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独山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独山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城关镇位居独山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北界麻万,东邻水岩、南接基长、尧梭、西连羊凤。黔桂铁路、贵新高等级公路、210国道由北向南贯全境,交通便捷。处于成都、重庆出海口的轴心位置,周边县、周边乡镇的物资流通和人员流动主要通过我镇去往西南、中南腹地和华南沿海各省,是黔南南五县商品集散地,是名副其实的黔南南部旱码头。总面积134.2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4万亩。全镇辖15个村(居),年均常驻人口5万余人,常年流动人口1万人左右。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 %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

镇境内有大量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硅石矿、方解石、重晶石、白云石、锑、硫、磷、锰、铅锌、铁等矿山可供开发利用,其中以半坡锑矿最为有名,是贵州著名的矿区,其储量大、品位高,具有易采、易选、易冶的特点。精锑出口国际市场。位于其山村境内的牛洞铁矿,储量丰富。铅锌矿遍布草寨、新寨、其山等地。目前又新发现有硫铁矿、汞矿等,这些矿产资源有待开发。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5℃,年降雨量1300毫米,年无霜期28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植物种类藏量丰富,比较适合冷凉蔬菜、经果林、药材和常规农业种植。

香辛类蔬菜大镇

城关镇党委0紧扣立体、多熟、生态、高效方向发展,明确大力发展香辛类蔬菜产业。通过努力,香辛类蔬菜逐年增长,主要发展在城郊村坝区。主要品种有分葱、蒜苗、生姜、芫荽、芹菜、蕺儿根等。所生产的产品95%以上销往广西、都匀、凯里、湖南乃至广东等外地市场,并且夏秋季价格较好,进行农业投商引进客商投资30万元办葱、蒜示范点300亩,目前已发展成为城关镇城郊农户增收致富的拳头产业。

现代化农业种植模式初具规模

城关镇多种渠道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活动,用“保姆式”服务打动客商的心,促进4位湖南、广西等地客商400余亩葡萄种植落户城关,引资达200余万元,逐进城关葡萄产业的形成。目前城关镇有两个“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有两个:独山县果业有限公司,目前有优质欧亚品种系列葡萄种植基地100亩,全镇范围内种植葡萄达800余亩,建有多彩葡萄专业合社;独山县虹蔬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有姜葱蒜等香料类蔬菜种植蔬菜基地800余亩。通过进一步的引导,全镇建成各种农村经济组7个。

工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城关镇是独山县主要工业区,县属工业企业大多建在城关镇境内,建有州、县共建的小河工业园区,镇党委0围绕工业强镇战略,引导独山成富冶炼有限公司与上海宝钢联合,组建贵州独山宝成镍业有限公司,使之成为上海宝钢集团不锈钢基料产业配套基地。引导-不锈钢企业集团洽谈整体收购德金铁合金公司,实现强强联合。目前城关小河工业园区已形成了以成富冶炼有限公司等冶金工业区,年产值5.5亿元,工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城关镇党委0进一步落围绕县委0提出的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新型工业新区、商贸物流中心、休闲宜居城市的“四个定位”,充分利用县城所在地的优势,配合抓好县城“四个定位”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独山商贾云集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聚集人气和名气,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城关餐饮商住业、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促进运输业、贸易业等物流行业的壮大,整体提升三产水平。在城区有集商贸、休闲、娱乐、居住为一体的五星花园宅居小区等13个小区。还有供大家生活方便的工业品批发市场等6000余个商业网点。 抓住我县及周边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机遇,在独荔路公路沿线打造小河成为集饮食、旅游为一体的城郊生态休闲农家乐。

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惠及民生,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逐年增多。计生工作成效显著,连续五年保持全县一等奖先进乡镇荣誉。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完成了 “普九”工作,并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平安创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于09年3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正在发展之中的独山县城关镇诚邀天下客商、四方宾朋来这里观光、旅游、洽谈项目、投资办企业。

一、镇情简介

兔场镇位于独山县北部,距县城20公里,东与本县翁台和甲定两个水族乡相连,南与麻万镇相接,西与都匀市的良亩乡相临,北与都匀市奉合乡交界。210国道、贵新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捷。全镇总面积106.1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75米,年均气温13.6℃。镇域辖7个村民委员会,121个村民小组,115个自然村寨,121个村民小组,3245户,13319人。耕地面积0.97万亩,其中田0.75万亩,土0.22万亩。

兔场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全镇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522”经济发展格局,即:五个基地,两个园区,两个市场。

——烤烟种植是我镇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主要分布在友芝村、京寨村、石板村等三个村。2009年种植烤烟1580亩,产量40万斤,实现产值250余万元。

——“沟山茶”是我镇的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全镇共有茶园5000余亩,年产干茶90余吨,产值达360余万元。

——我镇作为全县脱毒洋芋种植规划区,常年种植洋芋3600余亩,主要分布在东泥、桑麻等村,种植成效明显,已被列为省级高产洋芋示范种植基地之一。

——“黄桥仔猪”作为一个养殖品牌,在省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全镇常年母猪存栏4000余头,年产仔猪6万余头,每年通过黄桥仔猪市场营销的仔猪达10万余头,以黄桥村为中心的仔猪产业带动了周边乡镇养猪业的发展。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68元,比2008年的2737元增加 331元,增长12.7%。

1、交通区位优势

兔场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207省道、贵新高等级公路贯穿镇域南北,贵新高等级公路独山匝道口距镇区18公里,墨冲匝道口距镇区16公里,是三都经翁台、甲定上贵新高等级公路的交通要道,镇政府驻地南距独山县城20公里,北距都匀市墨冲镇16公里,距都匀市区45公里。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区位必将成为城市工业、资金、人才外溢,城市经济能量释放的首选地。

2、文化旅游优势

风景资源——兔场镇风景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莫友芝故里、兔场摩崖、奎文阁、仙人桥和深河等。莫友芝故里位于兔场街上,是莫友芝住宅旧址,昔为“影山草堂”,是清代著名书法家、诗人莫友芝幼时读书之地。兔场摩崖位于兔场街以北300米,黔桂公路左侧,离公路20余米的山腰上,1983年8月,独山县人民政府将兔场摩崖定为县级人民保护单位;奎文阁位于翁奇村中寨,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四月。阁由山门、阁楼、两厢房、一耳房组成两进院落,占地850多平方米。奎文阁结构紧密,造型美观,雕刻精细,保留了清代建筑雕镂艺术的特色。1982年县政府将其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深河位于兔场镇与麻万镇交界处,已逐渐形成独山县城及相邻乡镇的渡假休闲胜地。

文化资源——兔场镇是晚清“西南巨儒”莫友芝先生(独山县兔场人。道光五年考取秀才,五次赴京会试落弟,自学通晓汉、宋两学,对尔雅、六经、名物、制度及金石学、目录等。他与郑珍修撰《遵义府志》48卷,被梁启超誉为“天下府志中第一”。在诗词、书法、文字、音韵、经史、方志等学科有很高的造诣,被学术界称为“西南巨儒”。)故乡,是布依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镇,具有相对其他乡镇较为丰富的文化背景。

麻万镇位于独山县城北郊,距县城5公里,东与甲定水族乡相望,南与城关镇相连,西与都匀市、羊凤乡为邻,北与兔场镇接壤。麻万镇于1994年建镇,由当时的拉林、三里和麻万三乡合一而成,总面积140.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01亩,其中:田16263亩,土3538亩。辖21个行政村,238个村民小组,7299户,总人口3030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3%。

近年来,麻万镇镇党委、政府农、工、商并重,突出“农业稳镇、工业兴镇、招商强镇、生产活镇、生态绿镇”和“四个基地、两个园区、两个市场”的“四二二”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务工经济,全镇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4934.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200万元,乡镇工业增加值4278万元;农业总产值4734.5万元;财政总收入343万元(人均财政总收入10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50万元;已建成小康村7个,在全州创优升位活动中,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经济先进镇。

交通区位优势:黔桂公路、铁路和贵新高等级公路南北纵贯镇境;贵新高等级公路独山匝道口、深河抗日文化园、地质公园以及正在建设的独山新火车站、汽车站均坐落境内;移动电话、光纤电话网络覆盖全镇,电力充沛,拥有发展经济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和通讯优势,是未来独山发展的中心区。

工业条件:麻万的小五金加工产品和手工编织品远近闻名,马车底盘、马掌、刀具、铁梨、棕垫、棕扫帚、晒席等农具和农副产品质地良好,物美价廉,畅销省内外。麻万轻工业聚集区正逐步走上正轨,润扬运动器材有限公司、东峰食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外资企业相继落户聚集区,生产的棒球、法国细刀豆等产品远销法国等欧盟国家。

物产资源:麻万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平均气温15℃,属亚热带气候。地貌主要是山地、丘陵和坝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硫铁矿、高岭土、炭化钙矿石资源,有林地8.9万亩,牧草地4.1万亩,森林覆盖率42.3%,具有发展种养殖业的有利条件。养殖业以肉牛、二元母猪、三元仔猪和肉兔为主,并逐步形成了“联合经营”、“产业批量化”的市场经济模式。种植业以优质大米、马铃薯、辣椒、油菜、冷凉蔬菜、细叶苦丁茶等农特产品为主,是重要的商品粮和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获国家农业部通过、投资600万元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已实施竣工,具有开发打造绿色农产品甚至有机产品的天时地利条件。

旅游资源:麻万镇旅游资源丰富,东有溪水长流、树木葱茏的高岩水库和正待开发的“天台山”大草原(二0五),是观赏天然杜鹃花,享受高原宜人气候的最佳去处;南有占地664亩的独山抗战时期盟军修建的机场,是休闲、放风筝、斗牛赛马的好地方,泥盆纪――石炭纪“地质公园”,可以让您领略近两亿年地球发展变化、生物进化演化和环境变迁的历史,感叹“沧海桑田”的伟大变迁;西有碧波荡漾、青山叠翠的甲摆河风光;北有深河桥抗日文化园和生态种养业示范场及民族村寨,在感悟抗战精神的同时体验农家欢乐。

优惠政策:麻万镇与独山县城相连,依托县城、服务县城并逐步与县城溶为一体,通过制定、实施优惠政策,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广泛进行招商引资和联营兴办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形成了以农业、畜牧业、个体加工业为龙头的特色产业。

麻万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思路是:高起点谋划、大规模建设、全方位开放、严要求治理;勇创一流乡镇、力建独山城北中心;工作的重心是努力缩短拉林片区、三里片区与麻万大坝的差距,把麻万建设成为一个集商贸、物流、饮食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大镇。拥有丰富人力资源,蕴含无限商机的麻万,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观光旅游、投资置业,纯朴、热情的麻万人民将与您一起在麻万这块热土上,共谋发展建设大业,携手共创辉煌灿烂的明天!

基长镇位于独山县东南部,地处东经107°34′—107°44′,北纬26°15′—26°19′,东接水岩、本寨两乡,南与荔波甲良接壤,西邻尧梭、打羊两乡,北接城关镇,全镇总面积172平方公里,辖14个村、264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10505户,43184人,其中少数民族(以布依、水、苗族为主)28501人,占72.3%。基长镇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取得良好的成效,成为省、州、县农业生产重镇,是贵州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7年6月,被贵州省园艺学会评为“优质番茄之乡”;2009年7月,被省委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

一、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基长镇北距独山县城20公里,东北距三都县城54公里,西北距平塘县城55公里,东南距荔波县城60公里,地处三都、独山、荔波结合部的交通咽喉,独荔公路横穿境内,交通便捷。

二、文化底蕴深厚

基长镇是贵州南部花灯的主要发源地,寨寨有花灯队伍,村村有民间艺人,花灯艺术多次在省内外获奖,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莫家大歌、打头台等民间艺术节目还成功走进了中央电视台“九洲戏苑”栏目。

三、气候适宜

基长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300 mm,发展立体农业、夏季“冷凉”蔬果、旅游服务业条件优越。

四、农业生产

以特色蔬菜种植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是基长镇的主要产业。近年来,基长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185工程”的实施,通过“学、整、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引导、加大投入、搞好服务、强化培训、办好示范,以西红柿、菜豆、黄瓜等为主的冷凉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较大提高。2009年,共种植西红柿、茄子、黄瓜、菜豆、青菜、白菜等各类蔬菜19000亩,其中万元田8000亩,8000元田6000亩,5000元田5000亩,实现生产总值17344万元,扣除生产成本每亩4940万元,实现纯收入12404万元,单项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

五、旅游资源

基长镇系喀斯特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自然风光优美,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丰富。主要的景点有“独秀峰”、“神仙洞”,独山县名便是因“独秀峰”而得;基长镇文化底蕴丰厚,且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更是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主要景点有“阳地民族文化村”。

六、民俗民情

基长镇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又因是花灯艺术的主要发源地,在省内外有着较高的知名度,1993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花灯艺术之乡”,200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主要的传统节日有布依族农历四月八日的“牛王节”、农历六月六日、水族农历九月的端节。

上司镇位于独山县中南部,地处两县两乡两镇交界地,东临甲里镇、打羊乡,南连下司镇,西靠平塘县者密镇,北接尧梭乡,处在桂北经济圈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荔波樟江风景区的交叉点,是西南内陆通向华南沿海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镇域面积为279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5435户,25000余人。耕地面积25517亩,草山草坡6万余亩,是独山县的粮食主产区,为以发展畜牧为主的商贸集散重镇,是贵州高原上一颗以发展奶牛、肉牛产业崛起的后起之星。镇区气候温和,草场广布,地下暗河众多,地上河流密布。区位条件优越,公路四通八达,镇内村组已全部通公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快捷的交通条件。

上司镇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呈现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而降雨少”的特征。全年无霜期280天左右,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32℃,镇域内海拔900——1200米左右,年降雨量为1150——1198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227——1320小时,年总积温5263——5713℃,具有明显的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冰冻期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多云雾,湿度大,植物繁茂,生长旺盛,需水量大的时期正值雨季,热量有效性高,属丰产型气候。因地制宜,我镇大力发展优质大米、小麦、玉米、黄豆、油菜、洋芋、西瓜、西红柿、青椒、冬瓜、南瓜、细刀豆、蘑菇、辣椒等农作物。上司筹洞大坝是独山县商品粮基地,土地肥沃,气候适中,水源充足,产出的优质大米畅销全国各地。镇域内有中国和新西兰作项目——贵州牧草种籽繁殖场,草场占地175公顷,呈现出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目前全镇有草场5000亩以上的村有5个,3000亩以上的村有7个,2000亩以上的村有6个,2000亩以下的村有4个,合计共有草场6万余亩。草场地势开阔,水源丰富,交通便利,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立足资源,我镇确立了以培植畜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奶牛、肉牛、二元母猪、三元仔猪、肉鸡、肉鸭、肉鹅养殖的发展目标,畜牧业已成为上司镇主要致富支柱产业。

全镇12个村都分布有天然林、飞播林和人工林,镇域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谭尧村森林覆盖率达98%,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国家飞播林示范基地”,是独山县的三大林区之一。目前国家在上司镇实施“珠防工程”38000亩,对有天然林的地方进行封山育林、保护生态。良好的生态造就了上司颇具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是一个集山、水、林、洞、墓为一体的风景区,主要景点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亲自考察过的地方——交摆村下江“双虹洞”;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遗址——黑石关村黑石关摩岩;中国与新西兰合作项目--具有“中国新西兰风光”占地175公顷的贵州牧草籽繁殖场;清代古墓葬——黑石关村拉望夏家古墓;天然神洞——黑石关村知查水牛洞;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杨元宝旧址——王龙村下播让组;当代中国水墨画大师谭兴渠故乡——谭尧村矮关组;国家重点工程——独南灌区谭尧水库库区山水观光风景线;独山民间传统花灯发源地——介寨村;屯脚村金交椅山、拉旺狮子山、袍寨亮洞山、高司犀牛坡、石马、绕寨等自然风光。

下司镇位于独山县城南部,距县城39公里,东接甲里、尧棒两乡镇,南邻麻尾镇及广西南丹县,西与平塘四寨镇相接,北倚上司镇,是独山县中南部小商品集散地。地处东经107°17′至107°29′,北纬25°23′至25°35′之间,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年降雨量1380毫米,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70天。海拔750米至1210米之间。镇域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40亩,其中田22481亩,土7559亩。辖19个行政村,160个村民小组,12个镇属机关,4476户,总人口20752人(其中劳动力13489人),农业人口20295人,占总人口的97.8%,少数民族(布依族、苗族、侗族等)16082人,占总人口的77.5%。

一、经济发展良好

2007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3631万元,同比增长28.76%;农业总产值完成9184万元,同比增长9.76%;粮食总产量11570吨,同比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20元,同比增长1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22万元,同比增长68%。“十一、五”期间,全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2010年达8836万元,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以上,2010年达10193万元,财政收入年确保增长15%以上,2010年达1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200元,2010年达3016元。

二、人民勤劳,民风纯朴

下司镇人民群众勤劳、善良、纯朴,以布依族、苗族、侗族为主,具有较强商品意识。种植传统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黄豆、辣椒、油菜、烤烟、水果等。下司民风纯朴,有着浓厚的地方民族文化氛围。“四月八”唱山歌,“六月六”走外婆,“七月半”插路香……都是下司民间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浓厚的民俗氛围,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下司特色食品,如香藤粑、油菜杆黄酸、干粉、腌蕨菜等。下司群众文化生活也很丰富,每逢佳节,演花灯、跳愿灯、唱吃酒歌、耍龙舞狮……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尤其是花灯,历史悠久,是贵州南派花灯的发祥地,有着鲜明浓厚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

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210国道、贵新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开设有高等级公路下司匝道口。匝道口距镇政府500米,距麻尾工业重镇17公里,与独山麻尾至国家级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旅游公路贯通。匝道口工业聚集区建设已见雏形,建有匝道口下司集贸市场,泵站、榨菜厂、棒球厂、冷冻厂、葛根厂、穗源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聚集区。下司汽车站建设已基本完工。

下司也是独山南部水源最为丰富的乡镇,大型水利工程大黑寨水库(蓄水面积125亩,蓄水量225万立方米)扩容改建工程已完工,可解决下司25000余人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铁坑水库、陆家寨水库蓄水面积共计750亩,蓄水量410万立方米(其中铁坑水库蓄水面积620亩,蓄水340万立方米,陆家寨水库蓄水面积130亩,蓄水70万立方米),为发展工业经济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证。全镇建有通村公路50余公里,通组公路350余公里,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公路,电视覆盖率达97%以上。

四、资源丰富

1、气候资源

下司镇属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无霜期长,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380毫米,无霜期270天。全镇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最低海拔750米,最高海拔1210米,发展立体农业和夏季“冷凉”果蔬、旅游服务业等条件优越。

2、土地资源及主要农产品

下司镇以丘陵地貌为主,兼有部分喀斯特地貌,是独山县18个乡镇中土地可开发利用较多的乡镇之一。农林牧用地9.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5%,其中耕地面积30040亩(田22481亩,土7559亩),林业用地46073亩,牧业用地14000亩,可开发利用的“三荒”地面积7435亩。主要大宗农产品有:优质大米,辣椒、西红柿、烤烟、油菜籽,生猪等,风味特色食品主要有香藤粑、腌蕨菜、腌萝卜、黄酸等。

3、林牧业资源

全镇有林地面积4.6万亩,森林覆盖率30.7%,其中马尾松用材林1.7万亩,为国家飞播造林区。全镇草山草坡面积2.9万亩,可开发面积1.2万亩。人工开发草场2000亩,肉牛养殖2056头,发展生态畜牧业具有一定优势。

4、矿产资源

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方解石和汞矿。其中铁矿主要分布于新同片区拉号村地坝组至尧益组之间和新场村董毫组一带,面积约8平方公里;方解石主要分布于渔寨村拉买组一带,面积约2平方公里,品位较高;汞矿主要分布于新同片区,东起新场村布寨组,南至新场村万宝山,西起拉绕村尧尾组,北至新场村董毫组,面积约12平方公里,同时还富含锑、锡、铅、金、锰等多种有色金属,储量丰富,品位较高。目前已有广西南丹客商投资500万元在新场村万宝山进行汞矿开采。

五、工业基础

下司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主要有采选、建材、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及油料加工等。现匝道口工业聚集区建设初具雏形,招商引资工作强力推进,为实现工业强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建设规划

下司镇在认真领会贯彻上级精神和政策下,聘请专家认真编制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以水果、油菜籽、葛根、烤烟、板蓝根等为龙头的农业产业项目得到蓬勃发展。镇境内有葛根加工厂、烟叶站、油脂厂等多家企业。下司镇正迈着稳健的步伐,向着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向阔步前进。

久享“贵州南大门”美称的麻尾镇,是大西南通往两广及沿海地区捷径的必经地,是南贵昆经济圈的结点,是贵州省南下通道经济带的前沿和重要桥头堡,是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的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是州县共建工业区之一,是国家级樟江风景名胜区的后花园,是独山县南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中心城镇。

全镇幅员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115个村民组,居住着布依、汉、壮等民族,总人口2.1万人。镇境内一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架,黔桂铁路、贵新高等级公路、210国道以及通往周边的省道公路纵贯全境;二有独特的区位,在西南方向与广西(区)南丹县接壤,东与荔波县接壤,北与贵新高等级公路沿线匝道口经济镇下司、上司、县城遥相呼应,距南丹县城60公里,距独山县城67公里,距离荔波县城76公里,形成等腰三角形通道经济圈;三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石灰石、方解石、硅石等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储量较大;四有优越的电力资源,建有总容量达33.6万KVA的220KV、110KV、35KV输变电站4座,同时也是“西电东送”的主要高压通道之一;五有较活跃的商机,麻尾素有“三江四码头”商品集散地之称,历来商品流通十分活跃,边界贸易的繁荣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了以农贸商品交易、煤及矿产品交易、牛马交易为主的三大商品交易平台,辐射全国;六有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以领略古朴浓郁的布依民族风情“六月六”文化和风光旖旎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旱地桂林;七有初具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塘香、打鱼河的梨、李、桃及优质香米品质优良,畅销全省。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为麻尾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麻尾镇党委、政府依托优势,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敞开“南大门”,发展南下通道经济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突出特色,抢抓争快,以工业化强镇、城镇化兴镇、农业产业化富镇为目标,开拓创新,积极整合资源,强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互动战略,努力实现麻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现已初步形成冶金、钙化工、能源、建材、生态、特色农业、旅游服务等产业为支撑的工业聚集区,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6911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519万元,第二产业56437万元,第三产业8163万元,财政收入230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530元,实现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提速。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麻尾镇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攻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充分发挥通道优势,激活资源,实现资源有效优化配置。以麻尾工业聚集区建设作为快速壮大工业经济的突破口,增强顺势发展助推力,发展壮大商贸服务业,特色农业,提升城镇品位,举全镇之力,把麻尾建设成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和谐安定、环境优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强镇。

尧梭乡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6.5公里,由原来尧梭乡与凤汝乡合并而成。南与打羊乡、上司镇相邻;西与羊凤乡、平塘县者密镇交界;北紧靠县城。总面积157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共有4118户,总人口17628人,其中青壮年劳力9469人,(外出务工3642人)。少数民族占人口的46.9%(其中以布依族为主)。现有在册耕地面积12775亩,其中水田10840亩,旱地1935亩,土壤主要以偏碱性沙壤土为主。森林面积5823.2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0.16%。全乡现有小〈二〉型以上水库4个,小流域河流3条。境内地貌主要以丘陵和山地相互交错为主,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年平均气温15.5度,海拔平均高度为992米。

尧梭乡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贵新高等级公路、黔桂公路(210国道)、黔桂铁路纵贯南北、独荔公路贯穿东西,全村通村公路已全部修通。粮食作物主要以优质水稻、杂交玉米、洋芋、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冷凉蔬菜、油菜籽、辣椒为主;畜牧业主要以肉牛养殖、二元母猪、三元母猪、三元杂交猪饲养为主;苗木种植初步形成规模,有“苗木之乡”的美称。

2009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856万元,比上年增长9% 。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8878万元,增长10.6 %;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8978万元,增长7.4%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58元,比上年增收350元。

羊凤乡地处县城西部,总面积约10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3400农户、1.46万人,耕地面积1.06万亩,其中田8076亩、土2571亩。矿产资源有煤、硅、镁、方解石等,肉鹅、肉牛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独山县羊凤乡位于独山县城西面,距离县城 9 公里,独平公路穿越乡境,各村均通村级公路,交通便利。这里风光秀丽,人民勤劳,各族群众和睦相处,社会治安良好。我乡辖区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乡政府所在地大寨村拉鱼辖区蕴藏着达到工业开采指标的优质白岩石矿 1115 万吨,金属镁储量 140 万吨。摆罗、新台、巴怀村的硅石矿矿藏巨大,方圆几平方公里,数十个山坡均为硅石矿,且品位高,易于开采和运输,随着我县及周边县的铁合金企业的发展,硅矿石十分畅销,此外辖区内还蕴藏着丰富煤炭资源和其它矿产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羊凤乡人民政府、羊凤乡全体人民热忱欢迎各方有识之士来投资办厂,实现理想。

甲定水族乡位于独山县城东北面40公里处的边远山区,属独山县贫困乡之一。现辖7个行政村,36个村民组,40个自然村寨,0.34万人,其中水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6%。总面积55.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31万亩,有著名的甲定翻天印、甲西风动石、坝力绿线沙谷,更有新东天然原始森林,林内有奇石无数处处美景,野生动物如弥猴、穿山甲、黑熊、竹留更是应有尽,还盛产桐梓、木材等。.

一、乡情简介:

甲定水族乡位于独山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7公里,东与三都水族自治县合江镇,南与水岩乡,西与兔场镇、麻万镇,北与翁台水族乡接壤。全乡总面积55.81平方公里,最高点大风坪,海拔1628米,平均海拔1214米,是独山县的边远高寒地带,系有“独山西藏”之称。年平均气温13.9℃,最低气温为零下8℃左右,积温3765℃,无霜期255天,日照时数在1100小时左右;年均降雨量为1570毫米,是高寒多湿、云雾缭绕、群山峻岭、山清水秀,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至乡实施扶贫开发以来,全乡社会经济发展有了显著的变化,全乡5个行政村,有村级公路,移动、联通、电信通讯网络覆盖全乡各个村寨,通电、广播电视、通水,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省四级公路直通乡政府驻地,目前通乡油路改造完成。有国家级紫林山森林公园、翻天印、风动石等自然旅游资源待开发。

全乡耕地属沙土,呈酸性,耕地面积为3176亩,其中田2926亩,土250亩,人均耕地面积0.91亩,尚有13000亩荒山草坡待开发利用。农作物以水稻、洋芋为主,玉米、红薯次之,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油桐和海花草。全乡下辖5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40个自然村寨, 963户3469人,水族占95%以上。

近年来,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养业、经济林和提高科技含量等手段,全乡两杂良种种植实现95%以上,二元母猪饲养、三元仔猪育肥得到较快发展,高产、稳产茶园大面积增加,制茶工艺不断提高,海花草种植已初具规模,竹鼠养殖试养成功,同时强化劳务输出的组织力度(现全乡共有外出务工人员1185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到2009年底,粮食总产量1824吨,比去年增长6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421元,全乡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势头。

翁台属于独山三个水族乡之一,位于独山东北部,距县城45公里,地处都匀、三都、独山一市两县交界处。全乡国土总面积45平方公里,总人口3100人,其中农业人口3040人。在册耕地面积2566亩,全乡辖3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820户。

全乡最高海拔1557米,最低海拔520米,平均海拔112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无霜期26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4.4℃。

翁台高海拔、多雨雾、无污染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高品质茶叶。我乡的茶叶芽叶柔嫩、形美、色绿、香浓、味醇。特殊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形成和积累,造就了翁台云雾茶独特的品质:香气高爽,甘甜醇和,蜂蜜清香,回味悠长。能提神益思、清心明目、延年益寿、生津止渴、消食除腻、止泻醒酒、防癌抗癌。翁台茶叶从1994年起步至今已14年之久,现有茶园面积4000亩,部分群众通过种茶走向致富之路,茶叶已成为翁台乡群众增收的一个主要渠道。因此,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着眼长远,提出了茶叶富乡的工作思路,力争在三年内使翁台乡茶园面积达7500亩,人均2.5亩,逐步让茶叶取代粮食种植,努力把我乡打造成独山的茶叶专业乡。

夹缝岩位于甲乙村井多片区翁丙组,与都匀市奉合乡大定村、三都县丰乐镇相平村相邻,是翁台水族乡较具旅游开发价值的风景区。域内植被保护完好,有奇山奇石、大瀑布,郁郁葱葱,山青水秀,还有猕猴、野猪、山羊等多种野生国家保护动物,是集猎奇、探险、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佳景之地,是紫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主景区之一。从井多河沿河而上,水质清澈见底,宛如明镜,两岸皆为峭壁与喀斯特森林,河道幽径曲折,隐于山谷和一片翠绿之中。倘从翁丙步行而下,可欣赏“观音庙”、“仙人叠石”、“五龙山瀑布”等天然壁画。河水泻出,钻入幽幽深谷、奇峰异山、灵石怪木之间。夹缝岩风景区近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除自然景观外,还有独具特色的水族、布依族民族村寨和民族风情,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风韵,其形、其状难摹纸上,只有身临其境方能一一领略。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翁台经济已聚集了一定的后发优势,将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科学规划和有效开发,随着交通状况的不断改观,投资环境的极大改善,比较优势将日益显现,我乡加快发展蓄势待发。

翁台人民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良的环境,更加丰厚的回报,热忱欢迎各位投资商前来投资兴业,拓展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在合作中实现 “ 双赢 ” 。

本寨乡位于独山县东部,距县城约37公里,总面积约144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000多人。有很丰富的旅游资源,温泉常年水温44摄氏度,日流量103立方米,周围风景优美,泉边、玉龙山庄、亮洞、一线沟等风景区。.

本寨水族乡位于县城东南部,1991年7月“建并撤”时,由原基长区的温泉水族乡、拉芒乡、本寨乡合并建立本寨水族乡。地理位置为东经107°42′~107°50′,北纬25°37′~25°50′之间,东西长13.65公里,南北宽23.70公里,总面积145.3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57公顷,其中:水田1096公顷,旱地261公顷。东邻三都,南接荔波,西界基长,北靠水岩。本寨片区东西两面多高山,中间多平坝;温泉片区南高北低;拉芒片区北高南低,东西长,南北窄的丘陵地带。水流面积较大,有中安河、温泉河,河流水面积0.3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48米,年均气温16.2度,年均降水量950毫米。全乡辖本寨、塘联、黎罗、新和、龙点、拉芒、丙约、丙高、温泉、林桥、双星、群力12个行政村,176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地塘立,距县城36公里,册(亨)三(江)公路穿过乡境,交通便利。

2010年,全乡总户数5821户,总人口26321人,其中农业人口25926人,占98.5%;少数民族人口25794人,占98%。有汉、水、布依、侗等民族,该乡是县内布依族、水族主要聚居区之一。

乡内建有有文化站1个,设有邮政、电信、农村信用合作社、移动营业所、联通营业所等部门。有中学1所,在校生1643人;小学21所,在校生268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6%。有乡卫生院1所,卫生技术人员15人,设有床位18张。

该乡属于物资集散型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红薯、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苎麻、烤烟、南瓜、芭蕉芋、辣椒;水果有柑橘、梨、李子、葡萄、柿子、杨梅、桃子、猕猴桃;林产品有木材、竹材、油桐籽、松脂、竹笋片、核桃、花椒、小杂竹;水产品有鱼、虾、蟹类;矿产资源有煤炭、铁矿、硫铁矿。非农行业开展的主要项目有采掘业、农副产品加工和商业经营等。

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625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715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5540万元,畜牧业产值完成203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84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8100吨,财税总收入完成56万元,种植烤烟1700亩,收购烤烟41.6万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1元,实现人均增收300元,人口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存款余额2950万元,贷款余额2576万元。

乡内有自然温泉,位于温泉村。泉水从山石缝隙中流泻出来,常温39度,出口处稍高约45度,流量0.78升/秒,103方/天,水质类型属碳酸钙镁水,可作矿泉饮水。宜沐浴,自古以来,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当地成千上万的水族群众都要到这里来洗浴,以此日洗温泉澡为吉,久而久之,形成了多姿多采而又有独特民族风情的水族洗澡节。

水岩乡位于独山县东部,距县城约34公里,总面积约1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73亩(田4199亩、土1574亩),森林面积8万亩、草山草坡3万亩。辖10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77个自然寨2422户10396人。江寨河是全县最大的河流,江寨(巴难)电站装机容量达4000KW、拉钵河(乱石告)电站装机容量达2000KW。.

水岩乡位于独山县城东南部,东界本寨、南邻基长、西连城关,北靠甲定,与三都县合江镇相邻。乡政府驻地水岩,距县城34公里。全乡总面积1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45亩,其中:水田4325亩,旱地2220亩,人均耕地0.6亩。平均海拔659米,年均气温17.4℃,年均降水量1048毫米。2007年行政村改革后全乡辖水岩、交送、建群、江寨、维寨、利山6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77个自然寨,共有2647户,10688人,劳动力6656人。

水岩是典型的农业乡,主产水稻、玉米、辣椒、烤烟等。森林面积8万亩,活立木蓄积18万m3;为独山县油桐主产区,年产桐籽250吨,约占全县油桐产量的40%;与贵定“云雾”、都匀“毛尖”齐名的高寨茶,和在独山久负盛名的“拉钵杨梅”出自乡内。全县最大的河流江寨河由西南向东北斜贯乡境,江寨河谷海拨500米,为全县最低点。乡内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煤矿、锑矿、褐铁矿等多种矿藏。2009年,全乡农林牧渔总产值达2867万元,同比增加275万元,增幅达11.8%。其中:农业达1456万元,同比增长280万元,增幅达23%;畜牧业达1297万元,同比增长155万元,增幅达20.18%;林业达93万元,同比减幅达5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35元,同比增长280元,增幅达14.3%。

水岩乡维寨自然风景区是紫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每年的春夏季节,这里万物复苏、鲜花盛开,特别是漫山遍野的红杜鹃、紫杜鹃、桐子花把山山岭岭点缀得如画如屏,有如仙景。水岩乡的维寨喀斯特原始阔叶林区和江寨河谷风光一路绵延数十里,原始风味浓郁,景色秀美迷人。那里山峰奇峻,植被茂密,是珠江上游都柳江的发源地之一;那里水资源丰富,水质甘冽,流水因地势或成溪、或成瀑、或成河。在高山密林和溪河之中,珍藏有猕猴、大鲵(俗称“娃娃鱼”)、马尾树等国家保护珍稀动植物。区内有猴儿山、门榈河、牛角岩、哈蟆石、七仙女、铜鼓山、葫芦岩、将军山、“万卷书”、牟尼桥、喷瀑梅花、灵岩竞秀、柏木滩、建群瀑布、摆浪桥、响铃洞、江寨古渡等奇特景观。

打羊乡位于县城南部25公里处,总面积188多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3090余户1.37万人。耕地面积11777.45亩(田10671.085亩,土1106.365亩),荒草坡54461亩,境内有三个乡级市场,黔桂铁路贯穿境内。甲里镇:位于独山县中南部,距县城42公里,总面积136.39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3179户1.28万人。境内两个农产品集贸市场,一个牛马交易市场。黔桂铁路贯穿南北。建有板蓝根基地1200亩,肉鹅养殖基地2004年达到20万只。.

打羊乡位于独山县东南部,地处东经107o31′—107o39′,北纬25o28′—25o43′之间,东邻基长镇、荔波县,西依上司镇、甲里镇,南接尧棒乡,北顶尧梭乡。乡政府驻地距省城贵阳238km,距州府都匀101km,距独山县城36km,距上司镇6km。全乡土地总面积190.6km2。

打羊乡地处贵州高原(苗岭以南)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在地质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之黔南坳陷褶断束。其地貌类型属中部低中山宽谷丘陵盆地及南部中低山岩溶峰林谷地,岩溶峰地间布缓丘,并出现一些坝子,岩溶强烈发育,地下河遍布其间。全乡海拔在850-1050米之间。

打羊乡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河流主要有打羊河、琴阳河,属都柳江水系。其中打羊河长27km,天然落差220米,流域面积127km2,平均流量1.72m3/秒,理论蕴藏量1036千瓦。

打羊乡地属中亚热带气候,具有明显的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特点。受季风气候之惠,因此四季分明,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多云雾,湿度较大,植物繁茂,作物生长旺盛。在全县综合农业区划中属北部温和轻春旱农牧林区和南部温暖重春旱农牧林区。

打羊乡草场资源丰富,面积宽广,技术力量雄厚,畜牧业远景市场好,矿产资源主要是分布在北部(甲塘村)的褐铁矿。

打羊乡风景资源较好,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加上千百年来布依族人民的社会活动,民间、民族文化丰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以森林、林间草场和岩溶风光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资源。主要的旅游资源是龙泉村甲摆的吉林山水库;琴阳村的琴阳洞、原始森林保护区和乡政府所在地的草场风光。

打羊乡现有土地面积190.6km2,总人口13743人,人口密度为72人/ km2。全乡现有耕地11712亩,其中田10606亩,土1106亩,人均占有耕地0.85亩/人。

打羊乡的气候条件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打羊乡属南部低中山岩溶蜂林山地。特别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和发展草食家畜养殖,同时也适合林业(含经果林)的种植。

尧棒乡独山县东南部,下辖9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2460户1.13万人。总面积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31亩(田6431亩、土3900亩)。2004年烤烟种植3026亩,全乡三分之一农户用上沼气池。

黄后乡:位于独山县东南部,距县城约77公里,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00亩(田5277亩、土1778亩)辖10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2010户10648人。地下煤矿储量达1000吨以上。

尧棒乡位于独山县南部,东临董岭乡,南与麻尾、董岭乡接壤,西接下司镇,北与甲里镇、打羊乡为邻,乡政府驻地距独山县城70公里,距黔桂铁路翁良火车站4公里,距210国道公路7公里,距贵新高等级公路麻尾匝道口11公里。全乡总面积99平方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10373亩,其中田6473亩,土3900亩,人均占有耕地0.89亩。全乡总人口12000人,2566户,布依族占全乡人口的85%。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377万元,粮食生产总量为6289吨,人均占有粮食55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77元。

尧棒乡地形地貌享有“旱桂林”之称,见山不走山,地下水丰富,乡境内共建有42座电灌站,有“电灌群之乡”的美称,气候宜农,适宜发展烤烟、板蓝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