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汉旺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汉旺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原为汉旺镇一、二、三居委会,2004年合并选举,改名为集贤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58年由群力村一个生产队、香樟村一个生产队,而组成取名为汉新村。

2003年土地统征经(竹府函〔2003〕5号)文件汉新社区并入第四居民委员会,2004年根据(竹府函〔2004〕2号)文件调整居委更名为汉新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96年以前属绵竹磷肥厂,1997年更名为方大公司,2002年企业破产后移交给汉旺镇,命名为第五居委会,2004年更名为方大社区,2008年因地震,原办公区域全部毁损,现整体迁移至汉旺镇汉旺大街12号,地名沿用至今。

1992年撤乡建镇,换名武都镇,1995年,由马尾街道居委会由马尾乡搬迁至武都山,与之合并改为武都社区居委会,沿用至今。

2020年5月武都村并入。

2012年建成命名并沿用至今。

2020年5月香山村并入。

1949年12月解放前夕为第6保,解放初为农协6分会,1952年土改建政时名清农村,1955年合作化时名中寺小社,1958年公社化时名5管区,1962年改为5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命名青龙大队,1984年改名为青龙村,2007年12月香樟村与青龙村合并为青龙村,2012年3月26日一至六组成立为青龙社区,沿用至今。

1949年解放前为第5保,解放初为农协1分会,1952年土改建政时名五星村,1955年合作化时名徐家坝址,1958年公社化时为4管区,1962年改为4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群力大队,1984年改名为群力村,2008年地震后新城征地全村一、二、三、四、六组,2013年11月改名为群力社区,沿用至今。

2015年10月经绵竹市政府批准成立,沿用至今。

2020年5月8日竹府函(2020)59号文批准,将泉兴社区、川木村合并为一个社区,新社区命名为兴隆集镇社区。

2020年5月8日竹府函(2020)59号文批准,将泉乐村、北辰街社区合并为一个社区,新社区命名为拱星集镇社区。

解放后1950年成立农协会时命名为群新村,1960年公社化时将此村化分为一大队(泉新村)和十大队(白溪口村),2007年12月机制改革由原泉新村与原白溪口村合并,取名群新村,地名沿用至今。

1952年取名2大队,1975年更名为牛鼻村管委会,1984年根据民政部的要求,全国择人民公社为人民政府,管委会为村民委员会,因此改为牛鼻村村民委员会,下分6个小组,2007年与万灯村合并,地名沿用至今。

东林村:1949年12月解放前夕为第4保,1952年土改建政时名四义村,1954年名东林总社,1958年名1管区,1962年为1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东林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名东林村。

普安村:解放前夕为第3保,1952年土改建政时名普结村,1954年名爱国社、仁义社,1958年名3管区,1962年为3大队,1981年命名普安大队,1984年改为普安村。

2007年两村合并,取名为东普村,沿用至今。

1949年12月解放前夕为9保,1952年土改建政时为新建村,1958年公社化时为东风公社兴隆营4管区,1962年改为兴隆公社9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命名为建设大队,1984年改名为建设村,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为第一保,1949年12月解放后成立农协会,1952年土改建政时名市民村,1955年合作化实名白果总社,1958年公社化时名6管区,1962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白果大队,1984年改名为白果村,2007年合并村,白果村与八角村合并后命名为白果村,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