,镇东大队改为镇东村。

明、清、民国时期,属安溪县长泰里泰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安溪县城厢公社管;1984年属安溪县参内乡。

明、清、民国时期,属安溪县长泰里泰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安溪县城厢公社管辖;1984年由安溪县参内乡人民政府管辖。

明、清、民国时期,属安溪县长泰里泰安乡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安溪县城厢公社;1984年由安溪县参内乡人民政府管辖。

大厝村民风朴实,百业兴旺,人才辈出。

清朝以来,大厝村为多姓聚居地,有黄、王、赖、叶等姓氏,多数是黄氏家族,其次是赖、王家族,大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2020年7月改为参内镇大厝村村民委员会。

明、清、民国时期,属安溪县长泰里泰安乡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安溪县城厢公社;1984年由安溪县参内乡人民政府管辖。

参山村民风朴实,百业兴旺,人才辈出。

清朝以来,参山村叶氏占总人口数的80%左右;2020年7月改为参内镇参山村村民委员会。

民国时期,属安溪县长泰里泰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安溪县城厢公社员潭大队;1984年属参内乡管辖,改为参内乡员潭村委会。

明、清时期属长泰里罗洋乡;民国34年(1945年),改为泰安乡罗内保;1952年7月,改为城厢镇罗内乡;1958年11月,改为城关公社罗内大队;1961年8月,改为长泰公社罗内大队;1982年12月,改为参内乡罗内村。

明朝时期,漳州、漳浦县湖西六图(现湖西乡)村民迁居此地,在此开拓耕耘。

族谱虽于文革时期被烧毁,但据传历史已有470年;1958年为安溪县十八里的长太里所辖;同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属城厢人民公社,由罗内大队管辖,归罗内大队所在自然村落;1979年拆出,成立坑头大队;1984年随参内公社从城厢拆出,同年改为参内乡坑头村委会。

2020年7月改为参内镇坑头村村民委员会。

明万历时期,南安蓬岛九世祖景瑞之子佛养公从蓬岛迁居此地,在此地开拓耕耘,繁衍生息;1958年,系安溪县十八里的长太里辖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属城厢人民公社罗内大队;1979年1月,经安溪县人民政府批准,取名为岩前大队;1984年,成立参内乡政府后,改为村委会,划归参内乡管辖。

明朝初年,朱姓先祖由该省莆田县迁往田底居住;民国时期,田底角落属罗内保的一个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田底角落属罗内大队第38生产队;1988年经村民申请,县委、县政府审批,成立田底村委会。

于1959年8月从安溪县城关公社罗内大队分出,成立洋乌内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