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乐清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乐清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清光绪《乐清县志》载。

后千户所城旧在磐石卫西南。

正统三年,侍郎焦宏、御史高峻奏徙永康乡。

明正统七年(1442)称后所。

1912年称白沙乡。

1949年10月为城东乡,1958年为乐成公社城东管理区,1961年为城东公社,1981年因重名更名为后所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政社分设改称后所乡,1992年5月撤扩并时与原慎海乡同时并入乐成镇,2011年乡镇区划调整以双雁路以南和旭阳路以东的范围,即原慎海乡和后所乡范围内建立城东街道。

将原乐成镇的后所、白沙、半沙、蛎灰窑、坝头、东山南、牛鼻洞、上叶、包山、龙山头、云岭、珠垟、梅湾、黄良、土墩塘、北沙角、新塘、新下塘、石龙、天场等20个村委会和旭阳社区划入城东街道办事处。

沿用至今。

东晋宁康二年(374)建县之始称乐成,历来为县治所在地。

据明永乐《乐清县志》,“在城曰隅”,乐成城区明、清时为东隅、西隅,直属于县。

明时县前街(今北大街)街东称东隅,街西称西隅,各管七图,图下有澄请等25坊分属之。

光绪年间东、西二隅各辖4总、3总。

民国初期为履中、兴仁、近圣、崇礼、尚义、乐智等6里,后6里改为6镇。

民国20年(1931)冬,六镇合并,以县名镇,始称乐成镇。

民国23年(1934)推行保甲制,全镇设24保,保下置甲。

1949年5月后沿称乐成镇。

1949年7月,乐成镇民主政府成立,废保甲,改保为村。

1950年5月,县划分小乡,乐成归属城区,称乐成镇人民政府。

1952年11月,乐成镇直属于县。

1953年3月复归城区。

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为乐成公社(城区范围)下属的生产大队,所属各村改为生产队。

1959年2月,乐成镇改称乐成管理区,下属的生产队改为生产大队;10月,恢复乐成镇建制,建立镇党委和镇人民委员会,专管城镇工作;农业管理体制不变,仍属管理区。

1960年9月,乐成公社划出东门、南门、西门、北门、金溪、银溪、仓桥、中心等8个生产大队,建立城关人民公社;1961年2月,改称城关分社。

1980年11月称城关镇,为县直属(与区同级)。

1981年2月复称乐成镇。

1984年8月,建设中路以南地区组建新南居委会。

1986年8月,从南门居民区内分立浦西居委会。

1990年1月,孔坦自然村从岩前村分出,单独成立行政村。

1990年底,乐成镇辖10个居委会,17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

1992年5月盐盆镇、万岙乡、后所乡、慎海乡并人。

2011年5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乐成镇建制撤销,原城北乡行政区域与原乐成镇的北门、金溪、银溪、中心、仓桥、林场、东门、南门、西门、潘家洋、湖上岙、孔坦、岩前、八金田、水塘山、上敖、黄村十七个行政村区域合并设立乐成街道并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先后设城南乡、石湖乡;1949年10月后沿称石湖乡;1951年分为城南、城西、新城3乡;1956年3乡合并仍称城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城南管理区,属乐成公社;1961年成立城南公社;1981年11月因重名,更名为万岙公社;1983年3月政社分设,称万岙乡,属城区。

总面积17.54平方千米。

辖14个行政村,2个渔业捕捞队,23个自然村;4878户,2.04万。

其中集体户6户,89人;综合居民63户,63人。

均系汉族。

1992年5月,乐清县行政区划调整,万岙乡撤销,其行政区域划归乐成镇。

2011年5月,乐清市撤乡并镇设街道,乐成镇建制撤销,在其原万岙乡部分行政区域基础上设立城南街道。

为制盐业之地,民国期间称盐盆乡。

1949年5月后沿用旧名称盐盘乡,属城区;1950年5月土地改革,属特区;1950年7月属盐区;1956年2月撤区并乡,并入翁垟乡;1956年8月乐清县行政区划调整,复置盐盘乡(辖21村),属柳市区;1957年3月与翁垟乡合并后分为盐乡、翁垟二乡,为盐乡(辖22村),属乐清县;1958年9月公社化后成立盐盘管理区,属翁垟公社;1961年成立盐盆公社,属乐清县;I984年3月政社分设,称盐盆乡,属城区;1987年10月撤乡设镇,仍属城区;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并入乐成镇;2011年4月撤乡并镇设街道,成立盐盘街道,属乐清市。

民国元年(1912),建立翁垟自治乡。

民国11年(1922),设翁垟、地团乡。

民国18年(1929),翁垟建为行政乡,隶属于柳市区。

民国23年(1934),翁垟设镇。

民国29年(1940年7月《档案》),翁垟镇辖:本街、地团王、坭垟、高桥、双坟、前桥、后桥、沙埭、沙埭头、上桥、河西、前西门、后西门、塘下、小门山等15个保。

民国33年(1944)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翁垟时,敌伪翁垟镇公所设塔山寺。

民国34年(1945)6月,日本侵略军撤退,原翁垟镇公所于塔山寺复立。

民国35年(1946)11月,县定翁垟为甲级镇。

民国37年12月份(1948),翁垟各乡属柳市区。

1949年5月,乐清解放。

翁垟镇隶属于柳市区。

1950年5月建特区,翁垟镇属之,海澨、地团亦属之。

1950年7月特区改称盐区,翁垟镇属之,海澨、地团亦属之。

1950年6月,原海澨乡由翁垟乡分建。

1950年7月,建立地团乡。

1950年6月,翁垟镇转属盐区管辖。

在此前,翁垟镇与其他产盐区均属“乐清县特区”管辖。

1956年2月,撤区并乡。

翁垟镇改为翁垟乡,原海澨、地团乡并入翁垟,直属于县管辖。

1957年5月,翁垟、盐盘两乡合并后,划分为翁垟乡、盐乡。

翁垟乡属柳市区辖,盐乡直属县辖。

翁垟乡人民委员会设后街。

盐乡人民委员会设九房前村(原供销社生产资料仓库处)。

1958年10月,全国实行“公社化,政社合一,五位一体(工、农、商、学、兵)”。

翁垟人民公社成立,公社管理委员会设原镇址。

乡、镇改为“管理区”。

1961年8月,翁垟公社分为翁垟、海屿、黄华、象阳4个公社。

1961年9月建立翁垟区,仍辖翁垟、海屿、黄华、象阳4个公社。

1962年6月,翁垟区撤销,翁垟、黄华、象阳三个公社属柳市区管辖,海屿公社划给城区管辖。

1984年3月,政社分开。

改翁垟、海屿人民公社为翁垟、海屿乡。

1985年5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改翁垟乡为翁垟建制镇。

1992年5月,海屿乡并入翁垟镇。

2011年5月撤镇设立翁垟街道,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为白石乡。

1949年5月后沿称白石乡;1953年曾设白石镇;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白石管理区,属柳市公社;1961年成立白石公社;1983年10月政社分设,改称白石乡;1985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改为建制镇,属柳市区。

1992年5月,中雁乡并入;2011年5月白石镇建制撤销,同时设立白石街道。

辖区明清时分属永康乡、瑞应乡。

民国时期分属石帆乡、西联乡、竹林乡。

1949年5月后仍为石帆乡、西联乡、竹林乡,分属虹桥区、城区;1950年5月土地改革时期,西联乡分置西联、龙门2乡;1951年10月竹林乡划出部分行政区域设立慎海乡;1956年2月,乐清县撤区并乡,竹林乡及龙门乡黄良村划归城东乡;西联、石帆、龙门3乡及天成乡的东马头、巨渡合并设立新的西联乡,属乐清县;1956年8月,乐清县行政区划调整,西联乡划分为西联、石帆两乡,其中西联乡辖青屿、后屿、绅陈、河淇、霞雪、上官塘、下官塘、上贾岙、下贾路、大界、岭头、外岙、岩宕、茅东坑、珠垟15个村,石帆乡辖西洙、上河头、朴湖一村、朴湖二村、朴湖三村、朴湖四村、巨渡、东马头、大林、竹屿、河沿11个村,两乡均属虹桥区;1958年公社化时,置石帆管理区、西联管理区,分属蒲岐(人民)公社、虹桥(人民)公社;1961年9月管理区撤销,成立石帆(人民)公社、西联(人民)公社,属虹桥区;1983年7月,石帆公社改名朴湖公社,同年政社分设,改为朴湖乡;1984年3月西联公社改为西联乡;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朴湖乡、西联乡合并设立石帆乡,属乐清县;1993年12月属乐清市;1997年12月石帆乡建制撤消,其行政区域设立石帆镇,属乐清市;2011年4月石帆镇建制撤销设立石帆街道办,沿用至今。

解放后称天成乡,1956年辖区分别并入蒲岐、西联乡;1958年公社化重新设立天成管理区,属蒲岐公社;1961年管理区撤销,改成天成公社;1984年3月政社分设,仍称天成乡,属虹桥区。

2011年6月乐清市行政区划调整把天成乡调整为天成街道,沿用至今。

宋建炎元年(1127)置大荆寨,为温州十三寨之一,元初改为大荆驿,置巡检司。

明初废巡检司,改称岭店驿;清雍正6年由窑岙驿兼管后改为大荆营,设都司署,始筑城池,并派有参将驻守。

乾隆四十四年(1779),乐清县丞署移大荆,辖十九都至二十八都之地,故有“大荆分县”之称。

直至晚晴,尚设有大荆营。

清光绪《乐清县志》载,大荆属山门乡二十七都。

民国元年(1912)称大荆镇。

1949年5月11日黄乐县人民政府在本镇成立,大荆属黄乐县;六月,黄乐县撤销,重属乐清县。

1949年10月后沿称大荆镇,属大荆区;1952年12月直属于乐清县;1956年2月乐清县撤区并乡,大荆镇与雁东乡、临溪乡、东临乡(四个村)合并设立大荆乡,由乐清县直属,同年8月属大荆区;1958年9月公社化时为大荆公社大荆管理区,1959年恢复镇建制,1961年为大荆镇公社;198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建制镇,属大荆区。

1992年5月撤扩并时,将东林乡、雁东乡、水涨乡合并到大荆镇。

2011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智仁乡、双峰乡、镇安乡、湖雾镇并入大荆镇。

2015年分大荆镇部分区域,增设湖雾镇和智仁乡。

解放前后,称仙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改称仙溪公社,辖仙溪、双峰、智仁、福溪、卓南、甸岭、龙西等7个管理区;1961年管理区撤销,本社名称不变;1984年3月政社分设,仍称仙溪乡;1985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改为建制镇,属大荆区。

1992年乡镇撤扩并,将卓南乡和甸岭乡并入仙溪镇。

2011年5月乡镇区划调整,将龙西乡和福溪乡并入仙溪镇,辖1个居委会,57个村委员会。

2015年10月仙溪镇调整管辖范围,析出仙人坦、北垟、上山、菖蒲塘、屿头、山岙头、东加岙、贵坑、砩头、显胜门、兰田、庄屋、叶山、李家山14个行政村增设龙西乡。

芙蓉始建于东晋宁康二年(374),民国20年(1931)置芙蓉镇。

1949年10月为芙蓉乡;1950年为芙蓉镇;1956年2月芙蓉镇与小芙、雁芙、雁西3乡及岭底乡之小舟山村合并设芙蓉乡,8月县行政区划调整重分为芙蓉、雁芙两乡;1958年设芙蓉管理区,属芙蓉公社;1961年管理区撤销,改为芙蓉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芙蓉乡,属清江区;1985年4月撤乡,改为建制镇;1992年5月小芙乡并入;2011年5月,岭底乡、雁湖乡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芙蓉镇;2015年12月,芙蓉镇管辖范围调整,划出部分区域增设岭底乡。

境内有清江和清江山,1912年为清江镇。

1949年5月后沿称清江乡。

1956年与清北、清南、三江、南塘等乡合并,称清江乡。

1958年改称清江公社。

1984年3月复称清江乡。

1986年12月改为建制镇。

1992年5月清北乡并入,仍称清江镇;2011年5月,南塘镇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清江镇;2015年12月,清江镇又划出部分区域重新设置南塘镇。

古名新市,宋时设驿站名“新市驿”;清时属瑞应乡十四都;明洪武十四年(1381),新市编为瑞应乡十四都二图。

民国17年(1928),虹桥曾行村里制;19年改村里制为区、乡镇制,设镇公所、区署,为区治所在。

1949年5月11日虹桥解放。

6月,建立虹桥镇民主政府;9月底,改称镇人民政府;1956年,石帆乡的邬家桥村、西联乡的龙坦村、五权乡的连桥村和东联乡的东洋村并入辖区;1958年成立虹桥管理区;1961年撤销管理区,改为虹桥镇公社;198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建制镇,属虹桥区。

1992年5月,东联乡、南阳乡、瑶岙乡并入,仍称虹桥镇;2011年5月,蒲岐镇、南岳镇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虹桥镇,调整后,虹桥镇辖10个居民区、9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不变。

2015年12月,乐清市行政区划部分调整,虹桥镇划出部分区域重设蒲岐镇、南岳镇。

清时分属永康乡、石帆乡、瑞应乡。

1912年称淡溪乡和湖边镇。

1949年为淡溪乡、四都乡,1950年淡溪乡分为淡溪、溪港二乡。

1956年四都乡并入淡溪乡,同年又从淡溪析置四都乡。

1958年一度将淡溪、四都及外乡部分村庄并成一大乡,称淡溪乡。

1958年公社化时以民国期间原管辖范围,成立淡溪管理区,属虹桥公社,1961年成立淡溪公社;1982年由淡溪公社析置硐垟公社1984年3月政社分设,改称淡溪乡,属虹桥区。

1997年设立淡溪镇至今。

2011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四都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淡溪镇沿用至今。

辖区明清时属长安乡八都。

民国元年(1912)设柳市镇;1956年改称柳市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柳市管理区,属柳市公社;1961年管理区撤消,成立柳市镇公社,属柳市区;198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建制镇;1992年5月湖头乡、茗东乡、湖横乡并入;2011年黄华镇、七里港镇、象阳镇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