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四年(1371),蔡兴、蔡旺从山西洪洞县移居虞城,一居城东蔡老家,一居城西蔡小楼。清嘉庆四年(1799),其一支从蔡老家分迁于此,取名大蔡庄。 |
明代,山东单县黄堤口人黄克勤在虞城做官,退职后,与其弟黄克赞携眷迁与此建村居住,在村东建一庙院,高阁,故取名黄阁。 |
明正德年间,王珍从山西迁居虞境,在刘花园给刘家当佃户后,王珍挖宝致富。离开刘花园,置地540亩,立户建村。后人为纪念先人,故得名王珍庄。 |
明洪武三年(1391),黄氏由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取名黄庄。后来蒋氏从赵楼迁来,出一名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村民敬之,遂改名为蒋黄庄。 |
明洪武三年(1370),赵氏先祖迁居此地,因当时盖有一处楼房,故取名赵楼,因位于利民南部,久之又称南赵楼。 |
明代初年,谢氏迁此建村,取名谢庄。 |
明洪武十五年(1392),汪氏在此盖楼立庄,取名汪楼。 |
明永乐年间,付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村西南原有一堂庙,居利民镇东关大桥八里,故取名东八里堂。 |
明崇祯年间,虞城大户范氏建村,称范庄,后外姓人陆续迁入,以杨姓居多,渐改为杨范庄。 |
明代时期,村东西长一里许,依次住有余、武、张、刘、汪、董、陈、李姓,并各自立村,因村舍连接,外人无法分辨,故取名一里九庄。 |
原为一寺院。明代,江苏金坛李氏兄弟文涣、文考,因犯案出逃至黄阁。隐姓埋名多年,待案件了结,李氏恢复本姓,于寺院处建村,取名李寺庄。 |
明代,为范氏所建。建村时在村前打一砖井,因此井距北关大桥三里,故取名三里井。 |
明洪武元年(1368),张氏奉治携家眷定居于此,后建楼一座。因位于大堤周围,故得名堤圈张楼。 |
原称大刘庄。明万历年间,范氏迁入,取当地名宦范良彦《纶城晚眺》诗中的鸿雁归来拆解取名归鸿。后人逐渐集聚,俗称归鸿集。 |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2),乔诗文从民权迁此定居,取名乔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