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从江县往洞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从江县往洞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往洞村是乡政府所驻地,位于从江县西北部,距县城约110公里的一个侗族村寨。往洞住在河畔小平坝上,由于地处古称的“九洞”地区,侗家称“往洞”(又称“平往”)得名。寨内设有中、小学学校,乡政府及机关站所等单位,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中心。

全村国土面积为14.67平方公里,海拔550米,耕地面积为1106亩,其中田面积1086亩,余为旱地。3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355户,1516人,其中:农业人口1365人,劳动力883人,居住着侗、汉、苗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9%。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8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00元。

侗族民族民俗原始古朴、独特,有男女青年行歌坐月(月光下集体谈情说爱)、吃相思以及神秘的娶、嫁、葬习俗等等。民族服饰全以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而成,妇女盛装十分精美,工艺十分精湛。主食粘米饭、腌鱼、烧鱼、腌肉、红肉、牛瘪、羊瘪、自酿米酒等等。民族谌罩饕辛铝⒊孕陆诘冉谌铡�

往洞村各种资源十分丰富,常年粮食产量600多吨,稻田鱼产量30吨左右;全乡常年牛存栏800多头,猪存栏1100多头。2011年初,充分利用“集团帮扶、整乡推进”项目资金,实施猕猴桃种植83亩、蔬菜种植143亩、肉鹅饲养500只、林下养鸡2800只。为往洞农贸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旅游方面:鼓楼3座:均为外柱12根,内柱4根,呈四角,单楼冠,始建年代一座是1948年,另两座无考;花桥3座:均属于重檐杉木结构的,其中有一座始建于乾隆年间的。

贵州省东南部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地处黔、湘、桂3省交界的九洞地区,全村分20多个小寨。这是一个神奇而富有诗意的侗寨。由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三面绕寨,缓缓而过,寨子有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四周青山环抱,栋栋吊楼依山傍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似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图。

增冲村鼓楼最有名,几乎寨寨都有鼓楼,巍然耸立在侗寨中央,极似一株大杉树,下大上小,下部为方形亭式,上部飞阁重檐,层层而上,如树干伸逸出层层枝叶。鼓楼以它的古老和壮观而雄踞冠首,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中的增冲鼓楼,层叠高升,八角飞翘,红楹耀眼,屹立于寨中,气势恢宏,与寨旁的3座风雨桥争相媲美。鼓楼、花桥、村庄、田园连成一个整体,相照辉映,如花似锦,别有洞天。增冲鼓楼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公止元1672年),塔楼系13层木结构,瓦顶为重檐式古建筑,双层楼冠,葫芦宝顶。高20余米,底宽约10余米,占地面积160平方米。中立4柱登顶,每根柱直径0.8米,高15米,构成鼓楼主干。每层外竖8柱,形成放射性八角形,柱高3.5米,层层向上,每层用8根短瓜柱依次叠竖收刹,紧密衔接,直至11层。11层的上面再立两层八角伞顶宝塔楼冠,构成鼓楼的顶部,宝顶直插云空,犹如奇天弄云的两把艳丽彩伞。增冲村鼓楼美,不仅美在它那“秉亭子之清幽,兼宝塔之奇伟”的造型,更美在它是侗族文化的代表,是传播民族文化、体现民族团结和兴旺的象征。邮电部在地方选题邮票中,发行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贵州《侗族建筑》邮票,共4枚,其中首枚就是“增冲鼓楼”,邮票的发行把增冲鼓楼这一恢宏的侗族建筑明珠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增冲村是文化之乡,这里人人能歌善舞,爱唱侗族大歌,大歌是一种自然合声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民族音乐,先由一个人领唱,然后众人合唱;不知不觉中各声部又分成两部分,形成了“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的合唱。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因而自己的历史、社会知识、生产生活、伦理道德等都靠歌声来记录和传承。歌师对弟子口传心授而在侗寨拥有超然的权威,是天然的长老和寨老。在侗乡,生死、嫁娶和节庆都有侗族大歌的演唱。侗歌从50年代开始发现,唱响全国,80年代唱响巴黎,震惊世界音乐界,现正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有踩歌堂,踩歌堂侗话叫“哆耶”,是一种集体性、祭祀性的舞蹈,是侗族先祖贯公和也降创造的,据说参加跳这个舞能消灾祈福、保佑平安。因此,古寨是歌海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每逢节日,侗寨欢聚于鼓楼歌坪举行热情洋溢的“踩歌堂”,“抬官人”和开展各种精神文明文体活动。

朝利村位于乡驻地东部7.5公里处,村委会驻朝利寨,海拔430米,是侗族聚居的村寨。朝利地处小溪旁,据传在古时由黎平县的朝平江一带迁入人口至此,过去侗家称“朝利”为“帝”,后来称“利”,因溪边芦苇丛生,苇叶两面如刀刃一样锋利,人们即以此取名为“朝利”而得名。

全村土地面积为20.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268亩,其中田面积1203亩,余为旱地。1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281户,1185人,其中:农业人口1168人,劳动力687人。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6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00元。

朝利村建寨历史悠久。据考证,朝利村曾为元、明、清三代曹滴洞蛮夷军民长官司驻地(该长官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即公元1684年废),是历史上黎平、从江、榕江交界地一个统领一方的村寨。今村中仍残留有古花街、古建筑及古石雕墓群。

朝利是大王金随的故乡,吴金随自幼才智过人,年轻时即被推为九洞款首。咸同年间官府横征暴敛,盗贼蜂起,他率领款兵四处拒盗,屡战屡胜,保境安民,人称“大王金随”。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于官军对太平军的-,太平军天俸王刘定国部退逼九洞,想以九洞地区为根据地,遭到九洞侗民-,在吴金随的率领下,九洞侗族款军将刘定国部击溃,

黎平知府袁鸿基获知后,欲授吴金随以官职,吴金随却拒之不受,宁居乡里。在晚年时期,他沉迷于侗歌创作,编出不计其数的侗民歌,并自成体系,被侗族地区称为“朝利大歌”,与小黄大歌齐名,至今仍在广为传唱。朝利村现存鼓楼4座,其中3座排成一线,被誉为“三座铁炮”,立在另一旁的恼恼寨鼓楼被誉为“点铁炮的人”,其中的良苦用心,叫人难以捉摸。连接大小寨的是座长30余米的风雨桥。2003年以前,该桥是世界上奇见的“两半桥”或“异体桥”。即大寨的一截由大寨建,小寨一侧由小寨修,双方均修建到河心只差一米即可合龙的地方戛然而止,此桥成了断桥。中间未连接处只用一块木板搭建,供人行走。且该桥远看是座平行桥,实则大寨修的桥面高但瓦顶低,小寨的桥面低但瓦顶高,成了一座世上罕见的怪桥。

朝利山清水秀,树木葱笼,人民热情好客,民俗古老而神秘。其婚丧嫁娶原始古朴,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旅游的胜地,也是开展民俗历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地方。

孔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往洞乡的东北面毗邻德桥村、高船村、增益村、则里村。民风淳朴、人勤地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孔寨属汉语地名。侗语称“孔寨”为“空”。全村国土面积为10.06平方公里,海拔450米,耕地面积703亩:其中田面积679亩。2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251户,1098人,其中农业人口1093人,劳动力637人。居住着侗、汉、苗等少数民族。全年国民总值5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90元。

孔寨风景独特,其有源于榕江、黎平两县境内的两条溪流合并流入孔寨;有源于增盈、增冲的合并流入孔寨。四条溪流会于孔寨,经黎平县双江镇转东南进从江县境,入都柳江。四条溪流会于孔寨深山山谷之中,地形曲折隐蔽,形成一山川锦绣、雄伟壮观的瀑布——龙王滩瀑布。清光绪《黎平府志?艺文志》对龙王潭瀑布是这样描述的:“龙王滩在九洞贡寨、哄寨河合流下,酒滴洞上,距城130千米,府辖地。两岸环拱,滩口直泻,如飞云密雨,晓雾迷漫;斜阳照处,又如嵘蛛腾跃。滩下阴气惨冽,寒浸肌肤。下流一石,形如釜,阔数丈。石下即深潭,水色澄碧,静而不动。土人常见有龙出没其间,因以名之。岸上突起石峰,境岩剑削,窿耸巍峨,高数勿,人迹不能至,猿揉千许,穴之如安乐窝。嘈滴洞寨,山水环集,四面峰峦,河水曲抱,上下仅有只路入其中,形势可战可守。龙王滩及其外势,若论山川险要,此为渠魁。”龙王潭瀑布高68米,分为3级,每级一潭,第一级距第二级约10米,第二级距第三级约64米。第一级瀑布底端是一个1000余平方米的深潭,平均水深6米,最深处约27米。龙王潭两岸,悬崖峭壁,林木葱笼,遮天蔽日,环境幽森。

孔寨民族特色独特,民族文化浓厚。值得浓墨一笔的是民族民俗原始古朴、独特,有男女青年行歌坐月(月光下集体谈情说爱)、吃相思以及神秘的娶、嫁、葬习俗等等。民族服饰全以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而成,妇女盛装十分精美,工艺十分精湛。主食粘米饭、腌鱼、烧鱼、腌肉、红肉、自酿米酒等等。民族节日二月二、六月六、吃薪节,最重要的日子那就是过春节啰。

孔寨不仅地理独特、民族文化浓厚,地质资源更加的丰富,主要有:花岗岩,石灰石,钡长石,铜,黑云母。

独特的地理位置,秀丽的山川风景,浓厚的民族文化,丰富的地质资源构成了美丽的侗乡孔寨。热情、好客的孔寨人民欢迎各方的宾朋的到来!

增盈村位于往洞乡北部,是贵广快铁过境之地,海拔620米,全村国土面积为12.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36亩,其中田1625亩。村民小组11个,2个自然寨,全村共有495户,2211人,其中:农业人口2186人,劳动力1293人,居住着侗族人民。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1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95元。

几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增盈村党支部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建设为保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创机制、谋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全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其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自身素质。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能适应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作为村支两委及党员干部要具有较强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增盈村党支部建⒔∪飨罟嬲轮贫龋蛹忧堪嘧幼陨斫ㄉ枞胧郑氐阕ィ阂皇羌岢置裰骷兄圃颉R匀宋荆呷褐诼废撸诜⒄沟吃薄⑷范ㄈ氲郴肿拥戎Р磕诘囊磺兄卮笪侍猓急匦胩峤恢Р课被嶂敝恋吃贝蠡峒逄致劬龆ā6侵贫酥Р康吃毖爸贫取<岢置扛鲈抡偌辶轿醒耙淮危澳谌菔窍喙氐恼嗡枷搿⒎煞ü妗⒂判愕吃钡南冉录!⒒菝裾叩鹊取4甯刹考暗吃苯澳谌莩浞衷擞玫饺嗣袢褐谏罟ぷ髦腥ィ擞弥段淦骼唇逃褐凇⒁既褐凇⑺捣褐凇�

二、抓好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党、为人民服务。

为了进一步增强党员队伍,增盈村每年都在优秀青年农民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发展新党员2—3名。每年村两委都要召开1-2次的民主生活会,对全村党员进行全面考核,让村两委班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自己取得的成绩与不足。2008至2010年度协调贵广快速铁路过境矛盾纠纷达100余件。

三、激发群众参与,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增盈村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把党的建设与村庄发展紧密结合,在全村广大党员带头示范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激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党员们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高涨。为加大产业的发展,增盈村种植猕猴桃3万余株,就党员示范户18户,占党员的75%。二是凸显新农村建设成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弘扬民族文明村两委带领人民群众于2006年维修鼓楼一座;2007年维修花桥一座、新建花桥一座。村寨基础设施方面建设:2004年新建了增盈希望小学一幢;2008年协调卫生室建用地并新卫生室;2008至2009年度完成增盈村主干道硬化宽8米、长924祝陆ㄋ嗲乓蛔陆ㄔ鲇宕笮妥岳此こ蹋尥ㄩ沤卦月橄缑缋即宕寮豆�5公里。

正是在村两委这一班人的团结拼搏、勤劳、奋斗中,增盈村的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及全村群众的充分肯定。

德秋村位于往洞镇政府驻地东面约7.5千米处,村委会驻德秋寨,海拔770米。东、北与黎平县交界,西与朝利村交界,南与会里村、弄吾村交界。全村4.53平方千米,由三个自然寨,三个村民小组组成,125户,605人,耕地面积0.287平方千米,其中田0.259平方千米,旱地0.028平方千米,行政区域面积4.53平方千米。有一条通村公路。所在(跨)行政区:往洞镇。长途电话区号:0855,联系电话:15885128440,邮政编码:557406。
位于往洞镇政府驻地东南方向约9.2千米处,村委会驻则里寨,海拔710米。东与谷坪乡交界,西与秧里村交界,南与下江镇交界,北与会里村、弄吾村交界。行政区域面积10.66平方千米。由2个自然寨,3个村民小组组成,有常住人口123户,594人,主要居住侗族。耕地面积0.225平方千米,其中田0.209平方千米,旱地0.0167平方千米。有一条通村公路。
秧里村位于往洞镇政府驻地东南面方向约9.5千米处,村委会驻秧里寨,海拔750米。东与下江高仟村交界,西与托苗村交界,南与下江中华村交界,北与则里村交界。行政区域面积9.43平方千米,原村委办公楼,木房建筑面积90平方米。由1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组成,有常住人口173户,779人,耕地面积0.297平方千米,其中田0.288平方千米,旱地0.00933平方千米。有一条通村公路。所在(跨)行政区:往洞镇。长途电话区号:0855,联系电话:13765566957,邮政编码:557406。
一、基本情况

托苗村有4个自然寨,9个村民小组,444户,总人口1929人。国土面积38.89平方公里,海拔为770米,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现有党员30人,其中女党员2人。

托苗村具有悠久和古朴的苗族文化,有保持良好的“托苗大山”原始森林。当前,托苗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厦蓉”高速公路过境,托苗村作为高速公路出口,将集市场贸易、服务业、民族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发展于一身,具体很大的发展潜能,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实施项目情况

1、今年实施危房改造220户,其中一级33户、二级57户、三级130户,共投入资金91.6万元,将在6月底完成;

2、实施“一事一议”组干道硬化1000米、串户步道硬化6000米,财政奖补资金55.21万元,群众投入工投劳21万元。

3、共投入4万元建成9个消防池,投入6万多元建设2个公厕。

4、为加大消防工作,出资4万元购置8台消防汞。

5、村级投入资金近40万元建成新村“两委”活动室和农家书屋。

6、开展种植猕猴桃示范5亩基地。

三、近期工作计划

为迎接“夏蓉”高速公路即将开通的发展机遇,将托苗村建设成为一流的新农村,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近期将完成以下工作。

1、强化对党员和群众教育,不断提高托苗村民的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

2、加大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生态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打好产品品牌。

3、加大培训力度,着重围绕服务业发展。

4、加强保护原始生态林,以“托苗大山”原始森林为中心,向公园旅游方向发展旅游业,同时加大对苗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不断发展苗族文化旅游业。

5、做好村级基础建设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在1年内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工作,3年内完成全村步道硬化工程,每组要建2个消防池和1个公厕,完成人畜分离,5年内全村水渠工程要全面建成,修通自来水,完成新村建设。通过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搞好村庄整治,把托苗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都全面发展的新农村。

一、基本情况

高传村位于乡驻地西面偏南部约8.5公里处,海拔755米。地处高山峡长谷地,形如船状,故名高船(高传)。

全村国土面积为19.58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寨,9个村民小组,363户,1765人,其中:农业人口1744人,劳动力1024人,居住着侗、汉、苗民族。耕地面积为990亩,其中田面积959亩,余为旱地。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8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00元。

寨中鼓楼2座:一座在高传小寨,建于1987年;另一座建于1989年间,矗立于高传大寨中,其型呈八角,单楼冠,高13层20米,外柱8根,内柱4根,占地面积170平方米。花桥3座,均属于重檐杉木结构的。

二、2011年项目实施情况

1、今年实施危房改造169户,其中一级10户、二级45户、三级114户,共投入资金46.3万元,将在6月底完成;

2、实施“一事一议”组干道硬化1200米、串户步道硬化10500米,财政奖补资金55.31万元,群众投入工投劳31万元;

3、开展种植猕猴桃示范371.4亩基地,蔬菜种植395亩,肉鹅饲养700只,小香鸡饲养3200多只。

三、近期工作计划

1、强化对党员和群众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

2、加大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生态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打好产品品牌。

3、加大培训力度,着重围绕服务业发展。

4、做好村级基础建设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