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富宁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富宁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明朝初期,新华镇境域置普厅哨。

清朝时期,附郭普厅塘。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哨塘,置第一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雅称龙城。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文华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设文华第一区。

1953年,改为城关镇属板仑第一区。

1961年,为东方红公社,属城关区。

1962年,恢复城关镇,属板仑区。

1969年,置城关公社。

1984年,撤社为城关区,并在城区析置新华镇,由县直辖。

1988年,撤区建镇,城关区并入新华镇,政区统一。

元代时期,归朝镇境域属罗佐州。

明代初期,并入富州(今富宁县城),设归朝哨,后废。

清代时期,为富州土知州驻地,又设富州汛于此。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土归流,置归朝为第二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区改为仁厚乡。

1950年,设归朝为第二区。

1958年,全区设为皈朝公社。

1961年,复名归朝区。

1969年后,改名为皈朝公社。

1984年,改归朝区。

1988年,改归朝镇。

明代初期,剥隘镇境域置洪邦哨和者仪、者宁、剥隘、那良、百峨5夕。

清康熙年间,添设剥隘汛驻兵。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哨夕,置第四区。

民国三年(1914年),改名第五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区置武英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撤镇置第三区。

1958年,撤区为公社。

1961年,复设区,其管辖范围包括,者桑乡和那能乡在内。

1969年,复称公社后,者桑和那能与剥隘分设。

1984年,公社改区。

1988年,撤区设镇。

里达镇境域,原属富州。

明代末期,划归广南。

民国时期,置区。

1957年,全区划归富宁。

1958年,区改公社。

1961年,并入城关区。

次年复置区。

1969年,区改公社。

1984年,撤社为区,睦伦分出。

1988年,撤区为镇。

明代时期,田蓬镇境域建村。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置田蓬镇。

1958年,建田蓬公社、郎恒公社。

1984年,改田蓬区、郎恒区1988年,改田蓬镇、郎恒乡。

2006年,郎恒乡并入田蓬镇。

清乾隆二年(1737年),木央镇境域为广南府宝宁县木央营。

民国四年(1915年),划归麻栗坡对汛特别区田蓬对汛特别第七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为田蓬对汛金禾乡。

1949年,属田蓬区金禾乡。

1950年,为田蓬区木央乡。

195年,划归富宁县设第六区(田蓬)木央乡。

1958年,为木央公社木央管理区1962年,为田蓬区木央公社。

1969年,为木央公社木央大队。

1984年,改为木央乡。

2006年,撤乡并镇,睦伦乡并入并改木央镇。

宋代时期,板仑乡境域建村。

明代时期,初置板仑哨。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哨设乡,进行改土归流。

民国二十年(1931年),板仑归县城一区所辖的8乡、23镇之一。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称青仑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名孝悌乡。

1949年,建板仑乡。

1953年,设区。

1958年,改公社。

1962年,改区。

1969年,改社1984年,撤社设区。

1986年,撤区建乡。

1988年,正式成立板仑乡。

元代时期,谷拉乡境域属罗佐州。

明代初期,并入富州,并在此设沁村夕,在南部九艽。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土归流,谷拉乡属皈朝第二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在峨村设德化乡、谷桃设连桂乡,俱属皈朝第二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区,上述2乡并为爱敬乡驻谷拉。

1950年,建立谷拉乡,属皈朝第二区。

1958年,析置谷拉公社。

1961年,改谷拉区。

1969年,改公社。

1984年,复称谷拉区。

1988年,区改乡。

元代时期,者桑乡境域属罗佐州。

明代初期,并入富州,设者桑夕和者桑塘。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土归流时,设者桑为第三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为第四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区改为信诚乡。

1950年,建立者桑乡属剥隘第三区1953年,境内分为6小乡,俱属剥第三区。

1958年,各小乡改管理区,属剥隘公社。

1960年,析置者桑公社。

1961年,公社改区,者桑、那能、剥隘合为剥隘区。

1962年,设区辖者桑公社。

1969年,县直辖。

1984年,更名者桑区。

1987年,改设者桑乡。

明朝初期,那能乡境域设那南、那瓜、西宁夕。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夕,属剥隘区。

民国三年(1914年),设乡,属剥隘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置西宁乡(今那共)和那夸乡(今那瓜),属剥隘区,又置致和乡(今江那),属洞波区。

1951年,废西宁乡,那撤依旧,改置那能、六母2乡,属洞波。

1953年,全境统属剥隘。

1960年,析置那能公社1962年,属剥隘区。

1969年,再析置那能公社。

1984年,撤社为区。

1988年,撤区建乡。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洞波瑶族乡境域为齐安团驻地。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为第三区(洞波)齐和乡。

1950年,为第四区洞波乡。

1958年,为洞波公社洞波管理区。

1962年,为洞波区洞波公社。

1969年,改为洞波大队属洞波公社。

1984年,改为洞波瑶族乡。

明代初期,置阿用哨。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哨,并入花甲区。

民国三年(1914年),置阿用乡。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名民乐乡(谷音)。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乡置保,隶平安乡(花甲)。

1951年,设阿用乡,属洞波第四区。

1957年,转属花甲区。

1969年,从花甲区析出,设阿用公社。

1984年,公社改区。

1988年,撤区建乡。

明代初期,置花架哨,罗氏世袭哨官兼云南骑卫。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哨,设花甲乡,隶第一区。

民国三年(1914年),设花甲为第六区第一乡。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镇平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区置平安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置花甲乡隶洞波区。

1957年,析置花甲区。

1958年,撤区为公社。

1961年,撤社为区。

1969年,撤区为社。

1984年,撤社为区。

1988年,撤区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