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南街道自成立起就隶属于洪山区。 但其之前作为一个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却几经变化。 解放初,现珞南地区属长春区公所管辖。 1949年6月1日,武昌办事处开始分批接管原武昌市政府机关及所辖的长春等八个区公所。 1949年底,划属洪山区武珞乡。 1951年,属武汉第八区武珞乡和莲溪乡。 1952年7月,武汉市撤销第八区(武昌郊区),分设南湖区和东湖区,武珞乡改属东湖区,莲溪乡改属南湖区。 1955年2月,武汉市决定调整郊区机构,撤销东湖区,恢复成立洪山区,武珞乡属于洪山区。 1956年,武珞乡改为珞珈山街道。 1957年6月,珞珈山街道划归武昌区,1959年复归洪山区。 1960年7月6日,成立洪山(城市)人民公社时将珞珈山街道改为珞珈山分社。 1961年3月,恢复行政区建置,成立武汉市洪山区,珞珈山分社撤销,恢复珞珈山街道。 1964年8月,将原属洪山区管辖的珞珈山街道划归武昌区。 1967年,改名红卫山街道,1968年改为红卫山街革命领导小组。 1971年,武红街辖区(原名武珞路街办事处)石牌岭、洪山村以东划归红卫山街。 1972年改名珞珈山街革命委员会。 1978年恢复珞珈山街道。 1986年,将珞珈山街道原辖的27个居民委员会划归洪山区,由新成立的珞南街道管辖。 1988年10月31日,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决定,在原有的27个居民委员会基础上增设9个居委会,更换3个居委会名称。 2004年2月27日,新成立博苑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建三局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8年4月1日,经批准成立银海雅苑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狮城名居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9年12月,武汉市江南三区插花地调整后将武昌区划入的风光苑社区全部和石牌岭社区部分区域规划珞南街道管辖。 2010年,珞南街道辖3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1年5月,珞南街道将9个社区移交卓刀泉街道管辖,将28个社区整合为26个社区。 由洪山区管辖至今。 |
600多年前的关山荒山野岭,杳无人烟,真是“地如其名”。 根据《明史》、《明太祖实录》以及部分家谱记载考证,直至明朝洪武年间,由官方组织从江西向湖广强制性移民,这里才有了稀少的人烟。 解放前,关山周围九十多个村庄,共五百余户人家,千余口人,绝大多数以种田为生,由于交通不便,走出家园的路漫长而又充满艰辛。 1946年,辖区属武昌县第八区区公所管辖。 设新安乡(今鲁巷)、永丰乡(今王家庙)等。 解放后1949—1950年,辖区属武昌县。 1951年,长山乡和湖口乡从武昌县划出,隶属洪山区公所。 1952年,武汉市成立东湖区和南湖区,原长山乡和湖口乡划属武昌县管辖,磨山乡和鲁巷乡划属东湖区管辖。 1955年2月,东湖区更名为洪山区,原划属武昌县的长山乡和湖口乡再次划入。 1956年6月,南湖区并入洪山区。 1956年下半年,成立南望山街道办事处,1957年南望山街道划属武昌区,南望山街道办事处易名喻家山街道办事处。 1958年,成立关山区,除辖原喻家山街道办事处辖区外,增设关山街道办事处。 1959年,关山区改为关山人民公社,关山街道和喻家山街道办事处分别为关山人民公社一、二分社。 1960—1961年,撤销公社,划归洪山区,恢复关山街道办事处和喻家山街道办事处。 1964年,重新划入武昌区。 1966年下半年,改关山街道办事处为跃进街道办事处,改喻家山街道办事处为学工街道办事处。 1972年,两街合并为关山街革命委员会。 1979年,关山街革命委员会改用现名,即关山街道。 1986年,关山街道由武昌区划属洪山区。 2012年,关山街辖区2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
解放初期,分属于武昌县第八区洪福乡和武汉市郊区武泰区永安乡。 1951年,武泰区归属武汉市第八区。 1952年,第八区改为南湖区、东湖区,永安乡属南湖区。 1953年,洪福乡划归为武汉市郊区南湖区,后与永安乡合并改为南湖乡。 1955年,南湖乡与洪山区合并为洪山区,南湖乡属洪山区。 1956年,洪山区佛林乡改为陆家街道,同时在华中农学院建立第一、第二居民委员会,在某部汽车学校家属区建立汽校居委会,属陆家街道。 1957年,陆家街道划归武昌区。 1958年,陆家街道与八铺街道合并,称八铺街道。 华农、汽校居民委员会属八铺街道。 1960年,八铺街道与白沙洲街道合并,改为武昌区人民公社白沙洲分社;华农、汽校居民委员会改为狮子山管理区,属白沙洲分社。 1961年5月,白沙洲分社撤销,狮子山管理区改为狮子山街道,隶属武汉市武昌区。 1967年,改狮子山街道为学农街道。 1978年,恢复狮子山街道。 1986年,狮子山街道划属洪山区管辖至今,辖李家墩等10个居民委员会。 1996年,辖区面积15.1平方千米,辖三内配、农科院、农科院农场、武南、华农一、华农二、华农三、七一二所、7011工厂、湖工、珞狮路、蚕种场、周家湾、南湖村、大花岭15个居民委员会。 2000年,狮子山街道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居民委员会改为社区。 2004年,辖区面积14.1平方千米,辖华农东、华农西、通惠、省农科院、七一二所、湖工、武南铁路、珞狮路、狮南9个社区。 2005年,增设南湖山庄社区,辖10个社区。 2010年,增设玫瑰湾社区,辖11个社区。 2015年,增设书城路社区,辖12个社区,属武汉市洪山区管辖至今。 |
解放初期,青菱地区有佛林、白沙、楠木、青菱、花园、石咀、老桥、杨泗八个乡,青菱乡隶属武昌县纸坊区管辖。 1955年3月,青菱乡由武昌县划入武汉市,不久佛林、楠木、青菱三乡合并,取名长青乡,先后隶属武汉市南湖区、武汉市洪山区管辖。 1956年5月,花园、石咀二乡合并,取名长江乡,隶属武汉市洪山区管辖。 1958年8月,长青乡与长江乡合并,组成长青人民公社,隶属武汉市郊区管辖;同年12月,长青人民公社改名为青菱人民公社。 1960年7月,在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青菱人民公社改为青菱分社,隶属武昌人民公社管辖。 1961年3月,取消城市化公社体制后,青菱乡分社改为青菱分区委、下设青菱、石咀两个人民分社,隶属武昌区管辖。 分区委体制到1961年8月撤销,青菱、石咀成为两个独立的人民公社,隶属武昌区管辖。 1964年7月,青菱、石咀两社划入洪山区管辖。 1975年2月,青菱、石咀两社合并,组成青菱公社。 1981年,组建张家湾街道,由原青菱公社的石咀、青菱桥、水管厂、四坦路、张家湾和原洪山公社的南湖、洪山、东亭等合并组成。 1984年,青菱公社改为青菱乡,成立青菱乡人民政府。 1994年,青菱乡人民政府、张家湾街办事处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合署办公,下辖6个居民委员会(张家湾居民委员会、南湖居民委员会、三桥居民委员会、建材居民委员会、农科院居民委员会、城南新居居民委员会),22个村(长江村、长征村、红霞村、园艺村、胜利村、毛坦村、烽火村、建和村、青菱村、渔业村、光霞村、横堤村、火箭村、金塘村、杨泗村、石咀村、老桥村、杨林村、西湾村、建阳村、花园村、建群村)。 2010年11月,撤销青菱乡,设立青菱街道,张家湾街道与青菱街道以三环线为界,三环线以北为张家湾街道范围,三环线以南为青菱街道范围。 调整后张家湾街道辖13个社区(张家湾社区、建材社区、列电社区、三桥社区、农科院社区、长江社区、长征社区、烽火社区、毛坦社区、胜利社区、南湖社区、城市花园、光霞社区)。 2014年12月,增设金色城市社区,辖14个社区。 张家湾街道属武汉市洪山区管辖至今。 |
梨园街道前身是红旗街道,隶属武汉市洪山区。 1981年,为安置被武钢、一冶、石化等大型企业征地的农民,解决“农转非”而成立了红旗街,辖建设、光明、武东、环城、黎明、联合、和平、东风8个居民委员会。 1986年,辖建设、光明、武东、环城、黎明、联合、和平、东风、蔡家湾9个居民委员会。 2006年,东风、联合2个社区移交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托管。 2009年6月,红旗街道办公地址迁至徐东大街汪家墩路1号,借用税务所办公地。 根据市政府关于江南三区插花地调整安排,武东、光明2个社区的全部区域和徐东、和平、建设社区的部分区域划归青山区管理,将武昌区划入洪山区的华电、省电、新世纪等3个社区的全部及岳家嘴社区的部分,未确定管辖的洪山区委宿舍、公安宿舍、防暴宿舍、岳家嘴职工住宅小区,原和平街管辖的和平渔牧一场的部分区域,原洪山街管辖的东亭村、东湖村等在徐东大街以东的全部区域调整由红旗街道管辖,将红旗街道原管辖的徐东、和平社区部分区域调整由和平街管辖,建设社区部分区域调整由建设乡管。 又新成立了2个社区(鹏程社区和东湖社区),结束了街道成立以来困扰二十多年的“有天无地、有街无道”的历史。 2009年12月,红旗街道更名为梨园街道。 2011年接管原洪山街道东山亭社区。 2012年接管武昌区水果湖街华腾园社区。 2013年,增设武铁佳苑、华腾园两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梨园街道由武汉市洪山区管辖至今。 |
2010年,继左岭、花山、建设乡分别移交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化工区托管后,为更好地适应洪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洪山区对区内部部分区域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设立卓刀泉街道。 卓刀泉街道辖21个社区,即原关山街道管辖社区8个(709所社区、红星社区、吴家湾社区、华城苑社区、鲁广社区、工程大社区、关西社区、关西二社区);原珞南街道管辖社区9个(五环社区、伏虎山社区、体院社区、尚文社区、卓刀泉社区、虎泉社区、马庄苑社区、金昌社区、高创社区);原洪山街道管辖社区4个(卓刀泉社区、名都花园社区、学雅芳邻社区、鲁巷社区)。 2012年,新成立长职苑社区。 目前,卓刀泉街道共辖19个社区。 由洪山区管辖至今。 |
解放初期为武珞、莲溪、官园、沙湖、长青、东亭、李家桥、洪福、永安、渔民、磨山、长山、吁桥、喻家山、鲁巷十五个乡。 1958年成立公社时,为莲溪、东亭、南湖、鲁巷四个公社。 1966年莲溪和东亭合并为洪山公社。 1975年洪山、南湖、鲁巷三个公社合并为洪山公社。 1964年境内滨湖、水果湖、珞珈山、中南路、关山等移交武昌区管辖。 1984年1月,改洪山公社为洪山乡。 2006年3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洪山乡,成立洪山街道,隶属洪山区管辖至今。 2009年,将洪山街道向阳、姚家岭、余家湖、风光等4个村划归武昌区管辖,将东亭村、东湖村等在徐东大街以东的全部区域划归梨园街道管辖。 2011年5月,东亭社区正式移交梨园街道管辖。 2011年3月,洪山区调整设立卓刀泉街道和青菱街道两个街道,并将鲁巷、卓刀泉、名都花园3个社区和学雅芳邻社区位于卓刀泉南路以东部分划归卓刀泉街道管辖,将学雅芳邻社区位于卓刀泉南路以西部分划归珞南街道管辖。 2011年末,洪山街道辖金地格林城、大华、成宝、南湖雅园、保利心语、板桥、景江、井岗、洪山、幸福、红旗、马湖、北港、南湖新城、金水桥等15个居民委员会和先建、新路、李桥、双建、汤逊湖等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81个居民小组、27个村民小组。 截止2015年底,洪山街道下辖洪山、北港、井岗、马湖、南湖新城、红旗、幸福、板桥、新路、先建、双建、李桥、汤逊湖、金地格林、大华、南湖雅园、成宝、景江、南湖名都、保利心语东区和保利心语西区21个社区。 由洪山区管辖至今。 |
1949年11月,辖区和平乡、建设乡、解放乡属挹江区。 1952年6月,和平乡、建设乡、解放乡、武丰乡划归南湖区。 1956年6月,和平乡、解放乡、武丰乡合并成立和平乡。 1958年8月,和平乡、联合乡、尤庙乡合并成立和平人民公社,划归洪山区管辖。 1960年7月,和平公社更名东湖公社。 1961年3月复名为和平公社后,又分别设立余家头、和平、环城、联合4个公社。 1975年2月,由红卫公社、环城公社、联合公社三个公社合并为和平公社,形成了和平乡的雏形,隶属洪山区管辖。 1984年政社合并,改为和平乡。 2006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拆乡建街,和平乡更名为和平街道。 同年,湖光、先锋、龚家岭和新武东等四个村的全部和和平、北洋桥、白马洲等3个村的部分区域交由东湖生态旅游风景管理区托管。 2008年6月杨春湖村进行城中村改造,成立杨春湖社区。 2009年,三角路、团结、余家头3个社区和柴林头、东兴洲、芦家嘴3个村分别划归武昌区、青山区管辖。 将原和平街管辖的和平渔牧一场部分区域调整由梨园街管辖。 同年,和平村、厂前村、白马洲村、武丰村、东方红村、徐东村进行城中村改造,由村改居组建社区,新组建综合、华城广场社区。 2010年,新组建丽华苑社区,将徐东新村、徐东社区、和平新村、和平社区,分别更名为徐东社区、新绿美地社区、和平社区,牡丹园社区,同时将新组建的新鑫园社区与牡丹园社区合并,合并后名称为新鑫园社区。 2011年末辖金鹤园、欧洲花园、盛世花园、华城广场、丽华苑、综合、新鑫园、新绿美地、铁机、纺机、自建村、徐东、下马庙、武丰、和平、白马洲、东方红、杨春湖、爱家国际等19个居民委员会和北洋桥、大洲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61个居民小组、13个村民组。 2014年综合社区更名为青城华府社区。 2015年大洲村改为大洲社区。 截止2015年底,和平街道下辖23个社区。 和平街道属洪山区管辖至今。 |
解放初期,辖区有佛林、白沙、楠木、青菱、花园、石咀、老桥、杨泗八个乡。 佛林、白沙、楠木三乡先后隶属武汉市武泰区、武汉市第八区、武汉市南湖区管辖;青菱乡隶属武昌县纸坊区管辖;花园、石咀、老桥、杨泗四乡隶属武昌县金口区管辖。 1953年,楠木、白沙二乡合并为楠木乡。 1955年,青菱乡由武昌县划入武汉市,不久佛林、楠木、青菱三乡合并,取名长青乡,先后隶属武汉市南湖区、武汉市洪山区管辖。 同年,花园、石咀、老桥、杨泗乡划入武汉市。 不久,花园、石咀二乡合并为花园乡,老桥、杨泗二乡合并为石咀乡,隶属武汉市南湖区管辖。 1956年,花园、石咀二乡合并,取名长江乡,隶属武汉市洪山区管辖。 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高潮中,长青乡与长江乡合并,组成长青人民公社,隶属武汉市郊区管辖,同年,长青人民公社改名为青菱人民公社。 1960年,在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青菱人民公社改为青菱分社,隶属武昌人民公社管辖。 1961年,取消城市公社化体制后,青菱分社改为青菱分区委,下设青菱、石咀两个人民公社,隶属武昌区管辖。 分区委体制到1961年撤销,青菱、石咀成为两个独立的人民公社,隶属武昌区管辖。 1964年,青菱、石咀两社划入洪山区管辖。 1975年,青菱、石咀两社合并,组成青菱人民公社。 1984年,青菱人民公社改为青菱乡人民政府。 此后,到2000年其隶属关系及其乡域无变化。 1994年,青菱乡与张家湾街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 2010年11月,撤销青菱乡,设立青菱和张家湾两个街道。 调整后青菱街道辖6个社区(园艺社区、红霞社区、青菱社区、渔业社区、建和社区、黄家湖社区)11个村村委会(横堤村、火箭村、金塘村、杨林村、西湾村、杨泗矶村、石咀村、老桥村、建阳村、花园村、建群村)。 2011年5月10日,青菱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工作,由洪山区管辖至今。 |
天兴洲原是一片荒芜之地,后经移民垦殖逐渐以盛产良种西瓜而闻名。 解放前,天兴洲四周无围堤,30%的居民以农为主,生产大小麦、蚕豆、豌豆。 如汛期提早,小麦受损,农民则从事渔业。 40-50年代,农民宅居为茅棚草屋。 1976年开始,部分房屋先后改建为红砖瓦屋,1979年以后全部建成瓦房,呈“一”字形排列,房前屋后植树造林,已形成新型的自然村。 解放后,天兴洲成立天兴乡,隶属武昌区第九区。 1951年划归市郊青山区。 1952年底交武昌县。 1955年2月又划归青山。 1957年移交洪山区管辖。 1958年,天兴乡和建设乡、红旗乡、黎明乡合并为北湖人民公社。 由于天兴人口少,且四面环水,既不能独立建设,又不便与其他公社合并,因此,1960年9月武汉市委决定,天兴乡改为天兴农场,由武汉市第二商业局蔬菜公司管辖。 1961年9月,由于不便管理,天兴农场改为天兴公社,仍交青山区管辖。 1964年8月,复归洪山区管辖,仍为天兴公社。 同年,天兴公社与环城公社合并,定天兴为环城公社天兴直属大队。 1966年2月,恢复天兴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天兴乡。 1998年特大洪水后,天兴乡贯彻“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的方针,整体搬迁到洪山乡板桥、和平乡白洋桥移民新村,天兴乡建制不变,属洪山区管辖至今。 |
2012年,洪山区清谭湖办事处辖联丰村,吴桥村,赛山村,清潭村,后山村,何董村6个村,行政代码依旧沿用以前的序列。 可见花山街道(化工区)更名清谭湖办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