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东里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东里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西园社区”指区域内有西园街,故名。[详细]
“中兴社区”指位于东里镇区中心,寓意兴旺发达[详细]
“东桥社区”指位于东里镇东部且靠近东里大桥。[详细]
“北联村”指原属樟林村,因处樟林北部,故名北社。[详细]
“河美村”指原属樟林村,因位于樟林西部,称西社。以前有一河沟,源于樟林港口而贯穿樟林村南北,西社地处河沟之尾,俗称河尾,后雅称河美。[详细]
“新陇村”指昔时此地为海滨一沙陇,清乾隆八年(1743)有少数人定居,从事渔耕。境内有驿道(叫西官路)从潮州沿村北到达福建。垄上因建有韩文公庙,人称仙垄;盛产荖叶出口东南亚一带,亦称仙园。垄与陇同音,故也称仙陇。[详细]
“东和村”指原属樟林村,因处樟林东部,称“东社”,与北社、外园合并为生礼村时,取“和睦邻村”美意,故名。[详细]
观一村地域原为南社村一部分,1961年从观平生产大队析出,取在观平生产大队中属一队之意。[详细]
“头冲村”指该因处樟林南面,前称樟南。据陈汰余《樟林乡土志略》载:“樟南旧名头充,本为林判(泮)田围,因犯案乾隆时(应为清嘉庆十年)被没收入官,故名头充。头充、头冲潮音同,后习惯写为头冲。[详细]
“塘西村”指位于原樟林乡大塘西面。[详细]
“新兴街村”指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始有村民迁此建村。此地原为海滩冲积洲,生长着许多海底木本植物“糜头树”,故称为糜头围(1986年版《澄海县地名志》记为“棉头树”“棉头围”,“棉”“糜”潮语同,“棉”应为“糜”之误,先民以为树头长浸水中会糜烂,实为海滩的红树林类植物)。清乾隆至咸丰八年为樟林海运全盛时期,清嘉庆七年(1802),为储藏货物之需,于糜头围建栈房54间,成一新街道,故改称新兴街。[详细]
“月窟村”指明嘉靖十三年,福建漳浦县棠山刘氏丕德,南下至现月窟定居,是为月窟乡刘姓的开基祖。刘氏养鸭为业,挖土成窟,引水成塘,故称鸭窟。后水塘渐宽,形似新月,故名月窟。[详细]
因地处大沙洲,称头洲,后取和顺之意。[详细]
“南畔洲村”指清康熙二十年(1681)渐成村。因村位于韩江支流北溪的下游冲积洲南端。[详细]
“明德村”指据传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今溪南镇南砂乡村民在此择地建房,取名南砂新乡明德里,后改称明德庄。因处叶厝园最前端,而叶厝园状似狗舌鱼,俗称狗舌尖(《澄海县地名志》记为“九舌尖”,应是狗舌尖之误。“九”“狗”潮音同,河或浅海中有鱼状似鞋垫,形同狗的舌头,民间称为鞋底鱼,也称狗舌鱼,学名鲽鱼)。[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