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昌化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昌化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南宋咸淳间(1265~1274)属昌化县永丰乡隆化里,元、明代仍之,清雍正七年(1729)昌化城东为永丰庄,属永丰乡一都,旧称永丰街,俗呼东街。

民国初属昌化城,民国21年(1932)属昌城镇,民国24年(1935)属武隆镇至解放。

1950年为武隆乡一村,1956年为一村高级社,1958年为昌城公社武隆管理区下街生产队,1961年属临安县武隆公社,1962年为武隆公社东街生产大队,1984年为昌化镇东街村。

2007年村规模调整,东街村规模不变,辖1个自然村。

南宋咸淳间(1265~1274)属昌化县永丰乡隆化里,元、明代仍之,清雍正七年(1729)昌化城西为永和庄,属永丰乡一都,旧称永和街,俗呼西街。

民国初属昌化城,民国21年(1932)属昌城镇,民国24年(1935)属武隆镇至解放。

1950年西街为武隆乡二村,1958年为昌城公社武隆管理区上街生产队,1961年属临安县武隆公社,1962年为武隆公社西街生产大队,1984年为昌化镇西街村。

2007年村规模调整,西街村规模不变,辖1个自然村。

南宋咸淳间(1265~1274)属昌化县永丰乡隆化里,元、明代仍之,清雍正七年(1729)孙沈庄属永丰乡一都隆化里。

民国初属昌化城,民国17年(1928)属昌城镇,民国21年(1932)属孙沈乡,民国24年(1935)属太源乡,民国34年(1945)属武隆镇至解放。

1950年为石坎乡二村,1956年为孙家高级社,1958年为昌城公社武隆管理区孙村生产队,1961年为临安县武隆公社孙家生产大队,1984年为昌化镇孙家村。

2007年村规模调整,孙家村规模不变,辖10个自然村。

南宋咸淳间(1265~1274)属昌化县永丰乡一都隆化里,元、明代仍之,清雍正七年(1729)后营庄属永丰乡。

民国初属昌化城,民国17年(1928)属昌城镇,民国21年(1932)属后营乡,民国24年(1935)属安营乡,民国27年(1938)属白山乡,民国34年(1945)后营东坞属武隆镇至解放。

1950年为转革乡一村、二村,1956年建后营高级社,1958年为昌城公社武隆管理区后营生产队,1961年为临安县武隆公社后营生产大队,1984年为昌化镇后营村。

2007年村规模调整,后营村规模不变,辖3个自然村。

南宋咸淳间(1265~1274)属昌化县永丰乡隆化里,元、明代仍之,清雍正七年(1927)朱穴、平葛庄属永丰乡一都隆化里。

民国初属昌化城,民国17年(1928)属昌城镇,民国21年(1932)属朱平乡,民国24年(1935)属昌城镇,民国34年(1945)朱穴坞属武隆镇至解放。

1941年《民族日报》社迁此,曾改名“诛夷坞”,取“诛灭倭夷”之意,群众仍称朱穴坞。

解放初属武隆乡农会第三分会,1956年建朱穴高级社,1958年为昌城公社武隆管理区朱穴生产队,1961年为临安县武隆公社朱穴生产大队,1984年为昌化镇朱穴村。

2007年村规模调整,朱穴村规模不变,辖10个自然村。

获评杭州市级文明村。

南宋咸淳间(1265~1274)属昌化县永丰乡一都隆化里,元、明代仍之,清雍正七年(1729)盛村、高堰、黄柏庄属永丰乡。

民国初属昌化城,民国17年(1928)属昌城镇,民国21年(1932)属盛村、高堰、黄柏乡,民国24年(1935)属虞溪乡,民国27年(1938)属紫云乡,民国28年(1939)属虞溪乡,民国34年(1945)上冲、下冲属武隆镇至解放。

1950年为石坎乡三村、四村,1956年为箬建、四村高级社,1958年为昌城公社武隆管理区箬建、杨村生产队,1961年为临安县武隆公社箬建、杨村生产大队,1984年为昌化镇杨村、箬建村。

2007年村规模调整,两村合并为虞溪村,辖23个自然村。

南宋咸淳间(1265~1274)属昌化县永丰乡一都隆化里,元、明代仍之,清雍正七年(1729)石坎、芦岭铺属永丰乡一都。

民国初期属昌化城,民国17年(1928)属昌城镇,民国21年(1932)芦岭属太平乡、石坎属紫源乡,民国24年(1935)属太源乡,民国27年(1938)分属紫源、紫云乡,民国28年(1939)属太源乡,民国34(1945)芦岭铺属武隆镇至解放。

1950年为年石坎乡一村,1956年为芦岭高级社、一村高级社,1958年为昌城公社武隆管理区石坎、芦岭生产队,1961年为临安县武隆公社石坎、芦岭生产大队,1984年为昌化镇石坎、芦岭村。

2007年村规模调整,两村合并为石铺村,辖12个自然村。

南宋咸淳间(1265~1274)属昌化县吴安乡四都道泰里,元、明代仍之,清雍正七年(1729)水南、大地、泥皛庄属吴安乡四都道泰里。

民国初水南、大地、宜养村属昌南乡,民国17年(1928)属昌南区,民国21年(1932)属大南乡,民国24年(1935)分属河桥镇、河东乡,民国34年(1945)水南、大地里、浪皛村属武隆镇至解放。

1950年水南村为武隆乡四村,宜养村为武隆镇五村,1956年为水南、宜养高级社,1958年为昌城公社武隆管理区水南、宜养生产队,1961年为临安县武隆公社水南、宜养生产大队,1984年为昌化镇水南、宜养村。

2007年村规模调整,两村合并为双塔村,辖9个自然村。

获评杭州市级文明村、2011年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

南宋咸淳间(1265~1274)属昌化县吴安乡五都扶善里,元、明代仍之,清雍正七年(1729)石牌庄属吴安乡。

民国初属昌南乡,民国17年(1928)属昌南区,民国21年(1932)属石溪乡,民国24年(1935)属石澄乡,民国27年(1938)属石瑞乡,民国34年(1945)朱白村属石瑞乡至解放。

1950年为坑口乡三村、四村、五村,1956年建永进、朱白、国庆高级社,1958年为河桥公社坑口管理区永进、朱白生产队,1961年为临安县河桥公社朱白生产大队,1969年10月石坦大队划入龙岗公社,1987年为昌化镇石坦、永进、朱白村。

2007年村规模调整,三村合并为朱白村,辖15个自然村。

南宋咸淳间(1265~1274)属昌化县永丰乡三都扶养里,元、明代仍之,清雍正七年(1729)白牛、高犁、沥村庄属永丰乡。

民国初属昌化城,民国17年(1928)属昌城镇,民国21年(1932)白牛、高犁、沥溪属白牛镇,民国27年(1938)属白山乡,民国34年(1945)白牛、高犁、沥溪村属龙岗乡至解放。

1950年为白牛乡二村、四村,1956年为沥溪、高建、红寺高级社,1958年为昌城公社白牛管理区白牛生产队,1961年为临安县白牛公社白牛、高犁、沥溪生产大队,1984年为白牛乡白牛、高犁、沥溪村,1992年为昌化镇白牛、高犁、沥溪村。

2007年村规模调整,三村合并为白牛村,辖11个自然村。

南宋咸淳间(1265~1274)属昌化县永丰乡三都扶养里,元、明代仍之,清雍正七年(1729)驼坞庄、白牛庄属永丰乡。

民国初属昌化城,民国17年(1928)属昌城镇,民国21年(1932)属万安乡,民国27年(1938)属白山乡,民国34年(1945)属龙岗乡至解放。

1950年为白牛乡五村、七村、八村,1957年为红光、三星、龙寺、甲子高级社,1958年为昌城公社白牛管理区三星、五丰生产队,1961年为临安县白牛公社三星、五丰、甲子、龙寺生产大队,1984年为白牛乡三星、五丰、甲子、龙寺村,1992年属昌化镇。

2007年村规模调整,四村合并为九龙村,辖13个自然村。

获评杭州市级文明村。

南宋咸淳间(1265~1274)属昌化县永丰乡三都隆化里、扶养里,元、明代仍之,清雍正七年(1729)西晚庄、黄干庄、七里庄属永丰乡。

民国初属昌化城,民国17年(1928)属昌城镇,民国21年(1932)属西晚乡和七里乡,民国24年(1935)属白牛镇和安营乡,民国27年(1938)分属武隆镇和白山乡,民国34年(1945)分属龙岗乡和武隆镇至解放。

1950年为白牛乡一村、二村,1956年为七里、转革合作社,1958年为昌城公社白牛管理区联盟生产队,1961年为临安县白牛公社联盟、沃溪生产大队,1984年为白牛乡联盟、沃溪村,1992年属昌化镇。

2007年村规模调整,两村合并为联盟村,辖12个自然村。

南宋咸淳间(1265~1274)属昌化县永丰乡一都隆化里,元、明代仍之,清雍正七年(1729)黄干庄属永丰乡。

民国初期属昌化城,民国17年(1928)属昌城镇,民国21年(1932)属后葛乡(继称万安乡),民国24年(1935)属安营乡,民国34年(1945)属武隆镇至解放。

1950年为转革乡四村、五村、六村,1957年建新星、二村、良源高级社,1958年为昌城公社白牛管理区后葛、二村、良源生产队,1961年为临安县白牛公社后葛、二村、良源生产大队,1984年为白牛乡后葛、二村、良源村,1992年属昌化镇。

2007年村规模调整,三村合并为后葛村,辖17个自然村。

南宋咸淳间(1265~1274)属昌化县永丰乡,元、明代仍之,清雍正七年(1729)上营庄属永丰乡三都。

民国初仍属永丰乡,民国21年(1932)属三合乡,民国27年(1938)属白山乡,民国34年(1945)上营村属龙岗乡至解放。

1950年为白牛乡六村,1958年为昌城公社龙岗管理区营川生产队,1961年为临安县龙岗公社上营生产大队,1984年为龙岗镇上营村。

2008年1月,上营村划归昌化镇管辖,村规模不变,辖2个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