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属华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华县桓公乡。 1949年7月,属桓公区,同年8月,设城关市。 1950年5月,撤城关市改属杏林区(一度称一区)。 1956年4月,设城关乡。 1958年9月,成立东风公社。 1959年1月,为渭南县华州公社的城关管区。 1961年9月,属华县的华州公社。 1965年5月,从华州公社内划出县城一带设立了城关镇。 1974年3月,华州公社并入城关镇。 1981年8月,华州公社又从城关镇析出。 1984年,华州公社改为乡。 2001年12月,城关镇与华州乡合并为华州镇至今。 |
明清时属华州。 民国时为华县桓公乡。 1950年5月,为华县杏林区(一度称一区)。 1956年4月,改为杏林乡。 1959年1月,为渭南县华州公社的杏林管区。 1961年9月,隶属华县的杏林公社。 1984年,改设为杏林镇至今。 |
明清时属华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华县赤水乡。 1949年7月,设赤水区(一度称四区)。 1956年4月,改赤水乡。 1958年9月,成立五星公社。 1959年1月,隶属渭南县华州公社的赤水管理区。 1961年9月,隶属华县的赤水公社。 1984年,改赤水镇。 2010年12月,辛庄乡(2001年12月由原侯坊乡、辛庄乡合并而成)并入赤水镇。 |
明清时属华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华县丰镇乡。 1949年5月,改为丰镇区。 1950年5月,改为高塘区(一度称五区)。 1957年4月,改为高塘乡。 1958年9月,成立燎原公社。 1959年1月,属渭南县,更名高塘公社。 1961年9月,高塘公社复归华县。 1984年,改为高塘镇。 2001年12月,原胜山乡并入高塘镇。 2010年12月,原东阳乡并入高塘镇。 |
明清属华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华县的大明乡。 1949年5月,改为大明区;同年8月,与丰镇区合并为六区。 1953年7月,又恢复大明区(一度称八区)。 1956年4月,为高塘区的大明乡。 1957年4月,撤高塘区,大明乡直属县政府。 1958年9月,成立星火公社。 1959年1月,为渭南县高塘公社的大明管理管辖。 1961年9月,改称华县的大明公社。 1984年,改为大明乡。 1998年,改设大明镇。 2010年12月,与原金惠乡合并为大明镇。 |
明清时属华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华县瓜坡乡。 1949年5月,为瓜坡区(后一度曾称七区或六区)。 1956年4月,改为瓜坡乡。 1958年9月,成立红旗公社。 1959年1月,为渭南县华州公社的瓜坡管理区。 1961年9月,隶属华县的瓜坡公社。 1984年,改设瓜坡镇。 2001年12月,东赵乡并入瓜坡镇。 |
明清时期属华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华县令公乡(因郭子仪为郭令公得名)。 1949年7月,属华县柳枝区。 1956年4月,属柳枝乡。 1957年4月,从柳枝乡分出成立罗纹乡。 1958年8月,更名莲花寺乡,随即又改称华锋公社。 1959年1月,为渭南县华州公社的罗纹管理区。 1961年9月,为华县莲花寺公社。 1984年,改为莲花寺镇。 2001年12月,将少华乡并入莲花寺镇。 |
明清时属华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华县的令公乡。 1949年5月,为令公区,同年7月,改为柳枝区(一度称二区)。 1956年4月,设柳枝乡。 1958年8月,并入莲花寺乡。 1959年1月,隶属渭南县华州公社的柳枝管理区。 1961年12月,隶属华县的柳枝公社。 1984年,改为柳枝镇。 2010年12月,原毕家乡并入柳枝镇。 |
政区沿革明清属华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华县的莱公乡。 1949年5月,改为莱公区。 1953年7月,为宜棉区(一度称三区)的一部分。 1956年4月,设宜棉区下庙乡。 1957年4月,撤宜棉区,下庙乡直属县政府。 1958年9月,下庙乡改称红星公社。 1959年1月,为渭南县华州公社的下庙管理区。 1961年9月,为华县的下庙公社。 1984年,改为下庙乡。 1998年,设下庙镇。 |
明清时属华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华县的岭南乡。 1949年5月,改为岭南区(一度称七区)。 1957年4月,改为金堆乡。 1958年9月,成立幸福公社。 1959年1月,隶属渭南县的金堆公社。 1961年9月,隶属华县金堆公社。 1980年11月,金堆公社改为金堆镇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