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间属关厢里。 清朝雍正元年(1723)有大西、小西、城内、南关、拱阳、顺流、新店等7里。 1932年属邓县一区。 1941年属中山镇。 1949年属城关区。 1955年属城关镇。 1958年属城关公社。 1981年属城关镇。 1991年析原城关镇的部分区域和城郊乡的解放、三里桥、西黄庄3个村委会设立西城街道。 2005年更名为古城街道。 |
1936年分属一、二区。 1941年分属中山镇、太平乡、顺流乡。 1949年属城关区。 1951年属刁河区。 1958年属城关公社。 1961年属刁河区。 1969年属刁河公社。 1975年改为城郊公社。 1983年改设城郊乡。 2005年撤城郊乡设立湍河街道。 |
清、民国初期境内有罗庄、南古、上高、十林4里。 1936年属五区。 1941年分属罗庄镇、夹谷乡。 1949年属张村区。 1951年属罗庄区。 1958年属张村公社。 1961年属十林区。 1969年为罗庄公社。 1983年改设罗庄乡。 1998年改置罗庄镇。 |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邓县二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㴔滩镇。 1949年,属㴔滩区。 1951年,属白牛区。 1958年8月,属白牛公社。 1969年,属元庄公社。 1983年,属元庄乡。 1985年,元庄乡分置元庄乡、汲滩镇。 2005年10月,撤销元庄乡,整体并入汲滩镇。 |
汉为涅阳县治。 唐为穰县。 金代为穰镇。 明代设穰东镇。 1936年属三区。 1941年属穰东镇。 1949年属穰东区。 1958年分属白牛、夏集公社。 1961年属白牛、夏集区。 1969年为穰东公社。 1983年改设穰东乡。 1985年改置穰东镇。 |
1941年属彭桥区的孟楼镇、禹山乡。 1958年属林扒、彭桥公社。 1975年为孟楼公社。 1983年改设孟楼乡。 1985年改置孟楼镇。 |
1936年属邓县三区。 1941年属孟楼镇。 1949年为林扒区。 1958年改林扒公社。 1983年改设林扒乡。 1985年改置林扒镇。 |
清、民国初期境内有构林、路井、孟渠、黑土、狄陂、大孙、古村、侯西8里。 1936年为邓县三区。 1941年为构林镇。 1949年为构林区。 1958年为构林公社。 1983年改设构林乡。 1985年改置镇。 |
清至民国初境内有十林、汤河、南古、堰子、姬堰、百川、柳堰等7个里。 1936年属五区。 1941年分属张村、罗庄、师岗、梁庄4乡(镇)。 1949年分属张村、厚坡区。 1951年属张村区。 1958年属张村公社。 1961年为十林区。 1969年为十林公社。 1983年改设十林乡。 1994年改置十林镇。 |
清代境内有梁庄、冠军、张村、十林、堰子、下高、姬堰7里。 1936年属五区。 1941年属张村镇、梁庄乡。 1949年属张村区,部分属厚坡区。 1951年分属张村、文渠区。 1958年为张村公社。 1983年改设张村乡。 1995年改置张村镇。 |
清、民国初期境内有桐柏、黄龙、侯西、黑土、砖滩5里。 1936年属三区。 1941年分属万全乡、构林镇。 1949年分属构林区、刁河区。 1958年分属构林、林扒公社。 1969年为都司公社。 1983年改设都司乡。 1998年改置都司镇。 |
清、民国初境内有林头、孔庄、夹古、高中、高西、朱冈、十林、下高8里。 1936年属五区。 1941年分属裴营、夏集区。 1949年分王集、夹古、滕楼3乡。 1958年属裴营公社。 1961年分属裴营、夏集区。 1969年为赵集公社。 1983年改设赵集乡。 1998年改置赵集镇。 |
清、民国初境内有桐梓、小孙、夏庄、狄坡、厚桥、柴庄、大孙、古村8里。 1936年属三区。 1941年分属山都桐梓乡。 1949年分属桑庄、构林区。 1951年设刘集区,部分属桑庄区。 1955年复属构林区、桑庄区。 1958年分属构林、桑庄公社。 1961年属构林区。 1969年为刘集公社。 1983年改设刘集乡。 1998年改置刘集镇。 |
1941年分属桑庄、桐梓乡。 1949年属桑庄区。 1958年为桑庄公社。 1983年改设桑庄乡。 2003年改置桑庄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