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开皇十八年 (598) 北绛县改设翼城县,因县东古翼城为名,据清雍正《山西通志》:旧治在翔皋山下,以山形如鸟舒翼,故名。 [详细] |
隋末杨县改设洪洞县,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另据《山西省通志》: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县以洞名;又说因为此地靠近汾河,形容波涛澎湃得名,洪是大水,洞是疾流;又说因县北之洪洞岭得名。 [详细] |
北魏建义元年(528)禽昌县置安泽县,以地处安吉岭和泽泉之间得名;隋大业二年(606)更名岳阳县,因其在霍太山(太岳山)之南得名,1914年6月因同名而改现名。 [详细] |
唐武德二年 (619) 由襄陵县析置,因浮山得名,据《读史方舆纪要》:浮山在县西六十里,相传洪水时,此山随水消长,县因以名。 [详细] |
北魏延兴四年(474)设昌宁县,取昌盛安宁之意;五代唐因避庄宗李存勖祖父李国昌讳而改现名;又据《郡县释名》:盖合吕乡、昌宁之名为名也。 [详细] |
北周保定元年(561)始设大宁县,取义大吉大宁;另据取 《周易·乾》中“万国咸宁,谓之大宁”之意为。 [详细] |
隋开皇五年(585)龙泉郡改设隰州,以州带泉泊下湿得名,据《太平寰宇记》:以县南有龙泉而地湿,因名;1912年隰州改隰县。 [详细] |
隋大业二年 (606) 由蒲子县改现名;蒲子山在隰州东北五十里,世传尧之师蒲衣子隐处,汉取以名县;另说蒲子山似当以盛产蒲草为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一说源于古蒲子国;一说认为以黄河支流蒲水而得名。 [详细] |
隋开皇十八年(598)由临汾县现名,县在汾河之西也故名;据《元和郡县志》:县名取义城当汾水西岸;另说以地当汾河之西得名。 [详细] |