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属九区第二十二、二十三保。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废除保甲制,建立第二十二,二十三2个街公所。 同年6月撤销街公所,建立西于庄公安派出所。 1952年建立西于街公所。 1954年改称街道办事处。 1958年并入西沽街道办事处。 1962年复设西于庄街道办事处至今。 |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这里出现了新的居民点:化工研究院、工程机械研究所、七零七所和复印技术研究所所建宿舍区。 这些居民点都由丁字沽街道办事处管辖。 咸阳北路街道办事处于1979年10月22日开始筹建。 1980年1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办公地点暂定在咸阳北路1号楼二楼。 1980年4月17日,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 1980年4月移交咸阳北路街道办事处管辖。 1982年4月迁到清源道4号。 1998年9月,区划调整后红桥区人民政府咸阳北路街命名为红桥区人民政府咸阳北路街道办事处。 至此原新村街管辖的四段1~2委、七段、八段1~2委、十一段1~3委、团结村居民区划归咸阳北路街道办事处管辖。 占地面积由原1.5平方千米扩展到2.42平方千米。 |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废除保甲制,建立第廿八街公所。 同年6月撤销街公所,建立丁字沽公安派出所。 1952年建丁字沽街公所。 1954年改称街道办事处。 1958年并入丁字沽工人新村街道办事处,1960年改称丁字沽工人新村公社。 1962年撤销公社,由丁字沽工人新村街道办事处析出,复建丁字沽街道办事处。 1998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丁字沽工人新村街道办事处并入丁字沽街道办事处,沿用丁字沽街道办事处名称至今。 |
西沽街的建制则出现在1949年以后,属当时天津市第九区。 但是,当时街域分属第二十一至二十五街公所管辖。 1952年,西沽街的建制正式出现,属第八区(1956年以后更名红桥区)。 西沽街建置出现后,1956年,西河桥(今大红桥)北街并入西沽街,称为红桥北街。 1958年,红桥北街又改称西沽街,并与西于庄街合并。 1960年,西沽、红桥南2个街合并为西沽人民公社。 1962年,恢复西沽、西于庄、红桥南3个街的建制。 1990年11月,红桥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以改造后的津浦铁路为西沽街、三条石街的街界,铁路以北部分居民区划归西沽街办事处,铁路以南孙家胡同片划归三条石街道办事处。 在1998年红桥区区划调整中,西于庄街西开洼片、大新街片、当铺西片划归西沽街管辖,遂形成现在的西沽街道办事处。 |
1952年10月民主建政时建关下、营门东2个街公所。 1954年8月街公所改称街道办事处。 1956年5月营门东办事处和关下办事处合并组成三条石街办事处。 1960年3月三条石、大胡同两个街合并为一个公社即三条石人民公社,1962年10月三条石人民公社更名为大胡同人民公社,随后又恢复三条石街道办事处,1998年7月三条石街道办事处与河北大街街道办事处合并成三条石街道办事处,2002年8月大胡同街部分居民划归三条石街道办事处管辖,沿用三条石街道办事处。 2019年3月撤销大胡同街道,以原大胡同街道和三条石街道所辖区域,设立新的三条石街道办事处。 |
原属九区第十五保,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废除保甲制,建立第十五街公所。 同年六月撤销街公所,建立邵公庄、西站两个公安派出所。 1952年民主建政时建立邵公庄街公所。 1954年改成街道办事处。 1960年成立人民公社,邵公庄街、西站街、河北大街合并为河北大街人民公社。 1962年恢复邵公庄街道办事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机构瘫痪。 1968年成立街革命委员会。 1978年恢复邵公庄街办事处。 |
成立于1998年,1998年8月1日经红桥区区划调整由原先春园街道办事处、原小西关街道办事处部分辖区、原南头窑街道办事处部分辖区组合成芥园街道办事处。 2002年8月区划调整,将大胡同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大伙巷地区划归芥园街道办事处管理。 |
1998年7月区划调整,将原春德街道办事处、南头窑街道办事处和小西关街道办事处部分区域合并,组建铃铛阁街道办事处,办公地址红桥区如意庵大街吕祖堂前街8号。 2000年10月因南头窑危改拆迁工程实施,铃铛阁街道办事处迁址至芥园道91号增1号。 2009年6月因城市地铁建设实施,再次迁址至芥园道怡华路铃铛阁医院旁。 2013年,再次迁址红桥区怡闲道32号。 至2010年,全街共有晓春里、庆丰里、乐安里、明华里、康华里、南头窑、西关北里、铃铛阁、小道子、永明寺、新春花苑共11个社区居委会,新建怡和家园、万华里、新春花苑三期居民区。 |
根据《天津市民政局关于设立红桥区和苑街道办事处的批复》(津民复〔2015〕14号)文件指示,经天津市民政局批准设立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政府和苑街道办事处,批复时间为2015年12月16日。 现街道下设6个社区居委会,1个筹委会,属于新建立街道,名称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