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互助县威远镇、平安区平安镇均为五十华里而得名。 |
明朝前该地始居土族农户,因村北山根处佑宁寺喇嘛坟葬地,藏语习称“桑士哥”,故得村名。 |
“班彦”是当地方言,意为美丽富饶的家乡,故名。 |
此地保家最早迁居此地,以姓氏得名保家村。 |
据查,元末明初(公元1166年)蒙古驻军居住于本地守土,故居住自称蒙古尔人,察罕蒙古,当地方言称香哇,故名。 |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从本县红崖子沟林家庄村迁居几户始居此地,因地形似虎的脖子得名虎脖。后因虎脖不雅而改为荷包至今。 |
“奎浪”是藏语,“出人才”的意思,据传在明朝年间此地出了一位读书人,故得名。 |
“拉”指麝,“洞”指山岭,意为麝经常出没的山岭,故名。 |
“拉日”,藏语意为帐房,故名。 |
鲁土司家族成员居住,故命村民鲁家庄,是当地方言鲁家的谐音,因家族搬迁,后改为柳家村,故名。 |
是由三个自然村组成的所以叫做三庄村,故名。 |
指居住在“昝家噶哇”周边的村落,故名。 |
意为居住昝家噶哇周边的村落,因本村位于下边,故名。 |
寺滩,“寺”指佑宁寺,“滩”指滩地,故名。 |
明朝时期,在修建佑宁寺时,三世达赖喇嘛封十个部落头领及三禾昂索(包括土观昂索)为士官,并在一世土观活佛诞生于此地,檀石官,即首领的意思,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