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合江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合江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2019年,撤销合江镇,设立符阳街道,将原合江镇马街社区1至7组、百花亭社区、桂圆林社区、义园街社区、枣林桥社区、建设路社区、菜坝社区、桥凼社区、槽房村、三块石村、魏家祠村、贯湾村、大同村、桥凼村、大水河村、会青山村、山顶上村、天井村、黄溪村和真龙镇聚宝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符阳街道管辖,符阳街道办事处驻新华北路85号。

紧邻长江水道,区域内有工业园区,是合江县水岸港口,故名。临港街道1933年置镇为榕山镇,1958年改榕山公社,1963年复镇,1985年榕山乡并入,1992年化育、进宝2个乡并入。

2019,撤销合江镇,设立临港街道。

将原合江镇马街社区8至9组、石堰村、明家坝村、果园村、金银村和榕山镇联榕坝社区、五里坡社区、兴隆社区、符阳村、张石坝村、凉坪村、高庙子村、塘沟村、雨台山村、荆树村、小洋洞村及点灯山村1组、3至7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临港街道管辖,临港街道办事处驻上街58号。

2019年,设立临港街道,将原合江镇马街社区8至9组、石堰村、明家坝村、果园村、金银村和榕山镇联榕坝社区、五里坡社区、兴隆社区、符阳村、张石坝村、凉坪村、高庙子村、塘沟村、雨台山村、荆树村、小洋洞村及点灯山村1组、3至7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临港街道管辖,临港街道办事处驻上街58号。

望龙镇位于长江上游北岸,隶属合江县,东临重庆市江津区,西临本县白沙镇,南临本县白米镇,北临重庆永川区。

望龙镇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清雍正七年(1729)合江城外为东、西、南、北四个乡,共17支,白沙为上汇支,鹿角为中汇支,望龙、白米为下汇支。顺治13年(1874)鹿角仍为中汇支。光绪32年(1906)改支为区,全县分为17个区,望龙、鹿角为东二区,白米为东一区,白沙为东三区。民国21年到民国25年(1932—1936)白米、望龙为下汇乡,鹿角、印子为中汇乡。民国31年(公元1942年)白沙区划分为白米乡、望龙乡、鹿角乡、印子乡4个乡。

望龙辖区几经变迁,解放初设区和乡镇,全县设7个区,东二区,区公所设在白沙场,辖白沙镇、高陵乡、蟠龙乡、望川乡、鹿角乡、望龙乡、白米乡。公元1951年春,成立乡镇人民政府。望龙区辖望龙乡、回龙乡、鹿角乡、永定乡、印子乡、同心乡、白米乡、得胜乡、新农乡、农民乡。公元1952年底,望龙区为全县的第一区,原属江津九层乡的回龙乡的部分社、望龙乡的部分社、永定乡的部分社均划归望龙区管辖。公元1958年至1961年,全县实行撤区撤镇,望龙乡改为望龙人民公社,鹿角乡改为鹿角人民公社 。1961年全县恢复区公所建制,望龙区公所管辖望龙、白米、白塔、白果、印子、鹿角6个公社。1992年9月撤区并乡建镇,将原鹿角乡、望龙乡合并,成立望龙镇,辖19个行政村。2007年对辖区内的19个行政村进行调整划分为10个行政村、1个社区。

环境、资源与人口

自然环境与资源 望龙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全镇属矮丘宽谷地形,地壳表面母岩分布,以泥质页岩和灰色砂岩为主。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境内有长江黄金水道14公里,深水码头1个,长江环绕,水资源丰富。全年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4℃,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365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

人口 2015年总人口33275人、10898户,场镇常住人口1.2万人。

经济发展

201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0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3亿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2元,比上年增长1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1.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8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9亿元,工业技改到位资金3.7亿元。

社会状况

社会事业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均衡教育达标创建有序推进;成功举办“教育局长区县行”活动;完成中心幼儿园选址工作。积极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5 %内;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申请小额担保贷款120万元,组织开展创业培训1030人,促进成功就业12人,带动就业195人。深入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107人,6177人享受医保住院补偿,逐步健全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救灾救济为主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年无一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禁毒工作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改善,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教育 2015年,辖区内有望龙中学、望龙中心校、梧桐小学等中小学校。

驻地单位 望龙镇人民政府(机关内设机构:党政办、财政所、经发办、社事办、综治办、安全与交通管理中心、计生办、投资促进办、住房与城乡管理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望龙中心卫生院、望龙中学、望龙中心校、梧桐小学、望龙派出所、望龙法庭、望龙供电所。

白沙镇位于合江县城西北部,距县城20公里。东邻望龙镇,西接焦滩乡,北连参宝乡,南与大桥镇隔江相望,部分村社与泸县太伏镇、永川涨谷乡接壤,长江河流经镇境5公里。白沙镇历史文化悠久,亦名上白沙,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合江四大古镇之一,因置镇滨江岸,镇边有白色沙洲而得名。白沙扼长江要津,开发历史久远,隋初形成集市,唐初(618年)至元和十二年(817年),为合江县治所,县治历史长达两个世纪。近代沿革为1933年置镇,1958年改公社,1963年复镇,1986年北寨乡并入,1992年燕坪乡并入。现有镇域面积3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

【环境、资源与人口】

自然环境与资源 白沙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拥有合江县江北地区最高的北寨山,长江流经镇境5公里是江北地区最早的水运码头。合牛路贯穿镇境,农村道路基本实现社社通。

人口 2015年全镇总人口23522人,流动人口6900人。

【经济发展】2015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4.5亿元,同比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92.4万元,同比增长17.4%。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8亿元,同比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同比增长14 %。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0元,同比增长14.6%。全年用于民生投入达到1305万元,约占全镇总财力的45%。

白沙镇工业以白酒、建材、农产品加工为主导,是合江县粮食、黑山羊、生猪、禽类产品、淡水鱼、优质水果的主产区之一。

【社会状况】

乡镇建设 截止2015年累计投入资金1900余万元,硬化道路40余公里;修建便民道12公里;争取小农水项目资金800万元,整治山坪塘42口,维修渠道5公里,新建渠道8公里,新建蓄水池52口,为灵丹村、岐山村争取新村建设资金200余万元。完成全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用电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社会民生 持续实施教育强镇工程,每年补贴学校、边远地区教师30余万元。积极为白沙中心校和燕坪小学争取项目资金累计达1000余万元,镇中心校成功创建泸州市乡村示范学校。与参宝镇共同投资150余万元的垃圾处理场,一举解决了困扰白沙镇长期在长江边倾倒垃圾的问题。投入200余万元对场镇进行绿化、亮化、美化,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整合交管、城管、治安、食药监等力量,探索组建综合执法队伍,城镇秩序井然。投入近400万元新建燕坪敬老院,60余名“五保”老人迁入新居。.

文化体育 建成了500平方米的法治教育基地和禁毒基地,建成了400平方米的文化站,为每个中心村、聚居点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教育 白沙镇现有白沙中学、白沙中心校、高洞小学、燕坪小学等中小学校,在校师生近8000余人。

医疗卫生 镇中心卫生院有80张床位,达到了一级乙等综合性卫生院标准。新建民营医院一所,有70张床位。

【名胜古迹】白沙镇现有市级文物保护点2个(白沙老街、仙泉酒窖池群),县级文物保护点4个(北寨山庙遗址、道化岩土地庙、刘柄墓、候腾科秦氏墓)。

白沙老街 白沙老街保存较为完整,街区的明清古建筑保存率达80%以上,具有原生性、真实性,是长江上游明清滨江场镇建筑的实物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明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历史信息。

北寨山老庙 北寨山的老庙最早建于汉代末,其规模不断发展,到唐代时已蔚为大观,后来发展到占地4000多平方米,有东皇大雄宝殿、佛祖殿、代朝殿、逍遥殿四大正殿,两厢有观音殿、地藏王殿、十二殿等,是道教佛教合一的寺庙,历来香火旺盛、远近闻名。1000多年间,因天灾-,老庙历尽劫难,曾几度毁于火灾后几度重建,“文革”期间几乎全部被毁,被办成村小多年,现在能看到气势恢弘的庙宇为最近一两年内在原址基础上按照原来的布局和规模重新修建,仅存少量残破的柱基和石碑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保留着真正的古迹。

禹王庙 禹王庙是为纪念大禹治水、祈求风调雨顺而建。相传从前白沙年年遇干旱,民间有“白沙乱石滩,十年就有九年干”的说法,百姓常年缺雨少水,庄稼欠收,后来百姓筹资修建了禹王庙。

2019年,撤销参宝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白沙镇管辖,白沙镇人民政府驻人和路1号。

先市镇位于合江县域西南。距合江县城22公里、黔北重镇赤水市21公里。幅员面积62.4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4.36万人,城镇人口1.3万人,系省级试点小城镇,系省级文明单位。

先市镇据载建于晚唐,距今已有一千余年。此前早有先民繁衍生息,他们自创了一种名为“杞酱”的美味食品,自给之余销到境外。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时任合江县令的先汪对杞酱情有独钟,成为生活之至爱,临终前嘱葬产杞酱之地。后人遵嘱,将其由故居观音溪(今合江县焦滩乡)远葬于县西五十华里孝禅寺侧(《先氏族谱》同治二年版记载)。古之市乃商品集散交易场所,有市无名。为官清正、政声卓著的先汪葬于此,老百姓因人而名,先市之名由此而来。

1992年,撤销区建置,新殿乡并入先市镇,先市镇共计19个行政村,146个村民小组。两个社区和5个居民委员会。2007年,村级规模调整,19个村合并为12个行政村。

【环境、资源与人口】

先市位于东经105度48分,北纬28度49分,长江之南,美酒河赤水河畔。属南亚热带温湿型气候,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暖和,夏季炎热,冬无严寒,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位置优越,交通便捷,2016年常住人口12985户,39426人。

【经济发展】

2016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工业增加值1.7亿元。

【社会状况】

文化体育。在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筹资余20万元,重树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新建文化休闲广场2个,体育健身场地6个。每年定期举办“五月的花海”文化艺术节、“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12.9” 学生-等系列活动,弘扬社会主旋律。

教 育。2016年投资1000万元的先市职业中学教学大楼已破土动工。投入520万元新建的先市中心幼儿园主体已完工,投入600万元,新建、改扩建教育教学项目2500平方米, 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硬件设施建设,教育教学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医疗卫生。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提高。新扩建医疗用房70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6个,引进民营医院1所,先市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建为AAA(3A)级预防接种门诊,打造合江县乡镇卫生院首个“牵手”门诊,系一级甲等综合性卫生院。

【名胜古迹】

大佛寺、合龙桥。位于先市镇西面约1公里的合龙溪边,始建于清代。寺为法王寺的支系,民间捐建自建。为一进院落三合院式布局,建筑在山壁,穿斗式梁架结构,形制古朴,现阁尚存。合龙桥为合江建筑最早、跨度最长的单拱石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史悠久,传说众多,文化内涵丰富。

先市酱油酿造陈列馆。占地面积较大,历史悠久,传统酿造工艺保存完好,现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列品种繁多,文化内涵丰富,是长江上游地区酱油酿造工艺展示的唯一场所,极具观赏、游玩、考古价值。

先汪墓。位于先市场团结路。先汪为唐朝神童,三岁能背《四书》、《五经》,陪皇子17年,21岁任合江县令,老年在笔架山教书,死后葬于此,是川南先氏家族的始祖,是先市镇名称的由来,其一生写了近百首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首,是四川的历史名人。

明清古寨。在现先汪墓以下区域,古楼“紫来楼”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内楼“拱赐”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民国和解放后被毁坏。相传古寨建筑艺术考究,结构独特,共有楼房54间(内楼18间,外楼36间)、水井3口(内楼1口,外楼2口);首层为生活居住,二楼储备粮草杂物;寨中心广场埕心用鹅卵石砌成一直径约2米的阴阳八卦图,内楼设祖厅一间,用于安置家族先祖灵位供后代子孙祭拜;祖厅为独特的双层屋顶结构,中间夹层可容40多人应急藏身。整楼防御功能齐全,易守难攻。外墙用特殊成份的三合土夯筑,构成平面多角圆形,墙角之间用铁链钩接连成环形整体,内隔墙则用田土夯筑,墙体厚而坚实;各楼房后墙上方均开一枪眼,外楼大门两侧各开一土炮眼,内外楼门门板坚厚牢固,上方各开一泼水孔,当遇外敌火烧楼门时可往外泼水灭火,楼内各住户门前还筑有一个平时积蓄粪水和雨水的方形坑,以应急灭火时补充井水之不足,可见造楼者其时的用心和智慧。民国期间,刘伯成元帅来先市招兵筹款,在此居住半月有余,对此环境十分满意,曾说,另日再来。

古街古镇。先市古镇始建于唐朝德宗年间(公元758年),历史相当悠久,是合江的“四大古镇”之一。原有九宫八庙,现大多被毁坏。现存的拖场坝、十字街还有清末民初风格,具有古镇风貌。现存两处清康熙年间牌坊,极具文物价值,滨江古盐码头、古渡口、古盐坊、古染坊、古剧院可恢复重现。

抗日英雄纪念碑。位于现先市中学内,始建于1937年,是先市地区积极支持抗日救国的壮举,极具教育性和社会性。2015年8月,恢复重建。

古战场遗址。石达开战场遗址——位于先市镇赤水河边。相传石达开曾率军在此联营十里,据守备战,但因清军众多,失去后方支援,而退到赤水河以南,后又两次在先市渡过赤水河,欲攻占合江北上而不得,最后被清军追击,只得沿赤水河而上,进入贵州境内。保粮拒匪战场遗址——位于先市镇粮站一带,相传真龙支部领导的西乡联防大队为保卫西乡与鼓楼山土匪在此多次展开战斗。

尧坝镇是四川省文化先进镇,泸州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四川省文化模范地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

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尧坝镇位于川南黔北结合部,地处东经105°42′,北纬28°45′,处于泸赤路(泸州——赤水)中段,距合江37公里、泸州22公里、赤水27公里。尧坝镇辖白村、团结村、井桥村、向石塔村、鼓楼山村、上湾村、识字村、仙顶村、天堂坝村、尧坝社区等9个行政村及1个社区。

环境、资源与人口

自然环境与资源 尧坝镇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山水纵横,素有“彩林之乡“之美誉。2015年全镇有耕地面积2.2万亩,水田1.8万亩,常用耕地面积2.2万亩。镇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33公里,距合江县城37公里,成自泸赤高速尧坝站设有出口,群众外出非常方便。

人口 尧坝镇全镇幅员面积6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3万。集镇面积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0人。

经济发展

2015年,全镇总产值5185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002万元,人均纯收入12060元,有乡镇企业25个。

第一产业 截至2015年,全镇广泛引进种植优良品种、特色蔬菜,协助各村抓好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农机设备维修、科技培训种植养殖户等服务工作。改造了农田水利设施。全镇先后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产业发展项目”。退耕还林2750亩,共种植荔枝15000亩,真龙柚7500亩。

第二产业 受国家政策影响,辖区内小水泥、小砖厂等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已全部关闭,工业比重逐渐减少,仅剩少数几家酒厂和食品加工企业。

社会状况

乡镇建设 截至2015年,新镇建设累计投入4.3亿元,拆迁面积16万平方米,完成行政、住宅、商业建设面积29万平方米,水电暖配套设施齐全,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道路硬化12公里,移动、电信网络覆盖全镇,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话;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有农行、邮政等金融机构;组建专门的环卫清洁队伍,配备了30名保洁员。建成了垃圾中转站,实现了垃圾不落地管理。

文化体育 建成了200余平米的文化活动场所和图书室,新建了室外体育健身场等服务居民的配套设施。

教育 在新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对现有的学校、医院等进行了改扩建。新镇中学容量达到1000人,小学容量达到800人。

医疗卫生 镇卫生院拥有60张床位,达到了一级甲等综合性卫生院标准。

名胜古迹

尧坝旅游资源丰富,有长1000米的青石板古街、市级保护文物古民居群和明朝古庙东岳寺、清嘉庆建筑大鸿米店、清代进士牌坊、神仙古洞、尧王古墓等古代建筑。同时植被完好,山水纵横,四季繁花争艳,景观奇特,素有“彩林之乡“之美誉。有风景秀丽和历史文化厚重的风景名胜古楼山、仙顶、衫林大峡谷、十里麻竹长廊、24个半边山、24个望娘滩、川南剿匪古战场、三关五寨、大岩居、仙鹅湖等重要文物海外景物奇观。民间传说众多,聂郎出世、刘珍望母、白猿献果、尧王数山、九龙聚宝等数不胜数,广为流传,引人追思,引人追寻。尧坝有道不完的传说,有写不完的风景。

古街道 街道始建于明代,续修于清为南北走向,长1000米,宽5米。街面弯曲成S形,采用山区青石板和长条石镶嵌而成,跌宕起伏,无梯步,能通行车辆。北街是由周其宾为代表的周氏家族修建,南街是由武进士李跃龙为代表的李氏家族修建,素有周半场,李半场之说。

古民群居 位于古街道两旁,有小青瓦房屋200余间。上街房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下街房宁静平和,瓦脊成一线连贯,形成有节奏、有韵律的民居群落。家家有巷道和天井,户户有木楼,房屋进深一般为四至六间屋,房后有小路与水井相连。墙壁为夹竹蓖、古朴的木板壁或厚实的大方砖壁。墙角随处可见石雕、石狮等。古居民群中,李跃龙公馆、周其宾公馆、凌子风故居、李子英故居等建筑仍可寻觅,拍摄影片所留下的“兴顺号”、“火神庙”景点还完好保存,茶馆、染坊、酒肆、客栈、戏楼、石雕、木雕、窗棂、亭台等无不古风遗存。虽历经几百年风雨,仍古色古香,以其宏大的规模和完好的保护程度,被众多专家所关注,清华大学古建筑著名教授陈志华称之为“川南古民居的化石”,1993年被列为泸洲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士牌坊 坐落于古街最南端,为尧坝古镇标志性建筑。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皇帝嘉奖庚午科进士李跃龙而御赐建立。牌坊雕刻精美,匠心独运,坐北向南,条石结构,三重檐四柱三间,斗拱歇山式建筑,通高7.8米,面宽8.8米。牌坊上匾额、题对保存完好,一、二重檐上题有“营守府”、“赐进士第”字样。

东岳庙 位于古镇中央,临古街道,依九龙聚宝山而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清康熙三年(1664),邑人杜天福募众增修,清嘉庆元年(1796)邑人陈以尧募众重修。庙前有火神庙墙,旁边有一灯杆,高近二十米,上挂十二盏玉皇灯。古庙呈阶梯形,从古街道到庙顶高差近50米,大体分为三级。庙内有戏台、灵官殿、东皇殿等建筑。1993年被列为“泸洲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鸿米店 清嘉庆年间武进士李跃龙所建,为古镇标志性建筑。米店临街,依偎在老街中段的小山丘上,坐东向西,占地约800平方米,为江南风格的全木质建筑,分上下两层,为雕栏穿花结构,里面是宽敞而典雅的天井,天井两边是相依环抱的走廊,廊道雕梁画栋、精致典雅的楼阁,峥嵘轩峻、古色古香。米店两侧高耸的封火墙完好如整,独具一格。著名导演黄健中在此执导拍摄了《大鸿米店》影片。

九支镇地处合江县西南部、赤水河西岸,东与贵州省赤水河隔河相望,南与赤水市大同镇和本县五通镇接壤,西靠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北与本县至二里乡相连,行政区域面积122平方公里。九支镇汇聚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古夜郎道的重要驿站,巴蜀文化和高原文化相互影响的交融点,川黔两省经济交流的重要商埠。历史上九支行政区域几经更迭,现九支镇系2006年8月份收口乡并入九支镇组建而成,辖月台、徐家祠、文化、安居、夹子口、柏香湾、盘龙山、赵岩、羊蹄、文昌宫双桂12各村及华剪坝、安居坝2个社区。

环境、资源与人口

自然环境与资源 九支镇自然资源丰富,是赤水市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2016年,全镇有耕地面积□亩,水田□亩,水浇地□亩。2016年,常用耕地面积□亩。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和国道546、省道311、438穿境而过,九支集镇距合江县城57公里、泸州48公里、重庆105公里,融入泸州半小时、重庆1小时经济圈。

人口 2010年,全镇有人口4.9,城镇常住人口2.7万人。2015年,全镇人口5万人,集镇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2.8万人。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截至2015年,全镇全面完成小农水建设项目,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率达9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农机化水平达到50%以上。在七丁村新发展楠竹等优质竹基地2500亩;新建优质竹示范基地2000亩;低效竹林改造1500亩;在月台村、羊蹄村规划新发展桃李、草莓等1000亩;在赵岩村新发展油茶基地1500亩。在赵岩村六角井新建观光休闲农旅基地,继续完善打造安居村雪山飞狐观光休闲农家乐和柏香湾村舒氏观光休闲农家乐。

第二产业 到2015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家,201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62亿元。宋袁食品厂、国翁酒厂等骨干企业稳步发展。五年累计引进投资项目□个,实现到位资金□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3.4亿元。

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安居村雪山飞湖、柏香湾村舒氏观光休闲等项目顺利推进。支持镇内宾(旅)馆、餐饮行业提档升级,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年均增长7.6%。新发展汽车销售及服务门店32家。-商品房购房鼓励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新建商品房3.2万平方米,销售2.3万平方米。

社会状况 先后获得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镇、国家重点小城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镇、四川省“十二五”商贸型重点镇、四川省经济实力500强乡镇、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乡镇、四川省商贸重点镇、省级卫生镇等称号。2015年2月,被列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建制镇示范试点镇。

乡镇建设 投入4000万元,建成长1.8公里产城通道,对城镇8.9万平方米的街道实施“白加黑”改造,实施4500平方米道路两侧绿化提升工程。投资800万元,将自来水厂从日供水2000吨扩建到10000吨,配套建设管网15公里。通过公开竞标,将场镇23万平方米的环卫保洁服务外包给物业公司,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提高了服务水平。投入360万元,在建成区范围内增设路牌、路标、交通标识标志、导向牌116块,人行护栏3600米。公开招聘城管队员12名,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完善集镇街面标线设置,科学设置停车位。升级改造占地300平方米的九支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投资300万元,在主要街道及广场、市场等重要节点增设高清监控探头50个,组建30人的巡防中队,开展24小时巡逻。新建占地2000平方米的综合市场1座,引导坐商归店、流摊入市。引导会资本投入200万元建成公交站台20个。文化体育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先后参加合江县农-动会等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

医疗卫生 积极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九支中心卫生院升格为合江县第二人民医院。

名胜古迹

周祠 于1928年7月(农历5月)落成,其建筑十分壮观,“睹楝宇翠飞,施丹青而焕采,琴瑟钟鼓,令人有起敬孝之心焉”。今登楼凭栏远眺,乌蒙远山叠翠高耸;滔滔赤水河金波粼粼;安居十里平坝,稻海麦浪,阡陌纵横,竹树丛中,鸟声啾啾,虫鸣唧唧,云霞共欢,群山应答。真是“风水宝地”。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九支周祠,是我市宗祠中保存基本完整的祠堂,是研究民俗风土,封建宗教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周祠以其独特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享誉川南,且地处川黔交界人流汇集的九支镇,其旅游价值不可低估。

2019年,撤销五通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九支镇管辖,九支镇人民政府驻广场路93号。

凤鸣镇地处川南边陲,属盆周山区镇,北距合江县城16公里,西北距泸州市区62公里。县境内与车辋镇、实录镇、虎头镇接壤,东南面与贵州省赤水市的白云乡、旺隆镇、天台镇毗邻,习水河流经境内东北部。幅员面积126.5平方公里。2015年末辖梁都坝、牌坊、新胜、双凤、海棠、文理、九层、瓦窑、凤凰、金龙湖、茅山、朝阳、新洋、黄金湾、农化等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80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下设7个居民小组。

环境、资源与人口

属亚热带温湿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常年平均气温在18—22℃左右。2015年末总人口3.7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0.35万人,流动人口0.4万人。

境内地下资源主要为页岩,可采储量为200万立方米。

经济发展

2015年财政总收入3383.0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29.62万元。从各种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8.06万元,增值税59.26万元,企业所得税23.33万元。

第一产业:在农业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新形势下,集中在牌坊、新胜、黄金湾、农化、文理等村种植荔枝8000余亩;在之字滩至金龙湖公路沿线种植楠竹1500亩,优质杂竹8500亩;在朝阳、凤凰等村连片野外种植金钗石斛3000余亩。完成现代农业项目,整理土地达6500亩,为机械化耕种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广“互联网+”,探索电子商务,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商贸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引入田田圈电子商务营销店,并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第二产业: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3家、批发零售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96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5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亿元。

社会状况

乡镇建设 居民用水普及率100%;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镇,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话;有供电所1个,小水电站4座;有农商银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新建成了垃圾中转站2座,村级垃圾收集柜46个,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建设9000平方米综合农贸市场1个,有效改善场镇占道经营问题;实施农网改造9个村,新建高低压电线300余公里,有效提高居民用电质量;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在茅山、农化、牌坊等村安装自来水管道37公里,有效保障居民饮水安全。2004年6月建成凤鸣客运站,日发客运汽车72班次,日均运量1600人次。境内有县级凤合路长4.2公里、凤车路长12.6公里;新建泥结石公路195公里,全镇共达到225公里;通村水泥路31条87公里,全镇共达到94公里。其中,改建省级联网公路凤鸣至贵州5.5米宽7公里,完成安保工程15000米和两座公路桥建设。

文化体育 2015年末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处,新建了篮球场及室外体育健身场等服务居民的配套设施,广泛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

教育 2015年末有幼儿园4所,小学4所,初中1所。

医疗卫生 2015年末有卫生院1个,红十字医院1所,有村卫生所18个。

自然人文景观

有“高原平湖”金龙湖、千手观音、明代石狮子、滩子上“天下奇观”流杯池和之字滩节孝牌坊等。旅游资源丰富,“金龙湖生态旅游景区”,藏在深闺人未识,开发后是距合江县城集水域和原始森林最近的景区。2014年金龙湖被评为四川省最美人工湖、“最佳自然博物馆”称号。

榕山镇始建于宋代,又称王场,地处川黔渝结合部,位于合江县城东偏北的长江下游南岸。

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榕山镇地处川、黔、渝结合部,距离县城11公里,位于合江县城东偏北的长江下游南岸,水陆交通便捷,有黄金水道12公里,合渝路、宜泸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幅员面积87.99平方公里。镇内金融机构健全,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在此设立分支机构,是中国西部化工重镇,四川省卫生乡镇。1933年置镇,1958年改榕山公社,1963年复镇,1985年榕山乡并入,1992年化育、进宝2乡并入。1997年,面积92.5平方千米,人口4.6万。2002年,面积92.5平方千米,辖21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4个居委会,总人口47406人。2004年,面积92.5平方千米,辖21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总人口47613人。2015年,集镇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常驻人口2.8万人,辖12个行政村,3个社会居委会,总人口5.2万。

环境、资源与人口

榕山镇自然资源丰富,有肥沃的耕地,农产品资源丰富,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油菜、红苕、生猪、家禽、蔬菜等,主要水果有荔枝、柚子、青果等。全镇有耕地面积28995亩,水田24492亩,旱地4503亩。2015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4万亩,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达2.2万吨。种植蔬菜1.6万亩,实施蔬菜示范面积1500亩。种植玉米5100亩,油菜800亩,马铃薯3100亩。镇政府距离所在市市中心46.7公里,距离合江县城11公里,合渝路、宜泸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在境内设有高速路出口,场镇到合江县城有直达的公共交通,并且福宝、白鹿、榕佑、自怀等到合江县城的汽车也途径境内,交通十分便利。

人口 2015年常驻人口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万人,总人口达5.2万。

经济发展

2015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5.9337亿元,招商引资8.32亿元。全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4075万元,实现GDP 1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58元。

第一产业 2015年在梧桐山地、回洞桥村、进宝村营造短周期工业原料林1500亩,改造竹基地2000亩,全年出栏生猪4.1万头,新发展规模养猪场1个,巩固规模养猪场2个,出栏牛6200头,羊9500只,林下养鸡25万只,完成水产品600吨,草莓50亩。按照三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模式,完成新村建设详细规划2个村,其中完成镇级新农村示范片2个,分别是小洋洞村和进宝村,连片种植主导产业荔枝2000亩,真龙柚2000亩。

第二产业 榕山镇作为传统的工业强镇,是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的核心区,境内现有工业企业70余家,个体工商户上千户,有年产52万吨尿素、30万吨合成氨的化工企业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1,4--的四川天华富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年产3万吨三聚氰胺的四川锦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及议中管业、三木集团公司、天宏制品厂、天宝公司、凯添能源公司、丽川木业公司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酒内企业2家,商贸物流企业10家。

第三产业 我镇正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努力实现境内企业的转型升级。

社会状况

榕山是中国西部化工重镇,全国工会百佳示范乡镇、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四川省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省级卫生乡镇。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15年底硬化水泥路15公里,新建泥结石路并验收40公里,完按照“三同时”要求和应设尽设的原则,投入150万元用于安装公路安保设施和标牌标识。加强了对安全饮用水的管理,榕山、天润公司供水站水质达标合格,维修整治山坪塘21口,整治小二型水库一座,维修渠系31公里,新增有效灌面3000亩,新增节水灌面4000亩,落实了防洪抗旱措施,全年无不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改造修复提灌机具110台,完成购机补贴10.66万元,实施新修机耕便民道40公里。

文化体育 全镇12个村都建有农家书屋,藏书上万册,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务生活。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在梧桐山村、符阳村、联榕坝社区、文化广场和机关院坝安装健身器材,方便干部群众健身锻炼。

科技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教师节对优秀教育工作者奖励慰问,投资221万元的榕山镇幼儿园和中心幼儿园已经通过财评和招标,即将动工。

医疗卫生 镇内有中心卫生院1 所,精神病医院1 所,村级卫生医疗站20个,医务工作者100 余人。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工作,凉坪、小洋洞村成功创建我省级卫生村。

2019年,撤销榕右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榕山镇管辖。调整后,榕山镇辖原榕右乡和梧桐山村、回洞桥村、进宝村及点灯山村2组、8至13组所属行政区域,榕山镇人民政府驻高坎路198号。

白鹿镇地处合江东大门,由原白鹿、水竹、马庙乡合并而成,与重庆江津市接壤,距重庆市区120公里,距泸州60公里,距合江县城30公里,镇域面积77.1平方公里。2010 年,白鹿镇辖大山村、柏松村、两重滩村、楠木村、望城村、水竹村、尹坪村、江合村、袁湾村、邓家坪村、马庙村等11个行政村及白鹿1个社区。白鹿镇位于合江县东北部,交通十分便捷。东、北靠临重庆江津区,西、南邻接本县榕山镇和甘雨镇,是合江出川入渝的东大门,也是国家级风景区佛宝森林公园的必经之地(辐射大小漕河片区6个乡镇,共20余万人口),距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福宝古镇仅22公里,到4A级国家森林公园——玉兰山景区44公里、自怀景区56公里,是合江东线旅游的重要节点。有泸渝高速、合渝路、合溪路、合福路穿境而过,距重庆三环高速仅10公里,到重庆市核心区120公里,即将建设的高速路福宝互通和G353一级路绕场而过。

环境、资源与人口

自然环境与资源 白鹿镇自然资源丰富,内多为浅丘,海拔高度200-550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300毫米以上,无霜期长达345天。白鹿镇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水藕、豆类、柑桔、荔枝、真龙柚、佛手、茶叶、花椒、竹木等。境内有大小河溪12条,有天然气井14口,森林覆盖率54%以上。白鹿镇农业基础深厚,目前有速生桉基地30000亩,台湾桤木基地10000亩、真龙柚基地5000亩、水藕基地2500亩、藤菜制种基地1000余亩,旺达养殖场是合江第二大生猪养殖基地,淡水养鱼产量占合江市场的半壁河山。白鹿镇极具旅游开发潜力,古街建筑群江西会馆、施公馆、邓家祠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俗文化傩戏、牛灯、莲枪等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十分活跃;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8家,天然饮食马庙河鱼名扬省内外,百合土鸡汤在中央2台进行了专题报道,绿壳鸡蛋远销北京、台湾等地,特色旅游商品葛根面供不应求。

人口 总人口40562人,其中农业人口34998人。

经济发展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61474万元,一、二、三产业比为28:27:45。预计到2016年底,全镇生产总值406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0万元,工业产值64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5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3万元。

第一产业:面向国内市场特别是重庆这一特大市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打造以鲜花、有机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经济林、规模养殖等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形成一年四季观花赏果、采摘体验、民风民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重要目的地。

第二产业:依托临港工业园区、金桂工业小区,大力招商引资,力增在飞地工业发展方面求突破,为长远发展打基础。充分发挥白鹿镇在外成功人士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归雁经济、总部经济。同时,大力发展以手工葛根面、绿壳鸡蛋、百合等特色品牌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就业空间。

第三产业:依托自身良好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建成合江东线旅游集散地。同时,积极发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产业,加快建设为合江东部商贸物流重点镇。

社会状况

近年来,白鹿镇先后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乡镇、市级依法治理示范镇、全县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基地;镇中学连续两年名列全县乡镇中学考核一等奖第一名,镇卫生院被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誉为“乡镇卫生院的一面旗帜”。

乡镇建设 完善集镇规划建设,规范场镇卫生和建设秩序,通过马庙河提水、楠木林水库改造等方式千方百计解决场镇饮水问题;抓好古街资源保护与开发,正在进行传统村落的申报和省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逐步增强中心场镇发展的张力。

文化体育 建成了300余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场所和图书室,新建了篮球场、门球场及室外体育健身场等服务居民的配套设施。

教育 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办学条件不断加强,镇中心幼儿园办学条件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各中小学课堂改革成果显著,白鹿成为全市仅有的2个全镇整体推进课改的乡镇;镇中学成为泸州市基层教育和课改的一张名片,连续两年获得全县乡镇中学考核一等奖并成为泸州市教学结构改革先进学校,在近期完成校园内“钉子户”的搬迁后,镇中学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医疗卫生 白鹿卫生院成功升格为合江县中医医院白鹿分院,康复中心医养结合的发展模式得到广泛认同。新建成两个农村幸福院和两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成功申报成为全市养老改革试点镇,并作为全市的样板。

名胜古迹

白鹿镇极具旅游开发潜力,古街建筑群江西会馆、施公馆、邓家祠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俗文化傩戏、牛灯、莲枪等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十分活跃。

一、位置境域与建制沿革

甘雨古镇位于合江县城东北部,古镇原名干坝子,因常旱,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场上建禹王庙祈雨,雨大沛,遂将干坝子更名为甘雨。

甘雨民国22年(1933年)置乡,辖18个保。1950年1月成立甘雨乡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甘雨公社,1983年11月恢复甘雨乡人民政府,1992年撤区并乡建立甘雨镇,镇政府驻地甘雨古镇。

合江县甘雨镇距合江县城27公里,与合江县的福宝镇,榕佑乡,榕山镇,白鹿镇,南滩乡等乡镇接壤,白阳桥至玉兰山旅游快速公路贯穿全境。全镇幅员面积82.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37个农业合作社。是合江县城至国家级旅游区福宝、自怀的必经之地,历来是福宝、自怀两个方向9万多人口的商贸集散地,个体工商户云集。

二、环境、资源与人口

自然资源 甘雨镇资源丰富,产楠竹、茶叶、干鲜果、荔枝、中药材、生猪、山羊等。其中莲花岛的荔枝种植荔枝1400多株,品种多达13个,每年产荔枝3—5吨,莲花岛的荔枝,有的是全县仅有,全市少有。莲花岛荔枝的味美,驰名全国,是迎亲访友的佳品。现已投产挂果,成为四川省最大的荔枝母本园。经济林木20多种,竹类30多种,中药材800多种,其中,甘雨镇(吊兰花)为全国正宗产地,是十分珍贵的珍稀药材。还有大量的人工种植药材,是黄柏,杜仲的主产地之一。甘雨镇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日照1295小时,年降雨量1360毫米,海拔高度约420米,森林覆盖率42.6%。已硬化完成的甘玉路甘自路形如“人”字,横贯于甘雨镇。茂盛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方便的交通,为福宝的交通,为福宝国家森林公园作好铺垫。

人口 2015年户籍总人口30563人。

三、经济发展

201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亿元,增长16.5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2.5万元,同比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12032元,增长12.8%。

四、社会状况

产业发展 全年完成荔枝林下管护3000亩、粮食优质高产示范5000亩。引进业主投资成立甘雨镇兴茂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流湾村采取“专合社+农户+超市”模式定植“半边红”李子等名优水果30000余株700余亩,三年即可挂果投产,由专合社收购包销,带领2000农民发展致富;成立太庄农业专业合作在庄子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发展脆红李完成定植,学堂村流转土地发展花卉200余亩初具规模。

社会民生 大力开展教育、文化、体育、广电、医疗、卫生、计生、民政等各项社会事业,发放城乡低保、城乡五保、农村孤儿、优抚对象等的生活补助金150余万元,自然灾害救灾救济金20余万元。

城镇建设 投资220万元公办敬老院搬迁入驻。投资近1000万元的学校医院项目开工建设。投资600万元的中心幼儿园已完成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镇“五乱”得到有效治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全镇藏书近9000册,全年免费向群众开放;农家书屋实现11个村、1个社区全覆盖;无线广播实现11个村全覆盖;村村通直播卫星安装4920口,实现村、社、院落全履盖。

甘雨的山,层峦叠嶂,形象万千,甘雨的水,沁人心脾,清澈见底。甘雨的鸡公嘴,犹如一只雄鸡,叫醒沉睡的大地。而鸡公嘴的背上,是有近百年的佛教祠庙,祠庙内钟声阵阵,使人精神振奋,清洗凡尘,庙内十八罗汉并排两边,个个形态怪异,让人感叹工匠们的高操手艺,鸡公嘴夏天的风,将吹去你的疲倦,让你有改头换面之感,是夏天乘凉的理想境界。甘雨的水,是山水,泉水,大小漕河的水,汇于甘雨,丰美的河鱼,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是你的美味佳肴。当你乘车进入甘雨时,一经过牛路碑(地名),连绵不断的山跃入眼前,犹如一幅画廊,尽显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拉开佛宝国家森林公园的序幕。

一、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福宝镇位于四川省合江县东南部,地处川黔交界,四川盆地南缘,距县城42公里,四面环山,是国家级富包森林公园的门户。行政区域面积267.9平方公里。福宝最初的名字叫新场,到清康熙时庙宇增多,称佛保,意为“佛祖保佑”;乾隆年间有人在修建庙堂的时候挖得一个巨大的卵石,镇民视之为宝石,于是将佛保改称佛宝,意为“佛祖赐宝”;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过上了幸福生活,将佛宝改为福宝,意为“福天宝地”。1992年修竹、粟子、元兴、骑龙庄4乡并入,至今福宝镇辖区共有红岩、鲤鱼、高村、鹿鸣、打撮坝、聂石坝、鹤招岭、骑龙、渡口、大亨、岩口、福田、穆村、杨塝、燕口、互爱、硝岩、铜鼓18个行政村及回龙桥、天堂坝2个社区。

二、环境、资源与人口

自然环境与资源 福宝镇属亚热带气候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带。镇内天然物种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桫椤、水杉、红豆杉等。野生动物种类多,有豹猫、野猪、猴子、山羊、竹牛、竹鸡等上百种,被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5年,全镇有耕地面积27060亩,水田13316亩,常用耕地面积20448亩。镇政府距离县城42公里,2015年新修白福路,路况良好,交通便利,每天有至少20趟客运车到合江县城,群众外出非常方便。

人口 2015年,全镇有13332户、38294人。非农业人口 28524人,实有劳动力18529人,外来人口645人。

三、经济发展

2015年,全镇总产值35408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890万元,人均纯收入12027元。

第一产业 我镇坚持以“组团发展,区域连片,打造特色,形成产业”为导向,带动特色产业的发展,走农业、旅游相结合的道路,推动经济的良好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镇已定植6000亩荔枝的管护,巩固晚熟荔枝2500亩,做实晚熟荔枝的产业发展;打造“天堂坝杨梅园”10000亩,提升杨梅综合效益,对杨梅进行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10000亩,加快金钗石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打造特色农业产品,打造当地特色品牌,带动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抓好了全镇的病虫防治、动物防疫、农技种植培训等服务工作,改造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成了基本粮田建设项目。退耕还林18896.2亩。

第二产业 由于福宝辖区内发展第二产业资源少,仅有几个小型发电站,竹木加工厂。

第三产业 福宝借助天然的地理优势并抓住能投集团开发福宝景区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出了实施旅游兴镇战略,把福宝风景区建设成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重要景点,建设生态旅游强镇。

四、社会状况

福宝镇先后被评为评为 “生态旅游百佳乡镇 ”、 “ 四川最美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泸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国国家森林公园”、 “宜居小镇” “ 十大魅力乡镇 ”。

乡镇建设 2015年,全镇投入资金 273元,加宽硬化道路8.1公里;移动、电信、联通网络覆盖全镇,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话;完成了6口病险水库整治,基本保证了全镇安全饮水建设;全镇完成了所有村农网的改造,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用电质量;全镇有信用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财政投资208万元改造福宝场镇排污网,投资411万元用于古镇保护设施建设,美化场镇环境。

文化教育 在各校建成漂流书屋、书香角,实现了图书的“二级”管理和“三级”开放模式,逐步形成书香气息、快乐阅读的特色学校氛围,给每村配齐了电脑、音响、农家书屋,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医疗卫生 全镇有中心卫生院和古镇医院两家医院,共拥有 114床位,达到了基本的医疗卫生水平。

五、名胜古迹

福宝镇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福宝古镇的魅力在于它的文化蕴涵。张爷庙、万寿宫、惜字亭及古镇居民,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福宝镇保留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高胜山歌、民间器乐演奏、传统灯戏、狮子翻高台、猴子爬高竿、傩戏等民间艺术。同时福宝也孕育了穆青这样一位英雄人物。

回龙街 福宝镇现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街,沿回龙桥而上,在大青石铺成的街道两旁,民房一间靠一间、大小不一,形成九龙巷、刘家巷、包青巷、柴市巷、鸡市巷等五条巷道,街道全长450米,宽1.5--8.0米,是当时最热闹的繁华地段,并有回龙桥、三宫八庙、惜字亭等古建筑掩映其中。

回龙桥 建于道光二十年,全长25米,桥面宽4米,拱高6米,桥的中央部位镌雕有一条龙,桥中挂有剑,雄跨于白色溪上(回龙河),桥街全用大青石铺就,栏杆是大青石雕刻成歇山式房顶式样,是当时福宝大漕河唯一的一座石拱桥。

惜字亭 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天中月,共六层八方,仿八卦图型,高八 米,每层每方都刻有深浮雕图案,且不相同,是"天后宫"烧钱化纸的地方,所以又叫"字库",俗称"化钱炉"。

三宫八庙  清源宫、万寿宫、天后宫、五祖庙、土地庙、张爷庙、禹王庙、火神庙、灯棚、王爷庙、观音庙。布局合理,且格局基本完好,大都设有戏楼、厢楼、天井、板壁、框架穿,雕梁画栋现存一部分,除王爷庙、灯棚、观音庙未在此街外,其余的庙宇占地面积占了回龙街的五分之二,是相当集中的,带动了民居的建筑。

福宝古镇 依山而建,三面唤水,有“一蛇盘三龟”、“五桥锁二江”之说。其实古镇的选址符合自然,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完整,形式奇特,实属少见。因而每条小巷,每座寺庙,每个院落,每处建筑,都会给你不同的感觉,都是一幅旖旎的山乡风情画,给你视觉的享受。

天堂坝景区 在大槽河源头,与贵州省习水县的银匠沟景区毗连。珍稀植物有:桫椤、水杉、篦子三尖杉、鹅掌揪、红豆、银杏等;珍稀动物有:金钱豹、灰鹿、凤尾蝶、白鹇、红腹锦鸡等;景区内的丹霞地貌红色岩石和绿色林海相映成趣。或山峦起伏,或溪流纵横,或深山古木,或飞瀑流泉,景色各异,争相诱人。 天堂坝景区有瀑布几十处,其中以大鹿洞瀑布、洞坪瀑布、天堂瀑布最为壮观,大小瀑布倾泻激荡,掀起满天烟雾,轰然鸣响,数里之外也能感受到其威势。平滩映月、镜泊通幽;石有莲花异石,石人镇关,狮子望莲台;沟有天竺沟、刀关沟、杜鹃沟、神农沟;古迹有三元寨、武定门、川主岩;野生花草以寒兰和杜鹃花著名;土产以蜂蜜和竹笋著名。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溪流清浅,可以戏水;山径林荫,可以放歌;蛙鼓杂沓,可以垂钓;悬岩突兀,可以怀古。晴登山,雨泛舟,霜晨鹿鸣,雪夜虎啸。早晨采一把带露的杜鹃花,中午捉一筐鲜活活的红螃蟹,晚上烧一堆雄旺旺的篝火。其乐也融融。 。

先滩镇位于四川省合江县东部,镇人民政府驻地先滩场距县城58公里。东面与江津区接壤,西南面毗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先滩镇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01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101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1733亩,林地67864亩。1951年先滩乡划为先滩、民建、民觉、民权4个小乡。1956年又恢复成乡人民政府,1992年9月撤先滩区,民建、先滩两乡合并建成先滩镇。

环境、资源与人口

先滩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铜钱耸翠,碧潭映月,白水垂帘,太平奇穴,金棠林海,仙峰秀色、龙凤朝阳,五星捧月”的自然风光。古庙、石碑、古建筑、崖摩古雕和古色古香的“市级先滩古镇”,是四川省100个示范集镇建设之一。先滩镇2015年总人口22833人,其中男性12268人,女性10565人。

经济发展

201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283万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5元,同比增长13%。

第一产业 2015年水稻种植1.6万亩,其中推广优质水稻新品种(川优6203)1500亩,先滩168香稻2000亩;玉米种植0.6万亩;红苕0.5万亩;大豆0.12万亩。强化“先滩香米”发展,优化“公司+专合社+农户”的模式,引进珍珠米、胭脂米等特色品种。注册“绝壁石斛”、“显云寨香米石斛”等农作物商标品牌,不断拓展销售市场。大力发展金钗石斛产业,种植面积达7000亩,培育盆景10000余盆,生态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刺猪、竹鼠等特色养殖业开始起步。生猪、黑山羊养殖发展迅速,全年出栏生猪15200头,黑山羊8321条。

第二产业 在实行原有的领导带队招商、共建工业小区等举措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招商政策,继续不断拓宽招商区域和项目范围,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新引进注册了合江县兴致商贸有限公司、合江县贤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江县和捷科技有限公司、合江县康怀油桐种植有限公司、合江县老龙口神仙洞果木种植专合社、合江县先滩镇吊兰花专合社等七家企业,现已招商引资2.14亿元,同比增长10%。

社会状况

乡镇建设 1963年2月甘先公路通车,1973年2月先自公路通车,1998年先滩境内15公里公路硬化。2008年国家奖励补助210万元,总投资570万元,新建村级公路59公里,场上到中学1.5公里进行硬化,投资200万元,先滩大桥动工修建。先滩丘陵山区人民居住分散,小漕河东西岸线盒中山地带,民建场民初有店子建成10家商户,先滩场古镇解放前不到80家,改革开放政策惠民,集镇和中心村建设,不断增加和扩大。先滩镇是四川省100个示范镇之一。2008年新增建筑面积10280平方米。整顿和规范城镇规划和中心村建筑市场,城乡面积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2002年宝坪自来水解决了3000多人畜安全饮水,2009年5月实施了民用天然气工程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

文化体育 各村(社区)建立村级文化站,配齐配足图书,提供村民阅览室,满足居民、村民文化素养需求。组织镇中心校、镇中学开展运动会、篮球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和教职工的体质。

卫生医疗 加强与镇中心卫生院联系,向群众宣传预防疾病传染知识,及时对儿童接种疫苗,发放相关药丸,防止了本镇发生聚集性传染病。全面完成春、秋防工作,猪瘟、猪口疫苗、蓝耳苗的免疫密度均达100%,圈舍消毒326666平方米;牛口疫、羊口疫、鸡新城疫、-和犬只防疫密度均达100%。

计划生育 严格落实包片责任制和各项优待政策,0完成了与上级签订的人口责任目标。2015年,全镇期内出生199人,计内16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0.9%,死亡人口14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现孕人数110人,落实各种措施305例,征收社会抚养费160余万元,发放计划生育奖励性资金82.5万元。

2019年,撤销自怀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先滩镇管辖,先滩镇人民政府驻响滩街97号。

大桥镇古称盐井支,因盐井坝溪边出盐泉,古时曾开井熬盐。镇政府驻地大桥场,得名于北宋太宗赵光义至道中年所建之大寿桥。境内黄氏坝,宋称济民市,从元代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明代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6月)98年间,曾为合江县治所。

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大桥镇处合江与江阳区结合部,位于合江县城以西15公里,北至长江主航道与神臂城、白沙镇隔江相望,西同江阳区弥陀镇相邻,东与合江镇接壤,南与佛荫镇交界,距泸州市中心24公里,被誉为合江西大门,行政区域面积69.1平方公里。2015年,辖大桥、长江、飞龙、土地坝、堰坎、黄包山、双桥、旭照、长安、龙泉坝、望名山、水井湾、望龙山、双漩子、高鼓山等15个行政村和大桥街道1个社区。

环境、资源与人口

自然环境和资源 大桥传统农业优势明显。拥有合江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示范区和全省优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盛产荔枝等名优水果,是紽隄荔枝的原产地。2015年,全镇有耕地面积45000亩,水田25600亩,森林12000亩。大桥是交通区位优越。泸合路(S308线)泸合产城大道过境2.5公里,距宜泸渝高速路李村出口400米,长江流经镇境22.5公里,其中400米深水港岸线可常年停靠4000吨以上船舶。通过明年动工白沙长江大桥,可直达泸县云龙机场。

人口 2015年,全镇有14535户,44714人。非农业人口3992人,农村人口40722人,实有劳动力27280人。建筑劳务输出规模位列全县之首,有近万人外出从事工程建筑,享有“建筑人才之乡” 美誉。

经济发展

201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9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44亿元。有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农民人均纯收入12698元,连续五年排名全县前3位。有泸州市食品工业园区1个,入驻工业企业27家。招商引资连续5年获全县一等奖,工业跨入规模工业企业大镇。

第一产业 大桥是历史上著名的鱼米之乡,传统农业优势明显,适合种植水稻、高粱、玉米、花生和养殖生猪、黑山羊、鹅、鸭等,原系合江双季稻的主产地和治种之乡,拥有合江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示范区和全省优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盛产荔枝、真龙柚、甜橙等名优水果,是紽隄荔枝的原产地,至今仍有清嘉庆年间,从广州引种荔枝古树6株。近年来,不断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仅2015年,整合项目资金4500万元,打造长江现代农业园。建成大羊路、烟斑路6.5米宽、 7.5公里长“白+黑”油路,长3.7公里沿江公路,园区 “两横一纵”交通骨架初步成形。引入公司2家,业主3家,吸引社会投资2000万元,集中流转土地4500亩,建成标准化柚园100亩、稻菜轮作2000亩,连片发展蔬菜和葡萄,种植面积达5000亩。完成农房风貌塑造93户、庭院打造17户、新建环卫设施13个、绿化道路4000米,新建760平方米村办公楼、80平方米公厕,新建占地25亩中心文化广场。顺利通过全市项目流动现场会检查。

第二产业 坚持把服务园区发展作为推动工业强镇的重要引擎,不断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协助园区管委会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美诺家居、峻龙包装、国代酒业、仇氏酒业等企业完成用地报批、消防、建设等相关手续。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实施“飞地”招商,2015年新引进企业5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8亿元,同比增长20.5%。工业企业发展到27家,规上工业发展到5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12%,完成工业技改投入2.36亿元。

第三产业 大桥镇“长江河鱼”蜚声川黔渝餐馆;“火烧黄鳝”外酥内嫩,麻辣鲜香,百吃不厌。近年来,走以农兴旅、以旅促农之路,成功引进成都开元创展,首期投入1.5亿元启动长江旅游开发,着力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大桥旅游开发“零”的突破。

社会状况

大桥镇完成四川省观光农业型特色小城镇申报,现已送省发改委审批。

集镇建设 截至2015年,集镇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5个亿元,新开发商住楼小区9个,新建街道2条,完成住宅、商业建设面积4.5万平方米,改造老街道路300余米,新增城镇面积、建成区面积0.32 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3500人,城镇化率达22.2%。水电气配套设施齐全,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道路硬化1.7千米,黑化1.5千米,安装照明灯120余盏。移动、联通、电信网络覆盖全镇,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话;自来水普及率达35%以上;天然气用户达2200余户;农商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组建专门的环卫清洁机构,配备了2辆清洁专用车和200名保洁员。建成垃圾中转站4个、垃圾收集点90个、排污管道500米,实现了垃圾户清扫村收集镇清运。投资200余万元,修建大桥场镇污水处理厂,拟建食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从根本上改变了小流域的环境。

文化体育 建成土地坝、长江和龙泉坝村三个文化活动广场和16个村(社区)图书室,新建篮球场、室外化育健身等服务居民的配套设施。

教育事业 投入1000余万元,对现有学校进行扩建,新建校舍7150平方米,新增校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中学容量达到2000人,小学容量达到4000人。2014年被泸州市政府授予“实施均衡教育乡镇”。

医疗卫生 启动医院迁建工程。新农合参保率达97.5%,镇中心卫生院拥有83张床位,达到了甲级综合性卫生院标准。

民风习俗 大桥地处上州下县水陆交通要冲,当地居民多系湖广移民后裔,民俗风情浓厚。民间有正月新年吃汤圆、舞狮、贴对联、送财神、打镰-;元宵节打铁水、耍龙灯;清明祭祖扫墓;端午节包粽子、门首插艾菖、划龙舟祭屈原;中秋节打糍粑、吃月饼赏月;薅秧子唱山歌;船工喊号子等习俗。其中由薅秧歌演变的“大河闹”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胜古迹

拥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处。

黄氏坝大佛 又称长江立佛,系泸州元代摩崖石刻代表,位于大桥镇长江村1社孔坡。黄氏坝摩崖石刻分布在长约70米,高20米的崖壁上,共8龛11尊,1到5龛均有造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黄氏坝大佛像,龛深1米,宽4米,高10米,龛内佛像站姿,通高7.3米,头高1.05米,肩宽1.4米。头上梳髻,螺发,双耳垂肩,眉目微睁,上着披巾,下着羊赐大裙。赤足,右手作施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两边各站立一侍候人。旁边另有一龛刻有造像4尊,龛高1.7米,宽2.4米,造像逼真。黄氏坝大佛所在的地方即元代前的济民市,是当年宋将吕文德-神臂城时隔江砌石为垒的处所。附近有飞龙寺、大头山寺、朝元寺、王爷庙、官防寺、城隍庙等庙宇遗址。

大寿桥 在瓮滩溪上,始建于宋至道(995——997)中,建桥时至今已逾千年。明弘治十二年重修。清乾隆三十年董瀛等募众补修,嘉庆六年(1801)知县王泰云率绅卢奇秀、郭显宗等募众改建,是此桥的最后一次改建,距今已二百多年。该桥长八长三尺,宽八尺,高九尺,更名大寿桥。但民间仍习惯称之为“大桥”。 瓮滩溪大桥,是合江尚存最古老的桥。至今除桥礅上的龙头雕刻部分毁坏外,整体保存完好,是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撤销佛荫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大桥镇管辖,大桥镇人民政府驻佛新路77号。

车辋镇地处合江西南,属丘陵地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有赤水河岸线20公里,距县城38公里,距赤水市区12公里,与先市镇、凤鸣镇、实录镇,赤水天台镇、金华街道、文华街道接壤,与九支镇、法王寺镇隔河相望。全镇幅员面积91平方公里,杂竹面积近70平方公里,是全县杂竹蓄积量最大的乡镇。全镇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

环境、资源与人口

自然环境与资源 车辋镇内旅游资源丰富,尤以“三山三溪三湖”闻名。五鸣奇山、翠峰丁山和丹霞天台山巍然耸立,黑蛮溪、大王溪、白水溪蜿蜒其间,花花岩水库、五明水库、天台山水库碧波荡漾,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秀美如画。车辋赤水河鱼、黑山羊、风味腊肉、冬笋等特色菜肴,其味无穷,让人赞不绝口,其中“小尖椒炒黄辣丁”“猪儿粑”获“泸州名小吃”称号。

人口 全镇总人口2.5万人。

经济发展

目前,全镇有各类企业3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限额以上服务业1家,商贸企业1家,其他物流企业3家。2015年,成功签约四川天亿化工,年产1000吨甲基丁炔醇项目试车生产;促成镇内5家酒企合作,注册了“之溪老酱”品牌。近年来,我镇硬化水泥路56.6公里,新建泥结实路64公里,新挖路基80余公里;铺设自来水主管道70余公里,主管辐射7个村,4100名群众受益;集中连片定植真龙柚5000亩;培育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个,培育养殖大户4户,成立专业合作社10个

社会状况

乡镇建设 近年来,车辋镇硬化水泥路56.6公里,新建泥结实路64公里,新挖路基80余公里;铺设自来水主管道70余公里,主管辐射7个村。

文化体育 建成镇村文化站点共12个,镇村图书室近600平方米。有农村体育场地2个,室外健身路径16套,篮球场1块。

教育 2015年,有公办中小学6所,在校生1932人,专任教师93人;幼儿园(含民办)3所,在园幼儿372人,幼儿保教员工15。

医疗卫生 2015年,有镇卫生院1个,村卫生站16个,专业卫生人员68人。镇卫生院有医疗用房850平方米,病床40张。

未来奋斗目标

我们以把车辋建设成为“川南黔北便捷通达的旅游枢纽、宜居宜业的特色集镇、灵动秀美的旅游名镇”为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