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淮北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淮北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属萧。

西汉属沛郡。

三国属魏地谯郡。

东晋属沛郡,郡治由相县徙萧。

北齐天保七年(536)改萧为承高县,属徐州彭城郡。

唐(618—907)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属河南道徐州。

宋(960—1234)实行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制,属京东西路徐州武宁军节度。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撤销萧县建置,并入徐州。

区境属徐州。

明洪武四年(1371)属中都临豪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属江苏徐州府。

民国初年,江苏置五道,区境属徐海道。

1932年,属铜山行政督察区。

1944年10月,南部属安徽省萧县朔里区,北部属萧县龙城区。

1948年11月,属豫皖苏第三专署之萧县。

1953年2月,属江苏省徐州专区萧县。

1955年4月,属安徽省宿县专区萧县管辖。

1958年9月,分属萧县红光、先锋、红星、虚实、新民、三星6个人民公社。

1959年,分属萧县朔里、永堌、杜集、龙城4个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濉溪市郊区成立,南部属濉溪市、北部属萧县。

1980年,成立杜集区,沿用至今。

春秋时期属宋;秦置相县,地属泗水郡,为郡治府所在地;两汉魏晋南北朝境内属相县;唐至清均分属徐、宿两地;1960年置濉溪市;1963年成立相山办事处;1971年1月,撤销相山办事处,设相山区;1984年,撤销市郊区原郊区所属相山、蔬菜、任圩3个乡划归相山区;2017年11月,撤销刘桥街道,将原刘桥街道划归三堤口办事处;撤销人民路街道,将杈园、园林两个社区划归任圩街道办事处管辖,将锦花苑、曙光、康乐、城里四个社区划归南黎街道办事处管辖。

1980年4月,设烈山区。

1992年,濉溪县宋疃乡划入烈山区,设宋疃镇。

1996年,烈山区辖3街2镇。

2004年,濉溪县撤销马桥乡,并入新蔡镇,同时将新蔡镇划入淮北市烈山区,下辖3镇,5个街道。

2004年底,烈山区辖4个街道、3个镇。

2006年3月,烈山区将原有的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2个乡镇,5个街道。

濉溪县原赵集乡与原古饶镇合并,成立新的古饶镇,同时划入烈山区。

2007年,进行村级区划调整,由84个改为50个。

2008年进行社区区划调整,将原社区调整为32个,村委会改居委会2个;调整后全区共有社区34个。

截至2021年,烈山区辖5个街道、3个镇。

1950年7月1日,析宿县西北部置濉溪县,县城设在濉溪口。

县辖濉溪、蔡里、濉西、常山、百善、铁佛、临涣、孙疃、杨柳、五沟和双堆11个区、161个乡镇、715个行政村、2850个自然村。

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行政区专员公署。

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宿县专区。

1956年1月12日,属蚌埠专区。

1961年4月13日,复属宿县专区。

1971年3月29日改专区为地区,属宿县地区。

1977年1月12日改属淮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