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长宁县梅硐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长宁县梅硐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回龙社区的前身是梅硐共和街、梅硐街道等称呼,设街道居委会。2008年,为了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由原来的梅硐街道居委会更名为回龙社区居委会。 原来梅硐街道实际上只有两条街,一是广义上的河坝街,以拱桥儿为界:拱桥儿以北直至万年缸、上场口、草鞋市;一条是拱桥儿以南直至合面田、白糕山、慈竹坳统称为白糕山街。白糕山底下有一河流,上游牛鼻子,下游洗马沱,之间有一个浅滩被一河坝分隔,实际上又成了两个滩。据说,每逢涨大水时,水冲西边那个滩,共和街生意就要好点,如果水冲东面这个滩,白糕山生意就好点,而且非常灵验。 2006年,根据城镇发展步伐的加快,民政局对全县乡镇原来的街道要求重新命名。由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召开了梅硐镇社会知名人士专题讨论座谈会,大家建言献策,针对梅硐镇所有街道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发展前景、文化内涵进行命名。此次命名三路一街,即: (一)石林路:从林业站起穿越泽鸿广场至蒋家兵门口止,这条路的主要含义是,凡外地游客到兴文县石海旅游必经之路而命名; (二)滨河路:从刘怀中房屋侧边起至新中心卫生院止,这条路的含义是,因滨河路是新开发区,顺梅硐河而建命名; (三)回龙古街:从河坝街起绕农贸市场万年缸直上草鞋市穿越上场口止,这条街的含义是,要保留回龙老街的陈旧古迹和古老风貌而命名; (四)迎宾路:从拱桥儿起一直走白糕山至慈竹坳止,这条路的含义是,游客到西部竹石林的必经之路而命名。后来被环城路取代。 此次街路命名,由乡镇命名,县政府审批,经批准后,街路名称才具法律效力。 (五)蒲村坝街:这条街是新兴发展起来的,是石陇村1社占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把环城路作为发展依托新打造出来的,占地面积100多亩。

石陇村位于梅硐镇场镇周边。东与星光相邻,南与正坪相连,西与正坪村以河为交接,北与马坪、马鞍、东河接壤。距梅硐场镇一公里。全村总面积5.9公顷,有公路12条,全长10公里,家家通便民路。石陇村属于温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年降雨充沛、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全村共有耕地3420亩,林地1518亩,农户数721户,总人口2728人,下设11个社。全村共有建卡立档贫困户54户。 主要种养殖:生产水稻、玉米、红苕。饲养鸡、鸭、鱼、猪等生畜。有一个初心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还有花卉苗木基地30余亩,柑橘种植基地150余亩。现有特色景观石陇坡,准备打造“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竹石林的第一个景点。 全村电信、移动、联通网络宽带已实现全覆盖,满足于全村人民的电视、通讯需求。 全村有一条河流,小溪三条,除开稻田旱地其于全是翠绿的楠竹林。丰富的竹木资源带动了我村竹木产业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已建立了两个竹器厂和竹笋一条衔,这不仅增加了我村村民的收入,同时也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 村名的由来: 石陇村在解放后根据本村的地形——石陇坡,由原慈竹村和太平村组成现在的石陇村。土地改革时期当地政府根据地形条件把慈竹村(现在的石陇村1、2、3、4、5、6队)和太平村(现在的石陇村7、8、9、10、11队)合并为石陇大队,并成立了综合合作社。1958年以后更名为石陇村,署名至今一直为石陇村。

泽鸿村位于长宁县梅硐镇西南方,东与正坪村交接,西与合家乡相邻,南与六角村接壤,北与富兴乡相接,距梅硐镇五公里,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全村有公路8条,全长20公里,家家都有便民路。泽鸿村属于温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年降雪时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全村共有耕地1276亩,林地面积2252亩,总户数306户,总人口1232人,全村共有建卡立档贫困户20户70人,下设7个社。主产水稻、玉米、红苕、杂粮、生姜、柑橘。饲养鸡、鸭、鱼、猪等牲畜。 全村有小学1所,1-6年级外加一个初中班,实行“普九”教育(现已拆除) 全村电信、移动、联通网络宽带都已实现全覆盖,满足了全村人民的电视通讯需求。 全村有9条小溪,八道山梁,除开稻田旱地,全是翠绿的楠竹林。 泽鸿村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也有很多优美的民间传说,如磨刀溪、月亮坝、苦竹姥等,宜宾市第一个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余泽鸿故居坐落于泽鸿村1组(小地名:大窝沱)。 村名由来 泽鸿村在解放后,土地改革时期为了纪念革命先烈余泽鸿同志,由原现龙村、苦竹村、树合村(一部分)组成,学校和村均改名为泽鸿小学,泽鸿村。 历史沿革 解放前,民国时期,现龙村和苦竹村属梅硐乡管辖,树合村属富兴乡管辖,土地改革时期,当地政府根据地形条件把现龙村、苦竹村、树合村(一部分)合并为一个村取名泽鸿村。全村分成7个生产小组(互助组),后来每个互助组相继成立了初级社和高级社。七个高级社统称泽鸿片,泽鸿大队,八十年代至今称泽鸿村。

马坪村位于长宁县梅硐镇北部,面积约4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432户1731人。全村耕地面积1421亩,其中水田面积1132亩,林地面积1525亩,退耕还林312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道路畅通,农村用电全通。电信、移动、联通网络宽带已实现全覆盖,燃气用户达80%以上。 全村建卡贫困户28户87人,2014-2017年脱贫20户60人,其余8户27人2018年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马坪村地理条件较好,紧邻梅硐镇。宜叙古高速和梅长公路穿村而过,并设有高速公路出口,育江河沿村而下。 马坪村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及黄竹,楠竹,名贵树木生长。主产:水稻、玉米、红署、杂粮、黄豆、马铃薯、竹荪。饲养:猪、鸡、鸭、鹅、鱼等牲畜。 村名由来 马坪村在解放后,在52年由正永村(现在的1-3组)与安庆村(现在的4-9组)合并改为马坪村。

马鞍村位于梅硐镇北部,地貌以丘陵为主,东西紧邻东河村、石陇村,南至梅硐河、马坪村,西与清江村接壤,北与红光村近邻。距场镇、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约一公里。梅关公里从村穿越而过,硬化水泥公路四通八达,总里长12公里,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党员23人,农户273户,总人口1043人。耕地面积1957亩(其中田地面积1057亩,土地面积900余亩),人均耕地1.14亩,退耕还林面积900余亩。农用电网完备,光纤网络电视,天然气到户,有医疗点。村级活动办公阵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新村聚居点入住农户40余户,社社通水泥路,户户通便民路。百分之九十农户通公路,交通便利。村民从事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本村就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百分之三十,年人均纯收入13000余元。村内有磐达制扇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远销日本。艾卓丽服饰有限公司、宏闻纸厂、铁金坡家庭农场、云峰家庭农场、成林家庭农场。均益养猪专业合作社,宏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金塘湾种植专业合作社,莲子种植示范园,青翠李种植示范带,大头菜深加工食品厂等。 二、马鞍村定位于打造竹扇之村。以党建引领依托磐达制扇有限责任公司,以支部+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竹产业,以莲子、水果和特色水产为主等。大力构建以“山下莲子、山上李子、池里鱼虾”的特色乡村旅游模式,积极打造宜长兴产业发展重点村,特色种养殖示范村。 lang=EN-US> 清江村的由来是解放初期一位老村干部取的村名 历史沿革 解放前,民国时期,清江村属天堂坝十八宝。 _GB2312">所小学,实行义务教育,现正常使用。 全村有2条小溪,1道主山梁(黑石头—凤凰窝—李家湾),除开稻田旱地,还有竹林、树林。 村名由来 解放初期,中心和共和村属梅硐乡管辖。1958年,梅硐乡政府根据两个村实际情况,将中心和共和村合并为一个村,取名红光村。当时,全村分成6个生产小组,1962年后分成了8个生产小组。

红光村位于梅硐镇北部,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距场镇6公里,分别与江安县的五矿镇、兴文县的玉屏镇和本镇的马鞍村、清江村接壤。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393亩,其中水田530亩,耕地863亩,残次林地面积1724亩,退耕还林面积434.35亩。 红光村属于温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主产水稻、玉米、红苕、杂粮、大头菜、柑橘、花椒。饲养鸡、鸭、鱼、猪、牛等牲畜。 红光村全村现有337户1295人。2014年,红光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231人,通过动态调整,至2018年共有64户228人。2016年,经省、市评估验收,红光村达到“一低五有”标准,退出贫困村序列。 全村有入户路14公里,生产路3公里,硬化公路13.2公里,实现了入户路户户通、硬化路社社通。建筑面积达330平方米的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含卫生室和文化室)投入使用。全村接通光纤宽带,手机网络信号稳定。有1所小学,实行义务教育,现正常使用。 全村有2条小溪,1道主山梁(黑石头—凤凰窝—李家湾),除开稻田旱地,还有竹林、树林。 村名由来 解放初期,中心和共和村属梅硐乡管辖。1958年,梅硐乡政府根据两个村实际情况,将中心和共和村合并为一个村,取名红光村。当时,全村分成6个生产小组,1962年后分成了8个生产小组。

东河村位于梅硐镇东部,距场镇3公里,是省级贫困村。全村面积4.6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800余亩,耕地1500余亩,人均耕地1.4亩海拔在515米至688米之间,辖6个村民小组,284户1042人,党员28人,现有低保户16户40人,现有建卡贫困户57户187人(其中贫困党员5人),目前余4户5人未达标脱贫,分别为段林文、张汝奎、杨金付、蒋文良。

高简村位于梅硐镇北面与兴文县周家镇接壤,南连天文村,东接中坪村,西接富兴乡向阳村,距宜叙高速梅硐出口约14公里。海拔800米一1300米。全村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056亩,林地面积10244亩,全村森林覆盖率83%以上;总户数371户,总人口1372人,全村共有建卡贫困户37户108人,截止17年底己脱贫29户76人。下设11个村民小组。全村有公路10条,全长42公里。高简村属于温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每年冬天有雪,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高简村民民风纯朴,人杰地灵,和谐团结,村民致力发展。截止18年共有三个农民专合社,一个家庭农场,一个旅游公司,一个竹木制的公司。 高简村主要农土特产品有: 粮食类有水稻、玉米、红苕、高梁、土豆、大豆等; 竹类有刺竹、刺竹笋,楠竹、楠竹笋,苦竹、苦笋,水竹、水竹笋,斑竹、斑竹笋等10多种竹子、竹笋; 木材类有红豆、红豆衫、金钱柳、桢楠、衫木等20余种各类木材; 特产类有:野生竹荪、野生山药、野生淡竹叶、放养土鸡、野山猪、野山鸡等各类绿色、健康、生态、环保食药材。 高简村旅游资源丰富,有五亿年前形成的古地质结构层带;有古杉椤等10余种古生物; 有金钱豹、云豹、豪猪、野猪、豹猫,画眉、野鸡、喜鹊、野鸭等几十种珍稀动物、鸟类; 有风景如画的国家AAAA级生态旅游景区西部竹石林; 有能同赏日出日落、视野开阔、险秀状美的三块石巅峰登山景群; 有夏凉冬雪的象鼻子山、阎王殿山、白云寺山、阴阳凹山等景观群; 有号称观音坐莲的古名术士周红模的出生地开口石,古风水俱佳的赵家古墓葬。 有10多个地质结构奇特的古溶洞群; 有红军战场,烈士墓; 高简村集上半年休闲纳凉,下半年登山赏雪为一体,四季游玩各有特色; 更是教学调研古地质结构、古生物繁衍生息、珍稀动植物生存保护的重要教育教学基地。 全体村民热诚欢迎各界人士来高简村做客。欢迎您们。 高简村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也有很多优美的民间传说,如白云寺、高简槽、三块石、羊子岭、中华嘴等,宜宾市第一个国家AAAA级以竹、石为景的<<竹石林>>旅游景区位于高简村 村名由来 高简村在解放后,土地改革时期因本村高简一队有三棵大树,村民为生产生活方便,就将大楠竹辟开去节作引水之用。且两山之间,几百亩农田、上百户人家全靠此三棵大树作支柱才得以引水过山,村民就以大树之上过水为由,故得名为高简村 历史沿革 解放前,民国时期,高简村属黄金公社,后改名为青山乡管辖,再后来拆乡并镇又并入梅硐镇至今。全村分成10个生产小组(互助组),后来每个互助组相继成立了初级社和高级社。高简村最高处的仰天窝有一个林业部门的林场,再后来政策变动后,就还地于高简村新增加了一个社高简村十一社至今。

中坪村位于梅硐镇南部。东与兴文县僰王山镇同心村相邻,南与兴文县相邻,西与高简村相邻,北与两河村相邻,距场镇13公里。,全村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全村有公路6道10公里,其中泥石8.8公里,水泥路9.2公里,便民路连通每户农户。中坪村属于温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年基本无降雪,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757亩,退耕还林面积1960亩,全村所辖11个社,396户农户1377人,本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37人.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薯、其他杂粮为主。饲养鸡、鸭、鹅、鱼、猪、养为家畜养殖。 全村有小学一所,两个班70余个学生。实行了普九教育。 全村电信、移动、联通网络全覆盖,满足了全村人们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全村有溪河2条,目前除少数农田以外,全是翠绿的楠竹,苦竹林。

天文村位于长宁县梅硐镇西方,东与龙尾村两河村交接,西与高简村,南与中坪村,北与黄金村相接,距梅硐镇七公里,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全村有公路6条,全长8公里,家家都有便民路。天文村属于温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年降雪时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全村共有耕地1620亩,林地面积4000亩,总户数345户,总人口1401人,全村共有建卡立档贫困户23户99人,下设10个社。主产水稻、玉米、红苕、杂粮、饲养鸡、鸭、猪、牛等牲畜。 全村有小学1所,1-6年级,实行“普九”教育(现已合并两河小学) 全村电信、移动、联通网络宽带都已实现全覆盖,满足了全村人民的电视通讯需求。 全村有5条小溪,4道山梁,除开稻田旱地,全是翠绿的楠竹林。 村名由来 天文村原名桂花大队,民间传说;因有一株历史悠久的桂花树,每到花开季节一片花香,由此得名。1982年因撤乡并镇,当时桂花队较多,后改为天文村。

龙尾村位于梅硐镇南部。东与兴文县僰王山镇楠星村相邻,南与兴文具两龙乡马桩田相邻,西与两河、天文、黄金村相邻,北与天池村相邻,距场镇5公里。梅青公路横穿本村,全村幅圆面积3.7平方公里。全村有公路8条进口全长14公里,其中泥石7.5公里,水泥路6.5公里。龙尾村地貌属于梯形温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846亩,其中田面积429亩,土面积417亩,退耕还林面积983亩,生态公益休面积3388亩,全村所辖7个社。总人口1097,总户数298户,建卡贫困户21户78人,低保户34户。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薯、其他杂粮为主。饲养鸡、鸭、鱼、猪、养为家畜养殖。 全村电信、移动、联通网络全覆盖,满足了全村人们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本村有梅硐河及梅青路一条,横穿本村,溪河6条,目前除少数农田以外,全是翠绿的楠竹,苦竹林。 龙尾村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有大洞口、飞龙洞、山歌桩、袁家老屋胡村河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